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語嫣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字里傳情”
——淺談歌劇《傷逝》中二重唱《紫藤花》的情感處理
馬語嫣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紫藤花》是中國民族歌劇《傷逝》中的一首二重唱作品,由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演唱,旋律優美又極富感染力,穿針引線般地推動著劇情的發展,為歌劇的戲劇表現力和藝術魅力錦上添花。本文以自身演唱體會為出發點,淺談在實際演唱過程中的情感處理,以更準確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內涵,更加傳神地演繹出劇中主人公的戲劇形象。
傷逝;二重唱紫藤花;情感處理
歌劇《傷逝》改編自魯迅先生的同名小說,由施光南先生作于魯迅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它融合了魯迅先生作品的內涵和施光南先生的音樂才華,有著不朽的藝術價值。這部具有中國民族歌劇新時代發展里程碑意義,巧妙地運用了“春、夏、秋、冬”四季時序的方式展開劇情,在音樂體裁方面更是博采眾長,涉及宣敘調、對唱、重唱、伴唱等,最大化地凸顯了‘音樂’這種可以用來抒發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是八十年代中國民族歌劇創作的重要收獲之一。
二重唱《紫藤花》出現在劇中的夏末秋初,由男主人公涓生和女主人公子君演唱,曲風浪漫、情感真摯,紫藤花象征著涓生和子君純真而又美好的愛情。作為整部歌劇的核心樂段,在《紫藤花》的前八個小節先是出現了子君浪漫曲《一抹夕陽》的前奏,凸顯了這貫穿全劇的音樂主題。
這首作品采用了三段體曲式,第一部分為男女對唱,涓生和子君分別對著紫藤花表達自己對堅貞美好愛情的向往,流暢完整的大弧線線條傾訴著男女主人公愛情的甜蜜;第二部分則是兩人的卡農二重唱,經過了兩人分別訴說的鋪墊,這段卡農重唱則是二人情感的升華,重唱部分的歌詞基本一致,旋律上由子君導唱,二人形成一小節錯位交替的輪唱形式,音樂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進行,在演唱過程中,這段卡農重唱也是這首作品的重點和難點;而第三部分,則是由合唱成員用哼鳴來再現音樂主題,烘托出沉浸在美好愛情中的涓生和子君的甜蜜心情,溫馨而又浪漫地表達出二人對純真愛情的憧憬,在讓人意猶未盡的意境中結束全曲。
演唱一首重唱作品的同時也是對這首作品的一次二度創作,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歌者對重唱作品進行整體的分析與把握,在演唱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發聲技巧,更應該準確把握作品的情緒、語氣和語境,根據歌劇的故事發展走向來塑造歌劇人物形象,不能太過自由地發揮或千篇一律的模仿。
《紫藤花》作為一首抒情二重唱作品,在演唱時一定要注意聲音的流暢性和連貫性,在演唱時,演唱者要將情感傾注于歌聲中,使整段旋律優美流暢的進行。由涓生與子君婚誓前的一首宣敘調《我把她送給你》引入這首二重唱《紫藤花》,前奏一響起,涓生深情款款地向子君獻上早已采摘好的藤花,緩緩地傾訴著自己對子君的愛意:“紫藤花,紫藤花,潔白絳紫美如云霞啊!為了獻給心上的人,我把你輕輕摘擷。”涓生假借贊美紫藤花的純潔美麗來贊美子君的純真可愛,滿滿的都是對子君的愛慕之情,男高音在演唱這一段樂曲的時候,聲音要淳厚堅定,假借紫藤花來贊美子君,表達自己的淳淳愛意;子君手捧著象征著純真愛情的藤花,甜蜜的回應:“紫藤花,紫藤花,我們常坐藤蘿架下,你含笑聽那真情的話語,浸著花香飄向天涯。”無比憧憬著美好幸福的生活,女高音在演唱這一段樂曲時,聲音的控制要得當,不可與男高音形成你強我弱的前后銜接,聲音力求平穩連貫,語氣中要充滿著少女的期待與向往。在涓生與子君對唱時,演唱者的語氣更是要親切,吐字要清晰,旋律中散發出的濃濃愛意,正是劇中男女主人公真實的感情寫照,演唱者要把握住這份不可自拔的甜蜜情感,真情流露,從心底里愉悅地對浪漫愛情抒發期待與向往之情。
作品的第二部分則進入了二人情感的一個小高潮,有了第一部分的鋪墊,在進入前后交錯輪唱時,更加要注重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感呼應,要突出涓生與子君一小節錯位演唱旋律的二聲部比較,唱到一些較復雜的節奏時,兩位演唱者應以情帶聲,彼此交錯呼應,避免因干擾而出現的一系列失誤。例如:在涓生與子君二人卡農輪唱的部分,男女演唱者要抓住兩人一小節的旋律錯位交替,演唱時聲音要做減弱處理,突出二人在這一小節錯位時的音頭,準確地抓住每一句的重音,強調出歌詞中所隱藏的更加深刻的情感:子君唱“紫藤花,紫藤花……”將“花”字輕輕咬出,涓生踏著字尾和出“紫藤花,紫藤花……”二人這看似一般無二的兩句紫藤花如一唱一和般呼應而出,透露著絲絲愛意;子君唱“為了獻給,心上的人,我將你輕輕采擷……”女高音聲音逐漸弱下,以飽滿的情緒銜接下一句“紫藤花……”落在涓生的二部字尾上,而后的兩遍“永在我記憶里垂掛……”一定要做出不同的語氣處理,次強-強-弱,并做適當漸慢處理,隨后合唱隊員開始哼鳴作品的第三部分即整首歌曲的主旋律,將音樂如同波浪般一浪接一浪的推遠,讓聽眾置身于劇情中體會各種滋味。
作品本身對咬字行腔就具有一定的要求難度,咬字時要突出音頭,每一句的字尾都要注意歸韻的準確,這就要求演唱者要在這兩方面找到一個最舒適的平衡點。歌劇中主人公豐富的人物性格情感都要通過演唱者的歌唱語言表達出來,因而要想讓聽眾與演唱者做到感同身受,那么歌者就必須要做到字字清晰、字字真情的歌唱。
重唱作為歌劇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有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而中國民族歌劇重唱更是融合了中國本民族的藝術風格特點,有著不容小覷的藝術價值。《傷逝》作為中國民族歌劇史上一部不朽的傳奇,其中的許多優秀唱段至今仍為聲樂實踐中的教科書級作品,二重唱《紫藤花》堪稱其中精品,本文根據自身演唱經驗及體會,簡析二重唱作品《紫藤花》演唱時的情感處理,以更好地闡釋這首作品所包含的深厚情感。
[1]丁超.中國民族歌劇重唱作品演唱與教學分析——以《傷逝》二重唱《紫藤花》為例[J].當代音樂,2015.
[2]楊靖.歌劇《傷逝》重唱作品的演唱分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3]李麗莉.歌劇《傷逝》的現代啟示[J].音樂創作,2013.
J653
A
馬語嫣(1993—),女,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人,中北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舞臺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