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良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虛擬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德育的總體思路和發展趨勢
陳鐵良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教育學、傳播學與思想道德通過融合的方式,結合網絡手段的應用,為學生開展網絡德育教育工作。其主要從虛擬環境的角度,以網絡開放、德育主旋律與德育陣地建設的方式,從多角度和多形式的層面強化大學生網絡德育教育的作用,而教育現代化與主體化、多元化與社會化發展趨勢的形成,可有效實現虛擬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德育教學,以此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虛擬環境;網絡德育;總體思路;發展趨勢
大學生網絡德育,采用媒體技術的優勢,結合信息制作、傳播與控制等手段,引起網絡受眾群體的注意力,通過其信息來源渠道、真實性與完整性的客觀化分析,實現網絡德育工作的目的。虛擬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德育,是網絡技術、傳統德育的融合,更是現代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網絡開放
基于虛擬環境下的大學生網絡德育教育,可通過網絡開放的方式,結合網絡信息辯證原理,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德育環境。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網絡已經逐漸成為生活主導,更是在學生日常管理中占據著顯著的優勢,在此期間網絡會對大學生精神與內心情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其中存在的積極或消極思想,均制約著大學生德育思想的形成。針對此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認識到網絡開放對于大學生發展的意義,采用虛擬環境全面認知的方式,依據大學生個性化需求,采用網絡競技比賽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融入網絡德育工作中。
(二)德育主旋律
在傳統的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和學生之間處于相互對立的關系,即德育工作者思想過于“高高在上”,僅通過思想灌輸的方式,要求學生自主樹立正確思想觀念。而在網絡德育教育中,其網絡作為學生德育思想的“把控者”,利用自身信息制造、傳播與監控的手段,以傳播者、德育者雙重身份致力于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領域。這種方式的運用,將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下滑”,剔除德育上下級管理的限制,使其工作更具人情味與親和力。
(三)德育陣地建設
高校德育工作應深入校園,依據校園網信息發布的優勢,完成大學生教育工作。首先,電子公示牌的運用。在公示牌內設置不同的欄目類型,如經濟欄、文化欄或政治欄等,對大學生思想與人格進行潛移默化教育,并增加與低級間競爭力,獲取校園信息主體地位。其次,創建校園德育平臺。由德育工作者將相關德育教育規定以文檔或PPT呈現的方式,上傳至德育平臺,結合熱點專題欄或討論欄的設定,增加虛擬環境下大學生的交流,依據學生現存德育問題,為學生答疑解惑,促進大學生提高自身低級思想免疫力。
虛擬環境下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德育工作者深刻意識到網絡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發展的意義,從而為改變傳統德育工作的狀態,豐富其工作內容,以網絡德育教育為前提的大學生價值觀營造,是目前社會發展的新趨勢。
(一)現代化
受到虛擬環境的影響,促使高校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發生著質的飛躍,如“六大德育觀”的形成,即大德育:從教學、服務與管理等角度,結合黨政工青婦全面監管的方式,形成網絡德育的廣泛化優勢;戰略德育:從整體上來看,大學生德育觀念形成與民族復興有著密切關聯,對此以21世紀戰略發展的眼光,做好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尤為必要;道德教育:傳統德育工作以概念傳授為主,忽視大學生道德能力與行為的培養,而如何實現大學生道德能力提升刻不容緩;開放德育:社會的發展,促使德育工作不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采用高校德育信息文化選擇與整合的方式,是形成開放德育工作的前提;發展德育: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進步,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會相應有所變化,以成熟者與發展者的角度,看待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可持續德育:基于科學理論、行為模范與先進思想下的網絡德育,不僅是大學生成長的保障,還是對后期人生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二)主體化
關于網絡德育,其教育主體、客體、對象均為人。然而在虛擬環境下,人們溝通交流,不會受到性別、地位以及文化程度的制約,即教育者、受育者處于同等地位。人以自尊和自立、自強與自律等表現,對自身價值觀有著決定性認知,其不僅是生存發展的綱要,更是適應社會或改變社會的前提。虛擬環境具有撲朔迷離的特點,德育思想深入大學生內容,可使其在信息傳播與接受中,有著主體性認知、慎思明辨的態度,從而做出精準判斷或決策。
(三)多元化
網絡技術的發展,促使高校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與內容更加趨向于多元化角度,如在德育教育內容數量與種類等方面,均顯著高于傳統德育內容。加之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社會公共信息渠道均走向網絡化,如數字化圖書館和雜志社、政府檔案與數據庫等,其內涵專題欄、專家網頁和新聞組、電子雜志的設定,為網絡德育工作者提供多元化信息來源。
(四)社會化
虛擬網絡環境是對地域和年齡、經濟與文化的克服,是社會形成統一文化圈,為時代平等化與民主化、社會化的邁進奠定有利基礎。《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為計劃》針對“產學研合作”進行系統化說明,其既是社會主義、科教興國思想的展現,更是高校大學生網絡德育社會化趨勢形成的根本。
若要做好虛擬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應認識到網絡文化對于德育工作的沖擊,結合其文化的特點,采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全面開展高校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當前網絡德育總體思路主要從網絡開放、德育主旋律與德育陣地建設等角度出發,使其在不斷發展中具有現代化、主體化、多元化和社會化的優勢。
[1]于維.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9(5):136-136.
[2]馬玉紅.漫談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11(2):267-267.
[3]何毅強.網絡環境下職高學生德育思路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8):189-189.
[4]陳茜.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創新機制與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