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薈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 100029)
藏區天主教音樂文化志(一):教會禮儀與音樂
孫晨薈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 100029)
本文以作者多年在滇藏川三省交界藏區調研的天主教音樂為例,闡述天主教儀式與音樂在藏地本土化的特點,從教會禮儀、人生禮儀以及民間歌舞等角度進行田野實錄,深入發掘研究異質文化碰撞后的新面貌,以探討文化交流的種種歷程。詳述可參考作者在香港和臺灣出版的兩部專著。
藏區;天主教音樂;本土化;文化交流整合論
在滇藏川交界的邊藏地區存留這樣獨特的景觀:雪域高原上,有一群藏族人佩戴著十字架,唱響贊美天主的歌聲。人們固有觀念中每日拿著轉經筒、匍匐跪地叩頭的藏民加入到西方天神的隊列中,在插滿五色經幡、矗立白色經塔和瑪尼堆的雪山神道上,兀然某個角落里高聳著一座教堂。宗喀巴大師的地土上豎立著十字架,頌唱耶穌和圣母瑪利亞的圣歌穿梭于經幡和瑪尼堆之間,在江水、峽谷和雪山中回蕩。這種中西異質文化的碰撞結果,在天主教和藏傳佛教這兩種排他性極強的文化特質內存現可謂奇跡。本文從天主教儀式與音樂的角度切入,逐層撥開其背后文化層面的交流-對立-重組-整合之過程,這亦是西方宗教音樂文化的在華民族本土化的進程。
天主教音樂是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引領者,基于多種原因,學界對其研究的力度十分薄弱。來華外國傳教士為傳教之便曾編寫和出版了大量的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及英文的資料,對研究當時的地域方志和宗教歷史各方面提供寶貴信息,此類書籍及數據部分存留于國內一些教堂、圖書館或檔案館內,但歷史中的戰亂焚毀和人為破壞,使這些為數不多的外文資料所剩無幾,而相關的教會史料也面臨同樣境況。史料的難度和匱乏以及意識形態等原因,使學界對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第一站知之甚少,藏區的天主教音樂文化更是鮮為人知。
藏區天主教首傳于17世紀,興盛于19世紀,衰落于20世紀,由于地理和民族的原因,至今的文化遺存并沒有被漢族文化和現代化進程同化太多,反而接近完整地保存了近一百多年來歐洲文化和藏族文化融合的特殊形態。筆者在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州交界的邊藏地區考察近四年,逐步發掘了這一區域特殊音樂形態的獨特文化價值。目前,筆者在海外已出版相關專著:《雪域圣詠-滇藏川交界地區天主教禮儀音樂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2010、《雪域圣詠-滇藏川交界地區天主教儀式與音樂研究》(增訂版)(上、下)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6。
羅馬天主教會對西藏的關注上溯17世紀早期,下至20世紀50年代,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早期至18世紀中期,是對西藏腹地傳教的探索。1624年由葡萄牙耶穌會士安德拉德在阿里地區的古格王朝建立了一座天主教堂,后隨王朝覆滅被毀。此后,天主教會陸續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試圖進藏建立教點未果;第二階段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由西藏腹地轉向邊藏地區穩定戰果。19世紀初,天主教在云南傈僳族和怒族地區傳播,主要集中在貢山縣北部、維西縣境內和德欽縣南部,信徒多為藏族以及部分說藏語的納西族和怒族民眾;第三階段20世紀初至50年代,邊藏教區的逐步發展至強行結束,這也是藏區天主教會最輝煌的成果階段。鴉片戰爭之后天主教進駐四川康區的藏族地區,這亦是教會進藏未遂而后退的成果,信教民眾多為漢族鮮有藏族。
