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璐
(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天津 300000)
師范類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
——基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視角
高 璐
(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天津 300000)
現今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對音樂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為音樂人才的重要輸出基地之一,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承擔了音樂人才培養的重任,音樂教學創新改革已然刻不容緩。依托這一重要課題,師范院校要重新審視當前對音樂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產生的不足,基于文化產業的視角去研討音樂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文化產業市場的發展需求。
師范;音樂專業;創新能力;文化產業;培養
近年來,文化產業市場對創新型的音樂人才需求數量逐年上升,師范類院校作為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創新能力的培養相對略顯滯后,尚存一些問題與不足。基于此,師范院校應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從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出發,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使師范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具備過硬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在與時俱進的文化產業市場中更好的立足,更好地適應文化產業市場的人才需求。
從調研結果來看,部分師范類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較為單一,教學的重點仍然集中于音樂專業知識的灌輸上。尤其是音樂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配比不甚合理,選修課從課程的知識廣度、學科覆蓋面、開設的效果方面均難以滿足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拓展。
部分師范院校對藝術實踐不夠重視,因此藝術實踐活動的安排也較為匱乏。筆者也發現高校音樂課程的課時安排過于緊密,對藝術實踐的課時安排較少,有限的藝術實踐課程利用率并不高,這也導致藝術實踐的活動不夠豐富多彩,學生只能淺嘗輒止,投入度不足,不能在音樂藝術實踐中得到全面的鍛煉,音樂的理論知識難以在藝術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消化,不僅偏離了文化產業發展人才的培養目標,也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部分師范院校目標機制不夠完善,課程體系的構建、相關的培養流程以及培養目標和考評標準,未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很難滿足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導致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文化產業的實際需求產生脫節,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對學生日后的職業規劃、產業化發展潛力造成一定的阻礙。
師范院校的教師要扎實地推進音樂課程改革,改變原有的單一化的課程設置,通過交叉學科的相互滲透,形成多元化的課程布局,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創新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礎。首先,增加選修課的課時和內容,以文化市場的需求為指引,對現有的課時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減少與社會脫節的專業課程,摒棄陳舊的課程內容,增加交叉學科的選修課。如:舞蹈、戲曲、音樂史等學科,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靈活的駕馭能力;其次,引入創新能力培養課程,通過對現有課程的整合,從技能型和應用型課程結合的角度出發,引入創新能力思維的綜合開發課程,提高學生對理論和技能的雙重掌握和創新思維的應用能力;再次,增設個性培養課程。從學生的個性特長出發,配以相關的選修課程。如:特殊的聲樂唱法、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美學研究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個性特長嘗試藝術創新,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發展的契機。
師范院校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織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圍繞文化市場的人才定位,從培養學生的舞臺表演和靈活運用能力角度出發,為學生構建一個創新技能培養的演練平臺。在具體實施上,要把握三個原則:一是計劃性原則。師范院校和相關教師要形成科學的藝術實踐計劃,對藝術實踐活動的安排、實習單位的共建、活動的流程和把控等環節,進行周密的部署,確保藝術實踐有條不紊又卓有成效;二是廣泛性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校內、校外的藝術實踐活動,如定時組織校內的音樂沙龍、文藝匯演、聲樂器樂比賽,校外的社會調查,軍隊、養老院的慰問演出以及兄弟院校的藝術交流等活動,為學生融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提前演練,形成自身的實用性綜合能力。三是創新型原則。藝術實踐的活動組織、學生的思維調動方面都要堅持創新,形成一個參與藝術實踐就是參與創新的生態環境,力求學生在藝術實踐的參與過程中,積累表演經驗,開啟創新思維,形成創新態度,提高創新能力,滿足產業化人才需求。
師范院校領導和教師,要提高思想意識,在完善政策規定的基礎上,樹立更高的培養觀念,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素養機制培養框架,優化產業化人才培養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以人文教育為基點,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中心,從學生的職業規劃、文化市場的發展潛力等培養目標入手,進行全面配套的教學流程安排;此外,要轉換師生角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摒棄傳統的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不管是課堂活動,還是藝術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為學生的創造力開啟,提供更多的課內外資源支持;最后要改進考核機制,從傳統的評分機制中跳躍出來,加大創新能力的考評范圍,提高創新能力的考評分制。以進一步的督促學生提高創新意識,激勵學生不斷地提高創新的音樂技能,與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同步。
總的來說,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師范院校音樂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契機,師范院校要以此為動力,研究探索全新的創新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為文化產業市場輸出更多的創新型音樂人才,為與時俱進的文化產業發展助力。
G642
A
高璐,聲樂表演專業,助教,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注:本文系2015年天津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課題《師范類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基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視角》(天津師范大學青年教師基金資助:經費號52WU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