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倩如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淺析鋼琴獨奏與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區別
茍倩如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鋼琴是一門多功能的西方樂器,它歷史發展悠久,它的88個琴鍵的音域囊括了整個交響樂團的音域。鋼琴不僅可以作為一種獨奏樂器,也可以作為一種合奏樂器,比如鋼琴與管弦樂的合奏,鋼琴與鋼琴之間的合奏,鋼琴與聲音的合作,鋼琴與舞蹈的合作等等。本文從鋼琴的演奏性質特點出發,著重分析鋼琴作為一種獨奏樂器作為伴奏樂器的區別,演奏者應該如何權衡自己作為一名獨奏演員和與其他人的配合時的關系,以及如何調整自己做為伴奏者的演奏技巧特點和內心聽覺。
鋼琴獨奏 ;鋼琴伴奏; 藝術歌曲
鋼琴伴奏和鋼琴獨奏都屬于鋼琴的表演形式,每個學習鋼琴演奏的人都或多或少會有機會與別人合作,鋼琴合奏也是鋼琴演奏者所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一名好的鋼琴演奏家一定具備和別人合奏的能力,這是對鋼琴演奏者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演奏水平,更要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不僅要聆聽自己演奏的聲音,也要學會聆聽別人的聲音,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音樂境界。
鋼琴獨奏作品的演奏,是演奏者根據作曲家所寫的音樂作品,演奏別人的作品,演奏者要充分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曲家所希望作品表現的音樂意境,通過自己的理解,在不違背作曲家創作意圖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音樂理解,通過一定的音樂媒介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作品的過程。鋼琴作品的演奏不同于即興演奏,即興演奏是集自我創作和隨性演奏于一身的演奏形式,創作的意圖和演奏往往是同時發生的,是即興表演的產物,演奏本身就解釋了創作的意圖。回顧鋼琴藝術的發展歷史,古今中外,出色的鋼琴獨奏家最開始一定是一名優秀的即興演奏者,音樂發展早期,記譜方式還不發達的時候,很多鋼琴家都是有感而發,觸景傷情的即興演奏樂曲,經過反復的推敲,慢慢的被后人記錄為樂譜。所以,鋼琴獨奏作品的演奏最開始是由于音樂家的即興演奏而來的。
(一)正確的分析樂譜
對于初學者或者是已經具備一定演奏水平的高級別學琴者來說,具備正確的分析樂譜的能力至關重要。這就像我們最開始學習語文一樣,首先你必須得識字,你才能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當然,學鋼琴也是一樣,你首先得識譜,你才能彈奏出符合作曲家意圖的音樂作品,其中包括正確的音高,音值,節奏,句法,呼吸等。首先是音樂術語,就是音樂的表現情緒,樂曲是歡快活潑的還是抒情歌唱的,這關系到整個作品的風格把握,切記不能因為讀譜的失誤造成音樂風格的張冠李戴。其次,速度的不同變化。這首樂曲是同意不變的速度還是作曲家有特殊的要求,樂曲中會出現突快,突慢或者是漸慢漸快的不同需求,不同的速度變化直接影響這樂曲的效果。最后一點是具體的力度標記,。在古典音樂中,力度標記依次為弱,中弱,中強,強四個不同層次的力度標記,到浪漫主義時期和現代 音樂作品中,力度表情增加了極弱和極強比較夸張的力度標記。這都需要演奏者根據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適當的彈出作曲家的原意。只有在演奏者具備了正確分析樂譜的能力才具備一定的演奏能力,這是彈奏音樂最基礎的要素。
(二)對音樂作品的把控能力
與鋼琴伴奏相比,鋼琴獨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鋼琴獨奏是自己的演奏,是左手與右手的配合,鋼琴演奏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表現音樂。鋼琴獨奏者與個觀眾沒有直接的眼神交流,他們更多的是內心對音樂理解的交流。這種沒有面對面互動交流的過程是對舞臺上唯一焦點的演奏者是巨大的考驗,他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完成作品的表現,聽眾的反應或者是舞臺下突然出現的噪音都會對臺上的演奏者造成影響,需要演奏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鋼琴表演藝術的又一大瑰寶,它是一種以歌詞和音樂相結合的特殊的表現形式,將兩種文化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從音樂發展歷史來看,中世紀盛行宗教音樂,每周在禮堂都會有唱詩班,聲樂藝術的發展早于器樂的發展,聲樂作品很多,而器樂只是作為一種伴奏樂器,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器樂才慢慢得盛行起來,器樂獨奏作品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所推廣,器樂作為一種獨奏樂器登上了舞臺。鋼琴作為一種為聲樂伴奏的樂器,與其說他是伴奏,不如說它是對聲樂的藝術指導。鋼琴伴奏從一種簡單的為聲樂伴奏的織體,發展為加強和渲染歌曲的表現力,發揮了文字起不到的作用。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表現中是矛盾統一的方法,獨立于文字歌詞不易描繪的藝術形象,鋼琴旋律織體與聲樂旋律時而統一時而對立,二者水乳交融,完美配合,共同完成對歌曲的闡述。
(一)良好的心理素質
鋼琴伴奏作為鋼琴與聲樂的合作藝術,必須根據演唱者的需要做出臨時調整,要求演奏者有很強的適應力和配合能力,演奏者不光要彈奏自己的旋律更多的還要聆聽歌唱者的旋律,為演唱者做好服務,通過聲樂與鋼琴的完美結合,把鋼琴的音色和演唱者自身的音色很好的結合起來,將高質量的音樂帶給觀眾。鋼琴在聲樂作品中,不只是陪襯,而應該是創造音樂意境,豐富音樂形象的重要手段,這需要演奏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決定了音樂最終的表現效果的的呈現。
(二)敏銳的聽覺分辨能力
將聲音從舞臺上傳送給觀眾席,需要演奏者具備敏銳的聽覺能力,如果在一部歌劇的女高音部分要注明輕聲演唱,那么一個小嗓門的女高音聲音就會太弱,這個時候鋼琴的伴奏織體應該整體的將音量放小突出聲樂的部分,如果一個大嗓門的女高音可能音量就比較適合,那么這個時候鋼琴的聲音就可以稍微出來一些,和演唱者的聲樂形成對比。
其次,是踏板的運用,雖然人聲是獨立于鋼琴的,但是一旦伴奏過分使用延音踏板,歌詞和人聲就會模糊不清。人聲的延長音時而需要以一種清晰的鋼琴聲音來襯托,用來與圓潤流暢的歌聲形成對比。
鋼琴獨奏與鋼琴伴奏都是鋼琴演奏的重要形式,只有充分的分析樂曲,具備一定的演奏基礎,敏銳的聽覺,良好的合作能力,才能不管是在鋼琴獨奏作品或是藝術歌曲的伴奏中,都能游刃有余的表達出作曲家所想要表達的音樂效果。
[1]李斐嵐.鋼琴伴奏者的修養責任地位[J].中國音樂教育,1992.
[2]羅賽梅.論聲樂的鋼琴伴奏藝術[J].藝術探索,1998.
[3]于蘇賢編著.歌曲鋼琴伴奏的寫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G624
A
茍倩如(1989—),女,漢族,貴州人,研究生,助教,貴州師范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