至今,天主教在藏區的分點布線,主要涉足云南、西藏、四川三省州交界處的藏族區域,屬中國藏語方言區的康巴藏區。其中,云南省份遺留的天主教堂最多、分布最廣、考察難度也最大,主要集中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內的天主教堂全部位于州部最北端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各村落。迪慶藏族自治州內的天主教堂存留于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和德欽縣各村落。自德欽縣往北進入西藏芒康縣內的納西鄉上鹽井村,即是全西藏唯一的一所天主教堂所在地。自芒康縣往北往東進入四川省境內的巴塘理塘藏區,此地原來有教堂后被焚毀,自巴塘理塘往東,進入康定縣區。現四川省藏區的天主教僅存于康定、瀘定縣內,道孚縣、金川縣及一些地區還有少數天主教徒,其它地方存留的天主教堂或被遺棄或被占用,也無教徒。
巴黎外方傳教會(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M.E.P.)是對藏區天主教文化貢獻最大的傳道修會組織,天主教傳教士在藏區主要學習藏語、漢語和當地文化,并創辦教會學校、教會印刷廠。為傳教之便,編纂各國語言的字典,并考察民風民俗,著述編書,為今日的研究留下了大量珍貴資料。如今云南德欽縣圖書館保存有原茨中教堂存留的百余冊外文和藏文書籍,四川康定天主教堂亦保存有百余冊外文和藏文書籍,幸存書目是當年藏書的九牛一毛,這些均為巴黎外方傳教會所存。
相關的音樂史料研究另有專文論述,下文以教會禮儀和人生禮儀與之音樂以及大瞻禮歌舞三個層面的實錄構建藏區天主教音樂文化志的基本框架。
2009年12月23日-25日西藏鹽井天主教堂舉辦了三天的圣誕節慶典,下文是最重要的24日圣誕節前夕平安夜子時彌撒的儀式實錄。
12月24日20點左右,陸續有盛裝的藏族人進入教堂聊天等候,來者只有兩撥人:藏傳佛教徒和天主教徒。據當地人說,鹽井有藏傳佛教和天主教兩種宗教,當地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遇上兩種宗教的大節日,不同信仰的人都會進入對方的宗教場所跳舞慶祝,只是宗教儀式方面雙方都心照不宣地避開。教堂內的空場逐漸聚滿了前來過節的藏民,人們圍圈開始跳弦子舞。20:20鐘聲響起,圣誕前夕平安夜的第一臺彌撒開始,儀式之后所有人再次在教堂外歌舞歡慶。23:00大鐘又一次敲響,第二場隆重的子時彌撒開始。
進堂式
23:00教堂座椅:全體進堂鞠躬、取圣水、劃十字圣號、合掌、坐或跪后站立并再次跪下誦經、起立劃十字圣號面對祭臺方向,女左男右跪,開始藏語念經課,神父和輔祭在此期間準備。
1.進堂詠23:06教堂中殿:藏文圣歌“俯求圣神降臨”,教徒站立。兩名持香輔祭在前,一名手持大十字架的輔祭在中間,兩名輔祭在后,神父身披金色祭袍在最后,全體從教堂入口處緩緩走至祭臺,行單膝跪禮走向兩旁座位處。神父親吻祭臺后與兩名輔祭準備乳香,準備完畢,神父圍繞祭臺一圈鞠躬搖香爐獻香。
教徒歌詠圣歌。圣儀儀仗隊行進教堂。
2.致侯詞23:12教堂祭臺:劃十字圣號、神父舉手上揚。神父與教徒應答致禮后,用藏語說明今晚彌撒內容。
3.灑圣水23:15教堂祭臺、教堂座椅:藏文圣歌“灑圣水歌”。神父伸手祝福、灑圣水劃十字降福、合掌祈禱、向祭臺鞠躬;教徒跪劃十字圣號。神父拿圣水刷與捧圣水器的輔祭下祭臺行禮,向教徒灑圣水。灑完,神父上祭臺祈禱祝福。藏語說明。
4.圣歌23:17教堂座椅:藏文圣歌“耶穌圣誕歌”。全體站立,教堂外大鐘敲響,鞭炮點燃,輔祭點燃圣體龕兩旁的兩支五頭蠟燭和旁邊所有的蠟燭。
5.集禱經23:24教堂祭臺、教堂座椅。神父伸手祝福,完畢雙手合十。神父與教徒應答致禮。藏語說明。
圣道禮儀
6.第一篇讀經23:25教堂講臺:讀經員甲行屈膝禮上,全體坐下。神父退讀經員上,宣讀舊約依撒意亞先知書。
7.答唱詠23:27教堂講臺、教堂座椅。漢文圣歌“答唱詠”,教徒坐,讀經員甲行屈膝禮退。讀經員領,教徒答。
8.第二篇讀經23:30教堂講臺、教堂座椅。讀經員乙行屈膝禮上,宣讀圣保祿宗徒致弟鐸書。
