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張青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行動導向教學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本文主要是在行動導向教學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行動導向;項目教學;任務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應用能力,從而滿足社會對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但是傳統的計算機課程教學,采取的教師先講解、演示,而后學生再進行模仿的教學方式,無法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時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1.1 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的差異,所以導致大多數中學階段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出現了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已經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順利開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1.2 教學方式過于簡單,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所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采取的都是教師的講授以及學生的自主練習為主。這種教師先集中進行知識講解,然后再要求學生練習的教學方式,雖然課堂教學的效率相對較高,但是由于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有限,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再加上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知識點相對較多,因此在內容擴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難以取舍的現象。
1.3 單一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層次評價的不利影響
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采取的計算機課程考核方式相對單一。所以很多教師因為受到等級考試的影響,而將課堂教學變成了等級考試的訓練課,這種為了應對考試而進行的課堂教學,不僅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制約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2.1 仿真實訓教學環境的創設
雖然網絡教學環境是計算機教學開展的基礎,但是一旦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互聯網環境的話,那么學生的心思就無法集中在課堂上,而是一心想著上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模擬互聯網環境的方式,將計算機機房組成局域網,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開展計算機實踐教學。通過搭建虛擬互聯網教學環境的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同時也為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 將項目導向作為目標,積極推動教學改革
行動導向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將項目的構建過程,作為主要的線索實施整個教學過程。而教學活動的開展則必須由相應的項目任務來驅動。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在總體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將最終的學習目標細化為不同的小目標,然后再根據每一個小目標的要求設計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在完成小目標的過程中實現總體學習目標。而所有教學內容的設計都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同時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年齡、興趣等特點,逐漸地加大知識的難度和深度,從而達到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率不斷提高的目的。另外,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已經建成的校園網絡,建立學習交流的平臺,隨時關注所在班級的學習動向,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終實現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的目的。
2.3 情境教學和模擬教學的應用
教師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在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后,為學生設計相應的任務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應的任務目標。而學習小組的分組應該按照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區分,確保各個小組之間的實力處于均衡的狀態,從而達到小組內部優勢互補的目的。然后要求學生針對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在小組成員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并在全班進行任務成果的展示,最后教師再對各個小組完成的情況進行點評,從而達到促進學校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的目的。
2.4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如果教師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只是將任務布置給學生而疏于監督的話,那么就會導致任務完成質量低下的現象出現。因此,教師在布置相關任務時,不僅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規定時間完成,同時也應該將其作為學校成績考核的內容。而教師則可以利用監控系統,全程的監督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并將其中表現突出的案例錄制下來。然后在點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評選出其中最優秀的作品,并將其發布在班級的課程學習網站上,讓所有學生對作品進行點評。
2.5 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除了要加大課堂和機房學習的力度之外,對于學生社團組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也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為學生的課外計算機學習平臺的進一步擴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成立計算機協會的方式,組織學生參加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和講座,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計算機知識的競賽和評比活動,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此外,計算機協會還應該加大對畢業生實際情況跟蹤調查的力度,掌握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學生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所提出的要求,并以此為基礎加大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綜合型計算機專業人才。
由于受到我國國情和職業教育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還無法有效的解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存在的矛盾,再加上很大教師還存在職業能力和經驗不足的現象,因此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而如何促進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予以充分重視的問題。
[1]閆利霞,李艷.關于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科技資訊,2014,31:171+173.
[2]朱玲.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04:58-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