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韻 張鵬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苑 韻 張鵬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音樂發展中具用重要的教學意義和文化傳播價值。本文從當前鋼琴教學中民族民間音樂的不足出發,分析了民族民間音樂對鋼琴教學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應用建議。
民族民間音樂;鋼琴教學;應用
我國的鋼琴音樂源于西方,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但目前我國的鋼琴教學體系仍然沿用西方鋼琴教育模式,直接導致了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長期缺位。民族民間音樂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強化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已迫在眉睫。
(一)民族民間音樂應用意識淡薄
由于多數的鋼琴教育工作者學習鋼琴的年代處于改革開放后我國鋼琴教育的萌芽階段,民族化的教學體系尚未建立,以引進和吸收西方教學體系為主,在價值觀上深受西方教學方式、思想理念的影響,民族化的學習意識淡薄,進而導致了長期以來的“重洋輕中”現象。由于鋼琴專業的藝術特性,鋼琴教學的傳統方式主要采用“一對一”,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老師不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意識滲透不到教學過程中去,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也就無從談起。
(二)民族民間音樂教材資源缺乏
自進入高校教學的幾十年來,我國鋼琴教學一直沿用車爾尼599、849和哈農等教材曲目,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雖然在我國鋼琴發展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優秀作品,但是相對外國曲目講仍然是很少,并且原創作品的數量更少,大都是根據傳統民間音樂改編而來,如《牧童短笛》、《茉莉花》、《梅花三弄》等。這些改編作品因局限于傳統創作手法,傳播發展空間有限,效果并不理想。
(一)鋼琴教育本土化的需要
一是技法教育的需要。雖然西方擁有完善的鋼琴教學體系,我國早期鋼琴音樂發展也以模仿路線為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的教學體系已不能完全適合中國的鋼琴演奏者,需要認真思考更高層級的演奏技法了。民族鋼琴作品需要表現的情感性和風格性固有自身民族特色,所要求的演奏技術也相應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例如模仿笛聲需要指尖觸鍵簡潔干脆手腕平穩;模仿古琴和古箏泛音要用手指肉墊部分輕撫琴鍵等。二是文化融合的需要。民族民間音樂通過鋼琴的演繹散發出嶄新的藝術魅力。在我國鋼琴作品創作過程中,將民族五聲調式和現代演繹技法進行中西融合、古今融合,使之兼具民族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是我國鋼琴藝術發展與世界接軌的橋梁。
(二)我國鋼琴自身發展的需要。
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自己的民族民間音樂,就不能建立起基于自己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最終只能如浮萍般沒有根基。作為舶來品,我國鋼琴音樂從誕生至今,歷經幾代音樂家的努力發展,已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特點。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鋼琴音樂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民族化呼聲日益高漲,同時也成為近年來國際音樂教育研究的趨勢。
(一)增強鋼琴教學民族化意識
首先,要增強鋼琴教師的民族化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想意識觀念、民族修養和人格魅力將直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因此,增強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主動增強民族化意識,積極加強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和認識,進而將其引入和滲透到鋼琴的日常教學中去。其次,要增強民族民間化作品的教學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加大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教學和演奏密度,并指導其根據民族音樂和鋼琴音樂的特點進行適當的改編嘗試,逐步樹立和增強學生良好的民族意識。
(二)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優化
我國鋼琴教材的緊缺制約了其民族化進程,因此應該按照不同的內容、形式、等級標準收集和分類我國鋼琴作品,形成系統科學的教材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廣泛的應用于教學中。針對我國鋼琴教學的課程和訓練以西方理論體系為基礎的現狀,需要從教學目標、課程設置等教學體系的根本上引起足夠重視,深度融合中國鋼琴教育民族化的有關內容,明確節奏、速度、指法等具體方面的民族鋼琴技法標準等。
(三)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理念逐步滲透到各行各業,引起了新一輪深刻變革,鋼琴教學亦是如此。相比課堂教材的枯燥乏味,網絡資源更豐富有趣,成長于信息時代的當代學生對網絡教學抱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熱情。因此,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上的應用實現路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創新。比如,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創新課堂形式,如微課、慕課等,制作一些民族民間音樂的專題教學;可以選擇微信、微博、直播軟件等學生喜愛的互聯網通信手段建立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平臺;可以遴選優秀的學生作品在網絡上分享推廣,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作為新時期的鋼琴教育工作者,應以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為己任,在鋼琴教學中加大民族民間音樂的應用,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進和優化,以促進鋼琴教學的科學發展和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
[1]陸晨曦.我國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4(24):138.
[2]劉洋.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音樂創作,2014(09):187-188.
[3]楊樹.簡論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中國音樂,2009(02):195-196,200.
J624
A
苑韻(1978—),女,漢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張鵬(1984—),男,漢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