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輕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淺談小提琴演奏對美聲演唱的啟示
劉會輕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隨著近些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劇,隨之而來的世界文化全球化也在不斷深入。針對當前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本文就當前美聲在我國的發展特點以及小提琴演奏對美聲演唱的啟示進行一個綜合論述,以期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我國美聲演唱行業的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全面可持續增長。
小提琴演奏;美聲演唱;影響與啟示
美聲作為從意大利傳入我國的演唱藝術形式,其特點是優美、共鳴感強、震撼力強。由于美聲演唱不同于普通的流行聲樂類型,其演唱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在針對演唱者對于聲音的把控,對于情感的調動甚至現場表現力等等方面都具有明確的要求。所以當前我國的美聲發展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而在民間的發展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打破這些局限性,提升美聲在我國的傳播質量與水平,同時也是為了幫助美聲學習以及訓練者提升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利用小提琴演奏中的原理與美聲演唱之間的聯系來闡述創新式的學習方式帶來的學習效果。
美聲起源于十八世紀的意大利,其演唱震撼效果極強,往往演唱者可以通過精準控制發聲技巧與呼吸特點來掌握表演,帶來較強的演出效果,其演唱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呼吸特點
當前美聲演唱的基本呼吸特點為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在美聲訓練活動中,正確的呼吸是氣息運用的前提,也是掌握良好美聲演唱技巧的重要基本功。
(二)起音特點
美聲演唱中,根據所演唱的曲目不同,起音一般分為輕松明亮和準確圓潤等方式,但是整體的起音效果都是為了更好地降低對于聲帶的損耗,提升聲帶的韌性,同時在演唱過程中起音總是氣先于聲,這樣可以更加充分地調動演唱者的臨場演唱情緒,更容易演唱出高質量的歌曲。
(三)音量特點
與其他演唱方式不同,美聲演唱往往更加注重音質的培養,而對于音量的問題,美聲學派學者們認為,音量只是音質的附屬產物,當音質達到一定水準時,音量也會不請自來。實際上,在美聲演唱中,演唱者更加注重自己對于聲音的把控,而其音量本身并不會特別強,而且其音量特點往往來自于氣息而不是聲帶的振動,所以對于氣息的要求也較高。通過大量練習,高水平的美聲演唱者日常演唱中脫離麥克風與音響一樣可以演奏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其原因就是在于通過氣息控制了共鳴,而不是依靠音量來提升演唱效果。
(四)音質特點
美聲演唱對于音質的要求較高,一般來說,大多數美聲演唱的音質特征是明亮、豐富并且富有金屬質感。通過適當調節聲帶的閉合與氣息沖擊效果,再搭配上適度的喉的低位置,從而提升音質的整體效果。
(一)運弓特點
我們常常把小提琴叫做“歌唱性樂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小提琴能夠發出歌唱一樣的聲音,飽滿而富于人情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十分復雜,但是其實質就是運弓,高水平的小提琴演奏者可以通過行云流水的運弓來控制運弓的速度、壓力以及弓弦之間的接觸點,通過頻繁變化的弓法能夠展示出高超的演奏技巧,也能夠調動觀眾的情感達到共鳴的效果。
(二)揉弦特點
揉弦是最能夠展示小提琴演奏技藝的一種演奏方式,其主要是通過速度的快慢與揉弦的寬窄來實現對于聲音的精準控制,通過揉弦可以實現許多常規運弓方式無法演奏的曲目與風格,大大拓寬了小提琴的演奏范圍。
(三)把位特點
我們一般將小提琴上左手手指的位置稱之為把位,根據把位位置的不同,我們還將其稱之為高把和低把,高把和低把之間的來回切換能夠實現小提琴演奏的“滑音”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小提琴演奏的表現力,是深受觀眾喜愛的一種演奏技藝。同時,由于滑音十分具有變化性,可以使得不同的音之間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具有特殊美學色彩的過渡音,也是當前小提琴廣受音樂演奏愛好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一)小提琴起弓對美聲演唱中起音的啟示
