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云南開放型經濟不斷攀升新高度,亮出新精彩——
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到位省外資金6530.8億元,同比增長16.6%;實際利用外資70090萬美元,同比增長13.3%。
1月至11月,全省外貿進出口1415.7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24.2%。其中出口706.9億元,增長6.6%;進口708.8億元,增長48.6%。
炫目數字的背后,是全省上下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積極推動開放型經濟邁向更高層次的砥礪前行。
云南地處中國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結合部,擁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孟的區位優勢,是暢通“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是參與中國-中南半島和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建設的主要承載省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中,有5大類、62大項、160多項成果與云南有關,云南在我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面對更為廣闊的國際經貿大舞臺,需要站在地球儀前高點定位云南的對外開放方位。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希望云南努力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這一新定位,給予了云南嶄新的發展空間。
機遇垂青,乘勢而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和對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發展定位,云南省主動發力、積極作為,著力建設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著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著力開發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
受益于國家政策紅利,云南對外開放漸入佳境,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特色,連續舉辦的中國—南亞博覽會客商云集,貨運專列直通歐洲,邊境貿易日漸繁榮,平臺效應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云南正從邊緣地區和末梢變為開放前沿和輻射中心。
形成“走出去”“引進來”雙向開放新格局,是云南省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的關鍵。
一方面,云南省加強與長江流域、泛珠三角區域、京津冀、成渝經濟區和周邊省區的交流合作,大力招商引資引智引技,為內陸省(區、市)和大型央企、民企依托云南沿邊開放“走出去”強化服務、搭建平臺,當好橋梁紐帶,順勢借力加強自身輻射能力建設。
另一方面,面向南亞東南亞,積極主動參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瀾湄合作機制建設,積極推進滇老泰經濟合作試驗區建設,不斷拓展合作領域,云南與國際國內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市場聯系日趨緊密,合作交往日益密切,利益融合不斷深化。
幾年來,云南省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創新開放合作載體,切實加強會展平臺、公共事務平臺、“走出去”平臺和開放型經濟載體建設,成功舉辦4屆中國—南亞博覽會、首屆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動。
隨著引資“強磁場”逐漸形成,一個個世界500強、一批批行業龍頭紛紛對滇投資或意向投資。統計顯示,全球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已有130多家進駐云南,2015年、2016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10.7%、10%,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分別增長21.2%、14.3%。2017年前11月,云南省共到位省外資金8025.9億元,同比增長14.8%;項目協議總投資7100.7億元,同比增長15.4%。
“走出去”同樣令人矚目。云南正在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對外投資。據了解,目前,云南“走出去”的企業主要在54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共設立了720家企業,總投資超過90億美元,總投資額在中國西部排第三位,在全國排第十六位,投資額度比較大。云南企業“走出去”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南亞,投資的主要領域是農業、礦業、電力、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等等。其中,云南企業投建項目老撾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等已經成為我國與周邊國家產能合作的示范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駐外商務代表處的設立。從2010年起,云南省就開始選擇與本省經貿合作緊密或區域輻射性強、市場前景廣闊的重點國家和地區設立商務代表處。過去7年,云南省駐外商務代表處實現了南亞東南亞19國全覆蓋,并延伸到西亞和北非國家。加上將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設的3個商務代表處,云南省駐外商務代表處將達26個。
作為云南省對外開放的海外工作基地和平臺,云南駐外商務代表處的設立使開放型經濟重心不斷前移,促進了“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貿易投資的良性發展。國務院前不久在對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第四次大督查中,就對云南省的這一典型經驗做法給予通報表揚。
目前,云南與歐美及亞太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云花”“云菜”已經占據了港澳市場的半壁江山還多,而煙草、水電、化工等特色產業也因引進外資及先進技術,加速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達到全國乃至世界領先水平。
開放發展,平臺是支撐。云南在擴大開放上要有大突破,必須重視建設好國家級開放平臺,將其作用發揮好,增強開放發展的承載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目前,云南正以構建高水平大平臺為目標,持續推進各類口岸和外向型園區等開放載體建設,全面實施通關一體化改革等貿易便利化措施。
