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婧然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思考
仲婧然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研究從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發展角度,對培養和發展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進行了思考,分析了培養和發展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的優勢和價值,提供了建立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發展的戰略體系,解決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的后顧之憂,引入社會資源壯大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優化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績效考評體系等方向和策略,為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跨越式發展,為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的科學培養做出了深入地思考。
少數民族社會工作;戰略體系;人才;培養;考評體系;資源
2010年6月回良玉同志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解釋和說明中明確強調“新時期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必須踐行人才發展計劃”,并做出了實施推廣《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要指示。這標志著民族地區的社會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這也意味著民族社會工作真正走向了規范化、法制化、長期化的發展路徑,做好民族社會工作者的培養,促進民族社會工作者的發展變成了現實性的重要任務和核心目標。
2.1 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的認同度高
民族區域社會工作需要群眾的廣泛接受和認可作為前提,也只有高度被認可的少數民族社會工作才能獲得兄弟少數民族的接受。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來自于少數民族和民族社區,從思維、生活、操行上能夠取得社會工作和少數民族區域的“共識”和“平衡”,也正是如此其開展的社會工作也就更能容易被群眾所認同,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也才能夠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戰斗力。
2.2 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的穩定性好
少數民族區域的社會工作由本區域人員擔任可以提高工作的穩定性,由于民族社會工作者來源于少數民族區域,對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情感和認同比外來人員要高,取得少數民族社會工作成效相對容易,可以有效避免人才流失和工作隊伍不穩定等問題,使少數民族社會工作更加連貫,做到前后呼應、后繼有人,這也是多年民族區域社會工作得出的寶貴經驗之一。
2.3 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的適應性強
少數民族區域的社會工作更加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而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由于在文化上、語言上、生活習慣上的優勢可以很快適應少數民族區域的社會工作實際,進而能夠盡快與當地社會和群眾打成一片,這樣不但可以很好滴適應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差異性需要,同時能夠滿足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多樣性特點,能夠在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和擴大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效果。
3.1 建立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發展的戰略體系
當前要在發達地區和民族聚居區域建立起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干部的培養與發展戰略體系和目標體系,利用發達區域的資源和優勢做好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員的發展、培養和提升工作,要建立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相關的教育、篩選、培訓體系,通過逐步形成規范,漸次擴大規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等一系列措施真正做到對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員的持續培養和戰略提升,為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和骨干力量。
3.2 解決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的后顧之憂
無論是政府還是主管部門對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必須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的思維,要站在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的切身利益的角度,解決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的后顧之憂。一方面政府要提供給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員必要的政策、資源支持,特別在就業環境、薪酬待遇等涉及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必須予以傾斜,使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能夠感受到來自上級、政府的關愛,增強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信心。
3.3 引入社會資源壯大少數民族社會工作
當前社會已經看到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重要價值,一些有識之士正準備將資源和資金投入到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之中,政府和主管部門必須認識和把握這一趨勢,將社會資源引入到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之中。要挖掘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存在的“商機”,擴大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影響,獲得社會和公眾的認可,將社會的關注和資源引入到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之中,在提升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質量的同時使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獲得發展的契機和支撐。作為政府和主管部門要為社會資源和資金進入少數民族社會服務領域提供便利,擴寬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主體和范圍,培育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新模式,從范圍和內涵上帶動與促進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的成長、發展。
3.4 優化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績效考評體系
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千頭萬緒傳統績效考評體系中存在僵化、陳舊等一系列問題,當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建立起適于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實際,符合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者需要的新型績效考評體系。要在傳統績效考評體系中增加崗位考核、資質認證等方面的內容,使考評體系更加符合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崗位的實際。要在績效考評體系中建立加分項目和單獨標準,使少數民族社會工作能夠得到多維度檢驗,使少數民族社會工作的考評工作更加合理。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息息相關,培養少數民族社會工作干部,發展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是從基礎上、組織上、資源上確保這一系列目標和任務達成的前提和基礎。要在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建設中堅持體系化、多元化、科學化的方向,不斷提升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少數民族社會工作人員的技巧和水平,這是加速整個民族事業和民族社會工作發展的前提與保障。
[1]王旭輝,柴玲,包智明.中國民族社會工作發展路徑:“邊界跨越”與“文化敏感”[J].民族研究,2012(4):17~25.
[2]劉芳,張陽陽.民族社會工作介入“藏區”的必要性、問題和對策分析[J].社會工作,2014(2):77~83.
[3]鐘福國,陳芳芳,李巾.探討整合取向的民族社會工作——以甘肅七墩回族萍鄉族鄉社區移民項目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1(1):25~28.
[4]程勇.四川民族地區社會工作人才現狀與思考——以樂山民族地區為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11):13~17.
[5]王思斌,賽牙熱·依馬木.多民族地區發展社會工作的族群視角[J].甘肅社會科學,20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