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華
(浙江省龍游縣澤雅學校,浙江 衢州 324400)
音樂治療提高自閉癥兒童溝通交往能力的個案研究
許利華
(浙江省龍游縣澤雅學校,浙江 衢州 324400)
音樂治療是一種系統的干預過程,它運用音樂對人生理和心理的特有效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選用音樂治療方法,與治療對象一同參與和分享當下預設的音樂體驗形式,來緩解治療對象的情緒問題及心理障礙,從而有效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本文基于個案在溝通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旨在通過即興回應疏情緒、樂器演奏助溝通、歌曲接唱育表達和身體律動帶交往這四種方法提高個案的溝通交往能力。
音樂治療;自閉癥 ;溝通交往
音樂治療是音樂學和心理學等學科交叉綜合的結晶,它是一種系統的干預過程。它運用音樂對人生理和心理的特有效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選用音樂治療方法,與個案一同參與即興回應、樂器演奏、歌曲接唱和身體律動等音樂體驗活動,來緩解個案的情緒問題及心理障礙,從而提高個案的溝通交往能力。
自閉癥兒童小陳,9歲女孩。口語發展遲緩,對他人的溝通語言不能予以分享式注意。無法恰當地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等非語言溝通方式進行社會交往。以刻板和重復的方式使用字詞或短語。情緒極其不穩定,有強烈的哭鬧行為。
個案雖然在社會溝通交往方面存在明顯的障礙,但她對音樂刺激的反應顯示出她的先天音樂功能并沒有受損,仍然能夠接收和處理音樂刺激,表現出較強的音樂節奏感和音樂記憶能力。
根據個案障礙的具體特點,制定了《小陳同學音樂治療計劃》,在計劃實施過程中,通過四種方法來提高個案的溝通交往能力。
(一)即興回應疏情緒
情緒問題是導致個案存在社會交往障礙的原因之一。通過發揮音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強弱等物理屬性功能,來疏導個案的負面情緒,激發個案由身體的靜態轉變為動態隨樂而動,從而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并能保持情緒的穩定。
在治療初期,當個案發出喊叫時,教師用同音高的單音與其對應或回應。當出現哭鬧情緒時,教師可用旋律上行和下行起伏、變化的速度用哼唱的方式與其對應或回應。當他發出敲打聲,教師可做出有節奏的、強弱變換的聲音與其對應或回應。通過教師給予外來音樂聲響的刺激,使個案感受到這些聲音與她的聲音及動作是一致的,從而激起個案關注和嘗試的興趣,產生互動和交流的意識,提高情緒自我緩解能力。
(二)樂器演奏助溝通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有著視覺刺激所不可及的效果。而人的聽覺是不會因為人的意識障礙而關閉的。因此,當音樂響起時,它可跨越個案語言的障礙區,直接刺激到她聽覺系統并進入大腦,引起腦神經亢奮性的反應,從而消除外界因素所致的緊張感。
1.自選樂器
在個案音樂治療階段,教師事先準備鼓、雙響筒等材質不同的樂器,放在教室供個案自主選擇。教師將個案在教室內的步態、哭喊聲和敲打聲等各種聲音,當作個案對外界發出的溝通信號,當她發出這些非語言性的表達時,教師及時用樂器作出相對應的聲音反饋和對答。
2.即興演奏
教師引導個案依據自己內心的感受、思想和情感進行即興演奏。個案通過即興演奏自選的樂器,產生溝通交往的意識和動機,逐步疏導個案煩躁和哭鬧等異常情緒,從而助力個案溝通能力的提高。
(三)歌曲接唱育表達
音樂與語言存在著頗多的共通點,人類的語言與發聲系統共享于聽覺系統,語言與音樂也都可以利用有限的符號做無限的組合,進而表達無限的新意。歌曲接唱法是將歌唱式的學習轉變為口語式的溝通學習。歌曲接唱“五步訓練法”操作如下。
第一步:教師完整范唱全曲。
第二步:教師范唱到每句歌詞的最后一個音之前立即停下,等待個案發出聲音或接唱出最后一個音或一個字。如接唱率達80%就可進入下一步。
第三步:教師唱到第一樂句的最后一個詞組前立即停下,個案接唱該詞組,如個案能接唱每個樂句的80%即可進入下一步。
第四步:教師以念歌詞的方式,讓個案接念。接念的方法同前,由接念一個字,到接念一個詞,最后接念一個完整樂句的80%即可。
第五步:教師引導個案創作簡單兒歌,兒歌的內容來源于個案的日常生活,喚醒個案已有的生活經驗,提高表達欲望。
在進行歌曲接唱過程中,由于所選擇接唱的歌曲是個案熟悉的兒歌,因此,整個訓練建立在真正互動的基礎之上。當接唱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非語言的引導。當個案能成功接唱時教師立即給予增強,激發參與接唱的動機。
(四)身體律動帶交往
音樂律動可以調動個案身心各方面的潛能,發展聽覺和節奏感,提高肢體協調能力。同時能為個案提供一種釋放的、無壓力的自我表達空間,有助于打開個案自我封閉的心門和刻板行為。音樂律動“五步訓練法”操作如下。
第一步:播放第一遍音樂,教師觀察個案的情緒和對音樂的反應。第二遍時,教師隨音樂律動,個案做自發性律動。
第二步:教師隨音樂雙手拍節奏,腳步隨樂而走,觀察個案跟學情況。當個案能哼唱、拍手與音樂速度同步時,教師改變原先的肢體動作與他互拍。
第三步:當個案與教師互拍出現主動行為時,加入腳的動作,教師拉著個案的手帶著他做動作,兩腳需先后隨身體的傾斜單腳支撐,另一只腳離地面不宜過高,隨著個案參與度的提高,教師可輕拉個案向前或向后移動,當她能自主跟隨教師做以上動作時,可進入下一步。
第四步:加入教師與個案互拍、旋轉和方位互動的訓練內容,教師與個案的動作基本保持一致,逐步達到個案能主動參與活動為止。
第五步:教師跟隨個案做動作,教師適時給予提醒完成動作,中間教師適當加入不同的新動作與其交流互動。
音樂治療是以個案在音樂方面的優勢能力去帶動、彌補或轉換其弱勢能力,使個案在音樂治療中逐步恢復和習得其丟失的溝通交往技能。在進行音樂治療時,音樂活動內容不是治療追求的目標,而是運用適合個案的音樂這一媒介來開啟個案緊閉的心門,使個案自身產生內在動力,提高個案的溝通交往能力。
[1][英]朱麗葉·阿爾文,張鴻懿,譯.孤獨癥兒童的音樂治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17-19.
[2]胡世紅.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77-84.
[3]楊東.藝術治療[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