在小提琴的起弓演奏中,一般演奏者會選擇從琴弦上起弓,由上而下地咬住琴弦。這個過程主要是針對一些弱起的音符,特別是整首曲子的基調比較婉轉的曲子更適用于起弓。從視覺上來看,其先將琴弓放在琴弦之上,起到很好的視覺效果的同時還能夠吸引關眾的注意力,調動自己的情緒,幫助演奏者更快地進入角色,提升演出的效果。同樣的,在美聲演唱中也存在起音的唱法,起音是指在吸氣完畢后,演唱者要先保持胸腔不動,然后通過聲帶的自然閉合來實現發聲。也就是說,與小提琴的演奏類似,在美聲演唱的起聲中,總是“氣先于聲”,演唱者在節奏開始前就準備好氣息的運動,以便在進行演唱時充分調動身體的能量,提升演唱的震撼效果,引起觀眾的共鳴,其實際演唱效果與小提琴中的起弓演奏效果可謂異曲同工。
(二)小提琴連弓對美聲演唱中連音的啟示
小提琴的連弓技巧既是小提琴演奏的難點,同時也是核心部分。通過連弓技巧的流暢性不但能夠向觀眾展示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同時也能夠傳達演奏者的內心情感,與觀眾產生共鳴。而在美聲的演唱中也有連音的演唱技巧,由于聲樂演唱中難免都會進行連音訓練,連音訓練不但能夠提升演唱者對于氣息的掌控能力,還能夠通過聲帶的振動頻率來實現對于聲樂質量的控制效果。特別是在美聲演唱中,由于美聲演唱對于演唱者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只有良好的聲音控制水平才能夠演繹出完美的美聲演唱效果,所以說連弓對于聲樂學習特別是美聲學習訓練中具有很大的啟示效果。
(三)小提琴跳弓對美聲演唱中跳音的啟示
針對小提琴的跳弓操作技巧而言,小提琴演奏者通過使用短暫的琴弦與琴弓之間的碰撞與摩擦來實現音樂的跳動,而美聲演唱者使用聲帶與氣息之間的短暫摩擦來實現音樂的跳躍性,從原理上來看兩者十分的接近。除此之外,由于跳音的學習難度較大,往往是美聲教學中較為棘手的一個環節,通過小提琴的外部琴弓與琴弦之間的跳動與摩擦來教學,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聲帶與氣息之間的短暫摩擦效果與關系,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跳音的理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美聲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四)小提琴與美聲演唱的力度控制之間的聯系
我們在美聲教學中經常會要求學生要放開嗓子,輕松的唱歌。但是很多學生,特別是初學美聲的學生,往往領悟不到老師所說的“放松”的含義,甚至一些學生為了追求所謂的放松,結果故意使用假聲,演唱效果就會虛而空,降低了教學的效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先給學生講清楚什么是所謂的演唱中的放松狀態。在美聲演唱中,放松狀態與緊張狀態是一個對立的狀態,一些學生故意追求放松,其實質上已經是緊張的表現了。但是由于放松這個詞比較抽象,老師總是無法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來實現,所以這個時候就輪到小提琴的演奏教學派上用場了。在小提琴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往往需要用左手的手指將琴弦按在音板上,然后再配合右手進行演奏,這樣才能夠演奏出美妙的樂曲,而如果左手不控制好琴弦,就會出現各種搖晃,演奏出的樂曲的效果也會下降。通過這樣的聯系教學,學生不但更容易理解美聲演唱中的放松狀態其實是一種張弛有度的放松,與其說是放松,不如說是一種自然狀態,而人只有在自然狀態下才能夠演唱出優美的歌曲。
綜上所述,小提琴與美聲同樣作為西方文化藝術的產物,兩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美聲學習難度較大,特別是在針對氣息的運用與聲音的精準把控上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所以這也需要演唱者能夠通過其他的器樂演奏中的訓練特點來觸類旁通的學習美聲,從而提升美聲學習的效率,增長學生的綜合美聲訓練水平,從而最終提高美聲在我國的傳播與發展。
[1]郜鋒.淺談小提琴演奏對美聲演唱的啟示[J].音樂創作,2013(12):192-194.
[2]楊茜茜.淺談小提琴演奏與聲樂演唱之關系[J].大眾文藝,2012(12):10-11.
[3]羅平冠.淺談鋼琴演奏技巧對美聲演唱藝術的借鑒意義[J].藝術教育,2014(10):132-133.
J622.1
A
劉會輕(1984—),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聲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