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薇
(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聲樂教學策略
陳 薇
(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新課改理念也逐漸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堅持從后現代主義教學理念出發,做好優化與創新工作,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方法,以此來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基于此本文針對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聲樂教學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高校聲樂教學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聲樂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應堅持從新課改的角度上出發,做好實施與創新工作,解決現階段聲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滿足聲樂教學的發展需求。因此,教師要正確運用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做好課程的設計優化工作,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的質量。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知識層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說人們個性的多樣性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這一發展趨勢下,傳統的社會形勢發生了改變,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開始向著更加開放的方向不斷發展。后現代主義被提了出來,并逐漸向教育領域拓展。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在教育領域中融入后現代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七十年代逐漸進入到了教育觀、教育思想等方面。且在發展的過初中,后現代主義也開始融入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教育教育的不斷發展。可以說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中所反映出的主要以變革、創新以及多元等方面,不僅可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也為高校聲樂教育教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拓寬了聲樂教育的前景[1]。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我國開始引進聲樂教育,經歷了一段實踐發展,高校聲樂教學中,民族唱法以及美聲唱法逐漸成為了教育中的主要內容,并表現出了二者有效結合的特點,也就是說呈現出了綜合型發展的特點。如在以民族唱法為主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了美聲唱法的技巧,或是在美聲唱法為主的過程中添加了民族唱法的技巧等。可以說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使我國的聲樂教學實現了多元化的發展。對于聲樂這一門知識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復雜性,所以也就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從教學規律上入手,同時也要從聲樂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所展現出的差異性上來進行,借助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找出學生存在的潛能,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實現高效學習與發展。應當要明確的是,聲樂教學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不是依靠短期學習就可以實現的,只有通過長期有效的訓練,才能實現理想的教育目標[2]。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的一些高校中,在開展聲樂教學時往往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加之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現階段的聲樂教學存在著傳統教學模式占主體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引導學生進行聲樂唱法與演唱技能上的訓練,對其他方面的聲樂技巧與能力訓練相對較少,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一些學生長期受到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自身的創造性與創新欲望逐漸被扼殺,即便是學生擁有較強的聲樂技能,也難以向全新的領域發展。就現階段來說,這種教學模式與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不僅限制了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也使得教學過程問題不斷。針對這一現象,就要做好改革與創新工作,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方法,始終堅持從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上入手,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3]。
受到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的影響,在一些高校聲樂教學中逐漸形成了錯誤的教學理念,如在一些觀念中認為西方中的美聲唱法可以滿足人的發聲規律,可以幫助人科學的打開自己的喉嚨,在這種理念的長期影響下,對美聲唱法產生出了固定的看法,認為美聲唱法有著一定的權威性,只有運用美聲唱法才能幫助學生學習好聲樂知識,否則學生就會出現較多的問題。也正是受到這一理念的影響,使得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單一地采用這一理論,在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時,過分注重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在考評過程中,習慣性的按照美聲唱法的標準來進行。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這種教學結果雖然可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卻限制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第一,美聲唱法中的高音處理方式降低了學生對聲樂的認識,打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難以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與認識。如在高中階段中,學生對美聲唱法的認識相對較多,但是經過幾年的影響,學生最初對聲樂的看法逐漸消失,尤其是在進入到大學階段后,學生很容易被現有的教學模式所影響,出現了規范式的唱法,卻難以凸顯出個性特點。第二,在民族唱法中存在著一定的多樣性特點,但是就現階段的聲樂教學來說,對民族唱法存在著一定的認識錯誤現象,在實踐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我國民族相對較多,各個民族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與特點,在進行聲樂表達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難以運用一種唱法來展現出不同民族的民歌,所以如果還是以美聲唱法為主,就難以讓學生掌握好民族唱法的重要性與意義。第三,雖然我國的一些民族中所采取的演唱方式科學性不足,但是也正是受到這種不科學唱腔的影響,使得其中有著極為濃厚的民族特色。如果直接將這種不科學的唱法規范成為科學的聲樂唱法,就會造成歌曲中的民族性逐漸降低,逐漸喪失了民歌中的魅力與特點。通過對現有的聲樂教學進行調查可以看出,一些教師運用規范聲樂唱法等方式來進行民族音樂表達,不僅使得民族音樂中的表達受到了限制,也降低了其中的特色。聲樂教師如果運用常規的教學方法來教導學生演唱不同風格的音樂,是難以實現聲樂教學的目標的[4]。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各大院校中的聲樂教學也開始進行了改革與創新。想要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可以從國際音樂教學上來進行教學,通過借鑒成功的教育經驗,在綜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彌補現代主義中所強調的不足,轉變僵化的教學思想與措施。由于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聲樂教學的內涵,過度關注聲樂技巧上的講述,針對這一現象,應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從自身的基礎上出發,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正確認識聲樂教學的特點,轉變傳統音樂視角,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好聲樂作品,提高聲樂演唱的效果。要將聲樂文化與聲樂技巧放在同等地位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做好統籌兼顧工作,真正突出文化與技巧的重要習慣,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從理論與實踐出發,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教師還要從課堂教學入手,做好規劃與創新工作,不僅要向學生講述聲樂的技能,向學生介紹相應的聲樂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聲樂知識的認識。如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歌曲的文獻以及歷史資料等來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國與世界之間的聯系也在不斷增多,這樣也就使得我國的聲樂教學逐漸展現出了多樣性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從與時俱進的角度上出發,不斷融入主流的聲樂教育知識,幫助學生養成多元化的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轉變傳統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觀念,為實現多元化價值觀奠定基礎。其次,教師還要選擇好教育的內容,選擇優秀的作品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延伸視野,增強學生的認知范圍與層次,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后,教師還要堅持從平等教育的角度上出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5]。
綜上所述,高校中的聲樂教學任務有一定的復雜性,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好研究與分析工作,利用好后現代主義教學理念,以此來指導高校聲樂教學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教學效果。
[1]朱玲.論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聲樂教學[J].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4):86-89.
[2]張汝瑤.后現代主義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聲樂教學研究[J].藝海,2015(08):117-118.
[3]凌敏潔. 基于后現代主義教育下的高校聲樂教學[J].北方音樂,2014(07):208-208.
[4]韓麗霞. 試論現代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聲樂教學[J].戲劇之家,2012(09):64-64.
[5]井艷紅. 新型教學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15(03):138-139.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