張娜
包頭市青山區民族路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分析
張娜
包頭市青山區民族路小學
新課程標準指明,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交流能力。學生通過交流的形式可以激發內心的學習動力和興趣,進而展示自我,提升創新能力,進而強化學生整體的素養。本篇文章主要通過對于小組學習的組建形式、培養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能力等為出發點,進行深刻的討論和舉例分析,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希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一)常見的合作學習方式
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建立在學生獨立個體的層面上,學生在處理學習問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然后進行小組合作,才可以增強學習的價值。在具體的教育環節,當教師提出問題時,不予以學生思索的時間,便開始進行小組合作。這種情況下,思維比較緩慢的學生沒有一個反應的過程,極易形成優生一言堂的情況,造成合作的目的只存在于形式。若老師給予充足的時間使學生進行思考分析,之后再進行小組合作,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進步。合理的小組學習模式能夠使學生之間養成開放、自由的學習狀態,使組員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幫助,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高效的學習效率,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在新課改的實施下,不只應當提高小組的學習,更應當增強合作的效率。
(二)如何組建好學習小組
小組學習作為課堂上的一種環節存在,應當組織好小組間的合作,其中最關鍵的一種形式是組建學習小組。在課堂上經常看到的小組形式是:教師提供問題,使學生之間前后兩桌的四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但是現在的課堂上,座位的排列多數是通過身高、學習成績所排列,明顯有其不合理的成分。怎樣組建小組也成為了比較突出的問題,經研究發現,可以通過組與組之間同質,而組內成員異質的方式進行分組,每組人數控制在3到6人,小組之中應當設立組長,進行組織與協調;一個操作員,實施具體的操作程序;一個記錄員,對小組的分析、交流結果進行記錄。各個小組成員都應盡職盡責,通過一次合作,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會比較輕松,不必擔憂小組成員之間出現內部矛盾。各個小組之間的角色分工應當定期的進行變更,保證每個成員都能感受各個職位的不同和難度。這樣會使得學生會推己及人、轉換立場去考慮同學的處境,使得小組之間的學生關系更加融洽。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交流能力,使沉默寡言的學生去熱愛交流、喜歡交流。教師應當創造必要的溝通條件,使不善言談的學生擁有主動學習、交流的空間。例如,在涉及一個問題的時候,應先留有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進行討論。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準確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從而了解小組學習的基本條件。教師運用各種形式的活動與實踐,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相對的個體而存在,必須與人交流,融入這個大集體;和同學的交流過程應當是一個愉快的事情,每個同學都是學習上最好的伙伴。
(二)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在當前的社會中,獨生子女越來越普遍,其性格特點相對比較獨立,不樂于傾聽和欣賞別人。所以,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與習慣。令學生認識到,傾聽別人的言論是一種尊重他人、禮貌的行為。并且在傾聽環節,可以學習一些自身所欠缺的東西,從旁人的言論中得到提升、學習和啟發。實施小組成員一人講述,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學習氛圍。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融入小組,引領學生去傾聽。比如,一個成員講述完畢后,讓另外一個學生重復或者說明自身的觀點,并且使學生懂得去提問“為什么”、“有什么樣的意義”等等,來對小組的交流產生良性的互動,在想法的差異之間相互摩擦,碰撞出良好的學習火花。
(三)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
在小組學習的實踐的環節中,可以增強小組學習的集體智慧,也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是學生之間形成良好氛圍的一種有效方式。例如在講述“長方體體積公式”時,使學生主動的去一起搭積木,并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利用1立方厘米的積木去組合成有區別的長方體,并分析計算出長方體的體積,并在表中列舉出來,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述的數據,讓學生去分析各個不同長方體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推算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加深合作的興趣。使得課堂不只是教師的一言堂。通過合作的方式,真正實現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性質的活動,全面的展示了小組學習的優點,并且使學生更具有學習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上的學習策略,需要教師的全面配合、積極的實踐、正確的引導,小組學習也是一種學習的興趣,需要通過教師進行教學的指引和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小組學習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作為教師而言,應當認真的去研究和探索,在小組合作的學習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也應當積極的去配合老師的要求,提升學習能力。在學習當中,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動手操作能力、互相交流合作,才可以使學習的有效性發揮到最大,使得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更富有活力。
[1]郭淑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
[2]朱靜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5,(12).
[3]張樸.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技巧[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4).
[4]錢芳華.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亞太教育,2015,3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