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1)
音樂與體育精神的內在融合
——淺析體育學校的參與式音樂教學
張 莉
(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1)
當前的新課改教學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并積極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科學的、高效的教學方案,而中學體育院校的音樂教師更應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職責,筆者主要針對借助音樂釋放人的情感這一教學方式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提出了參與式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欣賞課堂之中,強化學生的實際參與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全方面的成長和發(fā)展。
體育精神;內在融合;體育院校;參與式教學;音樂教學
從中學體育教師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有效性若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需要將學校的體育特色相結合,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眾所周知,體育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此過程中,他們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去完成體育訓練任務,在此過程中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較強的競爭意識,為提升體育成績不斷努力。大多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堅定的意志力,但是,學生也容易受到體育訓練和學習任務的雙重壓力而感受到精力不足,從情操陶冶的角度加以分析,運用靈魂性較強的音樂欣賞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新《音樂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提出“提倡學科綜合”,音樂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學生對此學科的知識點將會持有較高的興趣,因此,體育教學可與音樂課程教學的核心點進行緊密聯(lián)系,筆者針對音樂與體育精神的內在融合,在體育院校中開展參與式音樂教學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探究。
體育可謂是美和健的有機結合,這一藝術形式與音樂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具有極其豐富的情感,音樂是人們心靈上的體操,二者都具備健身的功能,動聽的音樂,可使人心曠神怡,同時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相應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對音樂的藝術分寸感予以把控,特別是“節(jié)奏感”和“時間感”,部分運動項目無論從節(jié)奏上還是從時間上進行考慮,都與音樂的節(jié)奏感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可謂是息息相通,比如,藝術體操、花樣游泳、自由體操以及武術等多個項目種類都可在音樂中完成。這一過程中,運動員將會運用千姿百態(tài)的動作和技巧完成各類復雜的動作,例如,節(jié)奏和形體以及音樂旋律與線條的表達等均可進行有機的結合,逐步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形象,大多數(shù)運動員都會在訓練的過程中,著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強化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從體育院校學生的學習角度加以考慮,就可知增強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對于他們日后的長遠化發(fā)展和成長來講都是極為重要的[1]。
一些學生在日常的訓練環(huán)節(jié),雖說體現(xiàn)了較強的實力,但是,在關鍵時刻卻無法將自身的潛在力量發(fā)揮出來,尤其是運動員在較為緊張,心理狀態(tài)復雜的情況下更加容易被負面情緒限制自身的發(fā)揮,進而出現(xiàn)心理障礙。當前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下,我國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步伐在日漸加快,體育事業(yè)的運作環(huán)節(ji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音樂給運動員的發(fā)展所帶來的重要影響,發(fā)現(xiàn)音樂的舒緩功能在體育事業(yè)中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2]。
音樂表達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速度、節(jié)奏以及旋律的影響,從而使運動員的精神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激昂的音樂可激發(fā)運動員的經濟能力,激發(fā)運動員的競爭意識,力求創(chuàng)造更佳的成績,這一說法已經在實踐訓練中得到證實。
比如,在二零零六年的哥德堡田徑大賽中,埃塞俄比亞的運送員莫塞利在五百米比賽經濟中,大賽組委會播放了激昂的非洲音樂,這樣的節(jié)奏給莫塞利以極大的動力,一舉打破了此項目多年以來的世界紀錄,此事件也成為年度所傳的佳話。
即便在普通的音樂欣賞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傾聽他們喜愛的體育競技音樂,運用激昂的音樂,將會傳遞出一種永不言棄的狀態(tài),也更加能強化學生的體育競技精神,促使學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體育精髓。
故此,實際的體育學校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與音樂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著重關注體育和音樂二者之間的融合,這樣可以豐富音樂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音樂的含義,進而可通過激勵的、達標的訓練方式,對音樂內容加以表現(xiàn),盡可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自身的體育技能,利于他們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激勵學生具備較強的進取精神,并對體育精神加以全方位的理解,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講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的同時,感悟體育運動的美好。
多媒體教學方式是極為先進的教學途徑,也是標志著教學更新和改革的重要因素,與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相比較,它可以應用聲音、動畫、文本以及圖形圖像等課件形式,創(chuàng)造一套系統(tǒng)化的、生動積極對教學氛圍,將音樂作品和體育視頻進行有機的融合,強化學生對于音樂這一藝術形式的內涵的感知力。
將體育和音樂藝術進行融合,可使學生從教學過程中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回個“手拉手”,這一首歌曲的旋律動聽、輕松,給人以愉悅之感,成為理解奧運會的主題曲,而韓城奧運會的開幕式之上,全場的觀眾成為表演者,這就給演唱的場景賦予了一種磅礴的氣勢。歌詞中的內用“我們手拉手,友誼傳四方”,這就體現(xiàn)了世界人民熱愛體育、熱愛奧運的情感。待到課堂氛圍被調動之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展示多媒體視頻的方式,比如,將我們數(shù)值的奧運會歌“我和你”的旋律播放給學生,此時的學生將會不由自主的隨之哼唱,這樣的奧運會會歌將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奧運會會歌可以將體育精神彰顯出來,使學生陶醉在激昂、振奮以及莊嚴肅穆的環(huán)境之下,同時懷揣著對祖國的自豪之情,極大的增強自己對于體育事業(yè)的熱愛,從音樂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另外,應用多媒體這一教學途徑,還可以起到視聽結合的效果,具有生動形象的特色,利于學生對運動技巧等全方面掌握,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是,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凸顯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可通過切合實際的表演方式,使學生產生敬畏之情,從中更加深化學生對于音樂這一藝術形式的感知力,逐步掌握體育運動精神的涵義,提高學生對于體育技巧的掌握能力,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和身體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方面的發(fā)展和成長。
綜上所述,當前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背景下,各個科目的教師都意識到了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同時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科學的、系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成長規(guī)律,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中學階段的體育教師同樣也應當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重點關注音樂氛圍營造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的教學路徑,將音樂所的情感體驗滲透到學生的思維意識中,運用音樂藝術和體育課程相融合的方式,將參與式教學方式的應用優(yōu)勢凸顯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有效性,確保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完成教學改革的目標,為學生的長遠化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王琦.參與式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5(6):430-431.
[2]劉來喜,楊華.普通高中體育音樂特色班教學實踐的研究-以咸安區(qū)青龍山高中體育音樂特色班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5(24):86.
張莉(1970-),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