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第40期中青班學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指明了新時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方向。作為一名民族地區從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立足工作實際,切實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第一,圍繞把臨滄創建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來推進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突出臨滄市的特點,落實保障措施,創造臨滄經驗。第二,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規劃(2016—2020年)》,以示范區建設來統領民族宗教全盤工作,制定和細化工作方案并加以落實。第三,全面啟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工作。實施好第二輪“一縣十鄉百村千戶示范點創建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抓好“興邊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精準脫貧,深入實施新一輪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發展三年專項規劃。第四,深入挖掘提煉示范區建設經驗。聚焦“貫徹十九大精神、推進示范區建設”這個主題,在全市范圍大力發掘一批示范區建設的先進典型,講好云南故事臨滄篇。
第一,健全維護團結穩定長效機制,對問題“發現一件、立檔一件,發生一件、化解一件、銷檔一件”,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妥善處理矛盾糾紛。第二,繼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創建工作,抓好省級、市級、縣級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第三,扎實推進城市民族工作,繼續做好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和少數民族失地群眾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加強城市民族工作網絡建設。第四,高度重視輿情信息工作,完善輿情會商、處置機制。第五,認真學習貫徹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宣傳“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的思想,著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引導各族群眾始終擁護黨的民族方針政策。
第一,把民族地區融入發展大局。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臨滄市新一輪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發展三年專項規劃、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特困區域扶貧開發等工程,助力脫貧攻堅。第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民貿民品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民貿民品貼息補助資金,協調解決政策執行中的困難和問題,推進民貿民品企業健康發展,扶持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發展。第三,繼續推進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會同扶貧辦等有關部門,實施好全面打贏直過民族脫貧攻堅戰行動計劃。第四,扎實開展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抓好一批重點特色村鎮,加強指導支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充分發揮民族特色村鎮的示范帶動效益。第五,大力推廣村級產業發展互助資金。這項工作省民族宗教委高度重視,把它作為今后民族地區扶貧工作重點來加以探索研究,各縣要結合示范創建工程的實施,積極主動創新作為,推行設立村級產業發展互助資金,按照財政資金一次支出、村民集體所有、群眾自我管理、信用有借有還、長期滾動使用的方式,解決群眾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困難。
第一,振興民族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涉及少數民族的教育法律法規和民族教育政策,積極開展國家普通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及教學活動,特別是要加快推進雙語科普,促進“直過民族”聚居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工作。第二,繁榮民族文化。認真組織申報和實施年度民族文化項目,加強少數民族手工藝品項目的挖掘保護編制開發利用。積極開展全市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基本情況調查工作,著力培養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打造一批少數民族文化品牌,讓“世界佤鄉”真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第三,大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全力做好云南省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構建全省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一個平臺,進一步提升“恒春之都、大美臨滄”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