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
高中歷史教學中成才意識的融入教學
王麗
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學校教育的不斷創新與改革,越來越多高中歷史教師認識到成才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重要性。高中歷史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促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觀,就必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出歷史名人事件的教育優勢,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朝著目標不斷奮斗前進,為祖國建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本文將進一步對高中歷史教學成才意識的融入教學展開分析與探討。
高中歷史;實踐教學;成才意識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學校教育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高中歷史認識要全面認識到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學科之一,其教學目標不僅是為了促使學生充分掌握了解到我國悠久歷史,還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先進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努力將全體學生培養成高素質、高文化的新世紀人才。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注重在實踐教學中成才意識的融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發展方向,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互助精神,能夠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敢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不能一味向學生灌輸各種歷史理論知識,而要以滲透的教學方式從歷史文化中提取充滿正能量的道德品質融入到學生的內心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良好的道德素養好和高尚品質。例如,當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到《鴉片戰爭》章節內容時,教師要高效發揮出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身上所攜帶的正能量作用,注重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讓學生感受到鴉片戰爭中林則徐其高尚的道德品質,了解到他即使被清朝政府革職查辦的情況下,仍然一心一意為國家、為民族而奮斗,充滿了強烈的國家民族責任感。教師在教學過程要組織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林則徐的角度,倘若自身處于那個時代,該如何去履行好自身的責任。教師要激勵學生踴躍發表自身的想法和意見,最后進行科學點評。在課堂快要結束之前,教師在深情朗讀一遍林則徐的詩歌,再次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林則徐那種偉大高尚的情懷,并幫助學生全面認識領悟到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會決定他的成才之路是否順利[1]。
歷史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主要的教育功能就是育人育才,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科學觀。因此,高中歷史教學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遠大志向目標的樹立,通過在歷史課堂實踐教學中應用成才意識進行教育渲染,激發學生的成才愿望,培養他們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精神。
例如,當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到《五四愛國運動》章節內容時,教師要充分在課堂展現出五四運動中愛國青年那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了國家榮譽而奮斗。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最大程度發揮出學校現有多媒體資源作用,在課堂上利用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還原整個五四運動過程,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具體回顧五四運動的過程中,歷史教師要聲情并茂的進行內容講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是國家建設發展的基礎力量,每個青年人都應肩負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歷史責任,樹立起遠大的人生目標,通過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當教師在課堂中放映完相關視頻片段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內容復述,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加感受體會到那個時期青年因為我國外交失敗而迸發的憤怒之情,從而激發起全體學生的愛國之情,教師在學生情感有所觸動時,要聯系當今社會,將歷史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讓他們感悟到現代青年的社會成才責任,祖國的發展離不開青年的立志成才。
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中要合理利用創建教學情境的方式,讓歷史場景進行“還原”,從而能夠讓全體學生切身感受到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2],拉近歷史與現代社會的距離。情境教學課堂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直觀性,歷史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成為怎樣的社會人才,選擇怎樣的學習發展道路。
例如,當歷史教師在講解到《抗日戰爭》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短片或者圖片的方式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直觀了解到抗日戰爭所發生的各種人物事件,促使學生體會到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戰爭英雄用血汗拼搏而來的,教師在講述抗日戰爭的奮勇抗敵事件中,能夠培養學生面對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歷史教師在抗日戰爭講述過程中要融入一些真實數據,比如戰爭持續了14年,有3500萬人為最終戰爭勝利捐軀。學生在了解到整個戰爭的曲折時,自然會學會勇敢接受困難和挑戰,在成才之路上不怕艱辛和困苦。
高中歷史教師要明確自身在教學課堂的地位,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主體,自身要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輔助者。歷史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學習,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良好的開放意識。
例如,歷史教師在講解到《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章節內容時,教師要注重對歐盟一體化組成的原因和意義解釋,讓學生全面掌握了解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國際合作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群體的成功和個人的成才。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成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有效實現了歐盟在全球經濟、政治以及文化上地位的提升。歷史教師要利用歐洲一體化實踐發展案例的講解,加強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努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促使他們認可群體的成功和個人的成才都要樹立起良好的國際合作意識。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有效將成才意識融入進去,注重對歷史文化內容的價值挖掘,通過在課堂上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成才之路要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形成開放的國際合作意識,在學習中互幫互助、互相促進。
[1]趙秀沖.增強挫折承受力是青年成才的重要條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葛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國際意識教育的培養[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