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娜,杜佳蕾,葛 斌,姜 爽,王星云,李 璐長春中醫藥大學
中醫院校《預防醫學》社區衛生服務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
萬 娜,杜佳蕾,葛 斌,姜 爽,王星云,李 璐
長春中醫藥大學
本著高等教育要為經濟建設服務,要為地方建設輸送人才的目的,讓學生貼近基層,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了解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和醫療衛生狀況。通過學生的預防醫學社會實踐,探索預防醫學實踐通用教學模式,通過開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踐課、課間實習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并學以致用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社區衛生服務
隨著當前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開始大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醫學畢業生畢業后選擇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向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一體化服務。為了適應衛生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培養適合中國國情的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醫學院校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1.1 醫學模式的轉變使人類健康變得復雜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類疾病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人們自身的因素(例如,遺傳、先天不足等)以外,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環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所導致的疾病在人類疾病譜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1.2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轉變的需要
當今社會,為社會基層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成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在課程的設置上應建立適合不同崗位的,社會基層需要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本著“必需為主,尊重學科,但不恪守學科”的原則,推陳出新,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努力做到注重基礎、充分突出教學的應用性和先進性。
1.3 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求
2003年SARS疫情的突然爆發,使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知識薄弱的問題凸現出來。因此,教育部、衛計委下發了《關于加強預防醫學相關課程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個醫學院校加強對學生的預防醫學教育,補充與預防醫學相關的課程。
2.1 目的
本著高等教育要為經濟建設服務,要為地方建設輸送人才的目的,讓學生貼近基層,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了解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和醫療衛生狀況,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基層衛生服務工作培養后備力量。
2.2 具體做法
2.2.1 構建預防醫學實踐教學體系
在參考國內有關高校目前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根據中醫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重新調整教學內容,編制適合不同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大綱,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編制社區實踐的實習大綱,制定實施方案和學生成績綜合評價標準,培訓帶教教師和安排實踐場館。逐步建立起系統傳授與探索研究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現場調查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盡快地適社會工作的需要。
2.2.2 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改革
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活動能力的中醫人才。開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踐課:以選修課形式開設社區實踐課,讓有志于基層衛生服務工作的學生更深入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參與部分日常工作,制定實踐大綱、實踐計劃、培訓帶教教師和安排實踐場館。
課間實習: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踐以課間實習的形式安排在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學中,使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對居民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社會公益活動:結合“中國營養日”、“世界無煙日”、“世界地球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動,指導青年志愿者制作宣傳材料,在學校和社區進行宣傳活動。
通過這些年對個別專業學生進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課間實踐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教訓。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預防為主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加強了醫德教育,增強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為日后他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奠定了基礎。另外,在開展社區實踐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們的實踐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培養了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互動,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總之,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醫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了解基層衛生服務工作搭建了一個平臺,有利于醫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提高應對能力、增強團隊意識;同時,基層衛生工作者吃苦耐勞、熱心為居民服務的精神也感染和鞭策著學生,并為學生就業尋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1]張勤,管遠志.加強預防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5,25(1):93-96
[2]高雙雙,婁峰閣,董艷梅.淺析公共衛生專業課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選擇與教學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0):55.
[3]張競超,李敬永,徐慶國,等.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實踐基地的建設及實施[J].西北醫學教育,2000,8(1):8-9.
[4]趙紅,周純先,江城梅,等.預防醫學專業本科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0,35(1):76-78.
[5]郭愛民.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生預防醫學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全科醫學,2004,7:459~460.
[6]趙莉,李曉松,朱昌蕙,等.反思與重構:預防醫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9):3678-3679.
[7]祝麗玲,邱洪斌,魯彥,等.深化預防醫學教學方法改革,培養具有社區綜合衛生能力的醫學生[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8,31(1):76-77
杜佳蕾,女,長春中醫藥大學;
葛斌,女,長春中醫藥大學;
姜爽,女,長春中醫藥大學;
王星云,女,長春中醫藥大學;
李璐,女,長春中醫藥大學。
萬娜(1992-),女,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人,長春中醫藥大學,在讀研究生,公共衛生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方向;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