作為國家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云南目前有25個國際口岸,其中,一類口岸18個(空港4個、水港2個、鐵路1個、公路11個),二類口岸7個(均為公路);除了國家級新區、經開區和高新區,云南擁有9個國家級的對外開放平臺,包括2個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勐臘(磨憨)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個綜合保稅區(紅河綜合保稅區、昆明綜合保稅區),1個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國磨憨-老撾磨丁經濟合作區),4個邊境經濟合作區(河口邊境經濟合作區、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有103個邊民互市點和300余條通道。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滇中新區為核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綜合保稅區為支撐,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為前沿的國家級開放平臺發展新格局,在體制機制創新、產業聚集、示范帶動引領等方面成效初顯,整體上呈現出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發展迅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的特點。
著眼于提高服務水平、優化口岸大通關環境,云南在全國率先推行通關便利化“三證合一”模式,通關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單一窗口”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貿易伙伴覆蓋南亞東南亞和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云南口岸出入境人數達3114.4萬人次,較2012年增長40%,云南已經成為南亞東南亞國家高層、地方政府、民間友好團體等各領域代表團訪華的重要目的地。
2017年年初,云南迪慶香格里拉機場被列進國家口岸發展“十三五”規劃。同時列入《規劃》新開口岸的還有田蓬、勐滿陸路口岸,景洪港水運口岸擴大開放。這意味著云南省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時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2017年4月,云南省“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正式出臺。從口岸大省到口岸強省,云南的步子邁得更大、邁得更堅定。
與此同時,云南省還與南亞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境外園區,并在建設境外園區的同時把國際產能、優勢技術產業帶出去。2017年10月,云南省與商務部簽署的共建輻射中心全面合作協議中,商務部就支持云南在緬甸發展農業科技園。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出,我國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云南也必須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商務廳牽頭,對如何把云南建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進行了系統研究,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云南省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來構建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首先,主動服務并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圍繞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經濟走廊,發揮好云南的支點作用,以云南為主導做規劃,建設好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越和中老經濟走廊、中越和中老經濟走廊;二是加快發展云南的對外貿易。充分發揮云南產品出口的服務平臺,為中國的產品出口服務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為全球各個國家進出口的商品服務;三是改善外商投資環境,主動協調解決好外資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優化區域開發布局,重點抓好滇中城市群的開放和沿邊開放這兩個重點;五是創新對外投資合作的方式,組建專業化的對外投資的企業集團;六是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全面推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七是深化市場流通供給側和放管服的改革,以人民、企業為中心,讓人民滿意、讓企業滿意;八是深化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體制改革,加快建設跨境物流的網絡體系,跟有關國家盡快簽訂運輸協定,培育云南省跨境物流的企業集團并建設智慧跨境物流平臺。通過這八個方面的努力,助力云南建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轉眼間,2017年已近尾聲。即將來臨的2018年是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
展望新一年經濟大勢,研究人士普遍認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是關鍵,而擁抱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則是中國繼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可以預見,未來,云南必將在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新聞助讀>>
云南百萬重金獎勵招商中介
最近,云南省招商合作局根據《云南省招商引資獎補辦法(試行)》,給予云南中以科技創新發展有限公司中介招商獎勵100萬元,以表彰該公司在引進省(境)外行業龍頭企業投資云南省工業經濟項目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和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云南省首次重獎招商引資中介,也是《云南省招商引資獎補辦法(試行)》實施后中介招商的成功案例之一。
云南中以科技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由云南省科學技術廳授牌“中國(云南)-以色列創新中心”,全面負責云南省駐以色列對外經貿服務相關工作。該公司促成了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以色列化工集團的合作,共計引進外資折合人民幣22億多元,有效提升了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水平和經營水平,雙方結成了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