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沈陽農業大學外語教學部
關于英語課程考核方式的探討
何英
沈陽農業大學外語教學部
教育部于2002年制定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并且推出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高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一直在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案,進一步提高高校的英語教學水平,全面培養跨文化交流的高素質英語人才。英語課程考核作為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部分,其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
英語;課程;考核方式
本文系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專項2014年度課題,“英語課程考核改革的探討”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和《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以此為基礎,全國高校的英語教學改革全面展開,無論從教學理念、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還是從考核方式和評估標準都有很大的進步。
英語課程考核作為英語教學的教學評估環節和學習成果檢查環節,對英語教學改革有檢測、衡量和督促作用,是對教學改革的效果整體總結和評判的重要環節,因此,英語課程考核方式是否合理和完善直接決定了評估和考核結果是否真實有效、是否能全面反映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
英語課程考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考核的目的、意義、目標、標準和方式等等。大學英語的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考核方式已經一改以前“期末考試一考定成敗”的單一考試形式,考核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和持續化。
目前多數高校已經廢除了“一學期一考”單一的、僵化的舊式考試形式,結束了學生們以往“一學期,一張卷,平時不學,期末再看”的學習態度。現在采取的是一貫制的考核方式,考核從學期初一直延續到期末,學生期末最終的成績是由期中、期末和多次的階段考試成績累加得到的。這樣的考核會督促學生平時的學習,對學習效果的考察也更公正,不會因為一次的失誤影響學生的整體成績。
當前英語課程的考核途徑也比以往趨于多樣化。以往的高校英語考核絕大多數采取閉卷標準化的形式,學生通過涂標準化卡答卷,現在的考試,不僅有選擇題,還有計算機人機對話考試、實踐競賽成績和平時作業成績等多種形式。豐富多樣的考試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容易提高學生跨文化語言交流的綜合能力,對聽、說、讀、寫等語言機能有較全面的考察,更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
(1)“學期論文”的形式還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學期論文”是西方著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學生認真學習和調查后,全面客觀和有理有據闡述問題和個人觀點的實踐練習。“學期論文”不同于大學畢業論文,它篇幅不必過長,闡述的問題不必過大,是大論題中的某一小問題即可,但這種練習卻很必要。這是培養學生獨立具體完整地通過閱讀和學習,認真總結學習內容,并把自己的思考和發現的問題闡述明白的必要過程。我們的考核缺乏對學生這方面的考察,所以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不注重思考和練筆,為以后撰寫畢業論文和學術論文制造了障礙。
(2)答辯及口語考試被忽視
語言的學習是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相結合的過程,我國學生學習外語的時間很長,作為中小學的必考課程,學生們在上大學之前,閱讀和聽力已經得到一定的訓練。因為高中口語的考核標準極低,口語練習不被學生和家長重視。大學的口語測試是引導學生重視口語練習的指揮棒,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重視口語練習的必要性,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除北京、上海和深圳及中外合作的大學外,我國普通高校非英語專業還沒有將口語考試和答辯納入考核范疇,學生從大學畢業,仍然學的是“啞巴英語”,語言的交流能力極其有限。
(3)綜合知識能力測試被忽視
語言的學習其實也是文化的學習。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影響。漢語的語言文化不同于英語的語言文化。學習英語其實也是在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土民情。然而目前高校的英語考核內容只集中在對純語言知識點的考察,學生學習和準備考試過程中,很自然地把語言和文化剝離開來,限制了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不符合我國教育部培養高水平跨文化交流人才的要求。
英語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就是要以考核為手段,推動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完善英語評價體系,有效帶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們已經從一元考核轉向了多元考核的模式,初步建立起了形式多樣、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考試模式,但對學生實踐性和綜合能力性技能的考核和評估還不到位,還需要英語教學工作者進一步努力和探索。
[1]劉玉霞.綜合英語課程文化教學的幾點設想[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秦妍.高職院校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與研究[J].河南科技,2010年14期
[3]管振彬,方曉梅,趙曉紅,李雅穎,陳維維.柏林教學論模式對綜合英語課程建設的啟示[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