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寶貴財富。這其中就包括二胡文化,二胡的表演能將我國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民族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足以見得二胡文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幾年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二胡文化在傳承上出現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對此而言,我們應當對二胡文化的教育和傳播上給予足夠的重視,秉承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二胡學習和演奏能力,為廣大聽眾帶來更多豐富精彩的視聽盛宴。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分析并探討了在二胡教學中,應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二胡教學水平的目的。
傳統的二胡教育模式主要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之下,進行識譜,然后在老師再帶領學生進行技法和相關曲目的練習,學生最初對于二胡的學習基本上都是起于對老師的效仿。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二胡的演奏方式、增強學生對二胡的興趣,但卻存在著弊端,由于老師可能在課堂上很少講述二胡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從而會出現學生雖然會演奏二胡,但卻對二胡不了解的發展過程。因此,傳統的二胡教學是一種先掌握技術后了解理論的教學模式。
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必須引起我們足夠多的重視。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可能會出現大部分學過二胡的學生不清楚老一輩藝術家的曲風、作品等尷尬現象。如此下去,不利于二胡教育的長期發展,因為學生只是一部能夠演奏二胡的機器,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曲子中所蘊含的深意和情感,使得二胡表演失去了其獨特的精髓,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逐漸減弱,對于中華傳統文化而言是一種悲哀。
現代的二胡教育模式已經不僅僅針對于外界的補習授課,很多中高等學校相關專業也已經開展了相關針對性的教育。在課程的安排中,學生需要從一開始學習理論知識,學習二胡的起源和發展,了解老一輩藝術家們的曲風和作品,全面研究名家及名作。這一做法得到了業界內人士的認可,它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起源,從而能夠在演奏過程中將作者想表達的意境和音樂充分的表達出來,引起表演者與觀眾的共鳴。但在這一措施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就是學校可能會安排過多的理論課程,占用學生過多的時間,并且在最后的考核測評中,理論知識的比例占有很大一部分份額。這就會使得學生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理論課程,而對于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花費時間很少,忽視了二胡本身的實踐練習。這種做法不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且從長遠來看,對于整個二胡文化的發展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理論不能代替實踐,僅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會導致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能力。但是,傳統的二胡教育中又過度地重視實踐操作,忽視理論教育,這樣又會阻礙傳統二胡文化的延續。所以,為了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現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二胡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在積累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提高其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
與現代二胡教育模式相比,傳統的二胡模式更加注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并且在技巧性、風格性和基礎性等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提升。首先,對于二胡的基礎功而言,主要包括:拉琴的基本指法、姿勢、節奏等方面的練習和掌握,以及控制音量、速度、雙手的配合及換把等,都需要經過反復和長期的練習才能找到相應的手感。其次是技巧性的練習,例如快速換弦、換把、大跳弓、拋弓、輪指等,是需要在練習高難度的樂曲時不斷練習和掌握的,短期內很難練成。最后就是風格性,此點容易被忽略,卻最難掌握。風格的把握其重要性體現在二胡至今仍具有廣泛的應用和傳承,在越劇、昆曲和山歌、民歌中都有它的蹤跡,并且有些甚至還將二胡作為主旋律。所以,學生如果想在不同的戲曲和民歌中,學習和掌握其型腔韻律等特點,只有通過掌握二胡的風格性才能對其中的風格特點進行深入了解。
1.二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演奏二胡的能力、技巧以及理論知識的掌握,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從而提高學生藝術欣賞的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通過開設豐富的課程,通過多媒體設備的融入,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二胡樂器的構造,包括其發展歷史和發聲原理等,充分了解二胡領域老藝術家們的創作理念和創作風格,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二胡演奏的理念,在理論知識基礎上提高學生對二胡樂器聲音的主控式審美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2.學生需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不斷理解二胡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對二胡的風格特點和發展流派需有一定的認識。關于二胡演奏的技巧性,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學習,但應當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在傳統二胡教育的方式上,更為深入地突破和研究,從而更便于形成當代二胡演奏的時代性特征。另外,學生應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擁有理解曲風方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審美能力,在擁有的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對于二胡演奏的技巧性和藝術性。
3.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之上,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從而加強老師對于學生的了解情況,便于老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不同的同學進行教學,更能進一步地增強學生對于二胡文化熱愛與學習的興趣。
4.對于學生二胡的教育,不但要注重演奏的表演能力,同時也需要注重啟蒙教育、基本理論的介紹、技巧訓練、藝術性分析以及音樂素養的累積等,關于每個環節,老師在課堂的教學中都應當給予足夠多的重視和充足的時間,老師需將這幾者之間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各個環節都能融入到教學中去,強化各個部分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獲得感,還提高學生的二胡演奏技巧和能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加入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充滿熱情度,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實現學生綜合化、深層次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
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開展多種形式課程。例如,對于二胡演奏水平掌握較高的學生,學校可以通過舉辦比賽,給這些學生實踐競技的機會,在比賽中讓每個人有所收獲,鍛煉技能和心理素質,不斷開闊視野,從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能夠讓他們更加專注于自己的二胡演奏練習;同時,對于那些比較普通的同學,學校可以讓他們的音樂素養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參與樂曲的編排、創作以及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來,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不斷的進步。另外,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活動,能夠使得學生在進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認識到自我的不足,并且能夠有針對性的克服自我的不足,激發學生參加技能訓練的動力,從而提高訓練效率。同時,在學生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更需要在親力親為,隨時掌握訓練的情況,指導學生實踐,不斷優化訓練方法,便于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在以后的訓練過程中不斷調整,不斷改進教學,讓訓練方法更加科學。
通過課程的訓練不但要增強學生的演奏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使得學生在這過程中,能夠使機體的協調性、演奏時動作的穩定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并且能夠更好地控制在演奏時的心理、情緒和氣息的變化,從而極大地增強舞臺的表現力,最終達到完善音樂綜合素養的目的,實現自身綜合化能力的發展。
在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老師們可以應用更多的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指導。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到二胡的教學中,能夠使老師擁有更多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二胡音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訓練學生聽力的敏感程度;同時,還可以將教學大綱、技術指導、訓練習題以及授課錄像等多種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上去,從而實現與學生們的資源共享。并且,在課堂上,可以將看、聽、演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對于二胡樂曲的不斷認識,從而達到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胡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能夠流傳至今證明其持久的生命力,如今在各個音樂領域中也在發揮其作用,證明了經久不衰的影響力。傳統的二胡教學及傳承方式已不再適合當前教育環境,我們需要在二胡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不斷地引入新鮮的教育方式,實現傳統二胡教育和現代二胡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即加強理論知識的傳播又增強其演奏能力的提升,不斷地促進學生對于二胡文化及音樂素養的理解,從而進一步促進二胡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
[1]鄢秀麗.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二胡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2014,13:209-210.
[2]牛鄲.二胡的傳統、現代結合教學法研究[J].通俗歌曲,2015,12.
[3]景琪.高師二胡教學中的“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研究[J].長江叢刊,2017,08:28.
[4]郝藝潔.淺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二胡教學[J].北方音樂,2017,37(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