9.福音前歡呼23:32教堂座椅,漢文圣歌“唱阿肋路亞”。教徒起立,領經員與教徒應答圣歌。
10.福音23:34教堂講臺。讀經員乙行屈膝禮退、教徒在額頭、口、胸上劃十字圣號、神父與輔祭準備燃香,神父為福音書獻香。神父宣讀新約圣路加福音。
11.講道23:37教堂講臺。教徒坐,神父用藏語講道。
12.誦經23:52教堂座椅。神父與四名輔祭下到祭臺前的臺階跪下行禮,教徒誦經。
13.恭迎圣嬰敬禮23:53教堂左側祭臺、教堂中殿。藏文圣歌“耶穌誕生歌”。神父與輔祭下祭臺,走到教堂左側小祭壇旁提前布置好的耶穌圣誕馬槽處,鞠躬后燃香,全體跪下獻香一圈,完畢兩次鞠躬。神父從馬槽處取出小圣嬰像,雙手高捧,莊重地走在最前頭輔祭隨其后,走到教堂正中的紅地毯處,高舉圣像,輔祭獻香,全體詠唱圣歌。神父將圣像放置祭臺前的臺階上,跪拜鞠躬獻香,輔祭在兩旁點燃蠟燭。神父與輔祭領頭回到教堂門口處,從遠處向圣嬰像走來,雙手合十劃十字圣號鞠躬叩頭。完畢輔祭四人跪至圣像兩旁,一人在左側跪捧圣像,一人在右側手拿一卷手紙,另兩人跪在旁邊燃蠟。此時,教徒由男性首先開始,沿紅地毯排隊輪流朝拜圣像。每人手捧白色哈達,跪下鞠躬親吻圣像獻上哈達,行禮完畢,輔祭用手紙擦拭圣像。亦有人一直跪步前行走到圣像處叩頭朝拜以示虔敬,或投錢至旁邊的箱子中。男性朝拜完畢,女性排隊朝拜,圣歌一直伴隨著儀式進行。女性在朝拜圣像完畢后,大多回到閃爍彩燈的耶穌圣誕馬槽處,跪下默禱叩頭片刻,亦有人往馬槽中投錢。教徒全部朝拜完畢之后,神父與輔祭跪拜再次向圣像燃香獻香,五人站立,兩名輔祭在前倒退走步向圣像獻香,神父在中間高舉圣像,兩名輔祭在后手捧蠟燭。圣儀隊伍繞教堂一周,將圣像恭送回耶穌圣誕馬槽處,神父高捧圣像劃十字圣號將其放回原處,五人跪下叩拜并燃香獻香,然后回到祭臺前的臺階行禮,神父用藏語說明。全體面對祭臺跪下默禱片刻。全體等候恭迎圣體敬禮,唱圣歌并跪拜。此環節是子時彌撒最隆重莊嚴、亦是時間最長的部分。
圣祭禮儀
14.預備祭品歌00:40,教堂座椅、教堂祭臺前的臺階。漢文圣歌“請接受我們的禮品”。教徒坐、神父準備祭品。五名兒童隊伍走向神父,前兩名并排每人手捧大蛋糕和一臺白色哈達獻給神父,神父將蛋糕高舉片刻轉交身后的輔祭并接過哈達轉交。第二排一名兒童獻上一束紅色假花,神父將花高舉片刻轉交身后的輔祭。第三排兩名兒童分別獻上覆布的裝餅與酒的圣爵,神父將其高舉片刻轉交輔祭,獻儀后兒童劃十字圣號退至兩旁,輔祭將祭品放于祭臺桌上。五名兒童聚集成一排來到神父面前,神父向她們劃十字圣號降福合掌鞠躬,兒童回禮。教徒歌詠圣歌《奉獻詠》。
15.獻禮經00:43教堂祭臺。輔祭向祭臺獻香,神父取來圣盤和祭餅,稍微舉起默念、將酒及滴水注入圣爵內稍微舉起默念、伸手后合掌、舉手向上、教徒起立,輔祭向教徒獻香片刻。
神父準備彌撒圣祭,誦念禱文與教徒應答。
感恩經
16.圣圣圣(感恩經文)00:44教堂祭臺、教堂座椅。神父舉手向上、合掌鞠躬。神父念頌謝詞,教徒誦念“圣圣圣”禱文。
17.成圣體血00:45教堂祭臺。神父合掌覆手于祭品上、合掌對祭餅和圣爵劃十字;成圣體-雙手拿起祭餅略舉、稍微俯身、雙手舉起圣體,兩名輔祭面對祭臺跪下第一次搖鈴并獻香,神父將圣體置于圣盤內跪請安;成圣血-雙手拿圣爵略舉、雙手舉起圣爵,兩名輔祭面對祭臺跪下第二次搖鈴并獻香,神父將圣血置于圣體布上并跪請安。神父在祭臺成圣體血儀式,教徒應答誦念禱文。
18.信德奧跡00:48教堂祭臺、教堂座椅。輔祭起身退,全體站立。神父轉身面對祭臺,與教徒領答“信德的奧跡”。
19.贊頌詞00:49教堂祭臺、教堂座椅。神父舉手向上;神父一手持圣爵,一手持置有圣體的圣盤,一同舉起。神父誦念禱文一句用藏語翻譯一句。
領主禮
20.天主經00:50教堂祭臺、教堂座椅。神父舉手上揚、合掌。神父與教徒用藏語共誦經文。
21.天下萬國00:51教堂祭臺、教堂座椅。神父舉手上揚、合掌,神父與教徒應答禱文。
22.平安禮00:52教堂祭臺、教堂座椅。漢文圣歌“祝你平安”。神父舉手上揚、合掌與教徒互相鞠躬、全體互祝平安。
23.圣圣圣00:54教堂祭臺、教堂座椅。神父舉手上揚,神父行禮轉身面對教徒,要求大家行平安禮,所有彼此互相握手祝福。完畢全體歌詠圣歌。全體共誦經文。
24.領主詠00:55教堂祭臺,藏文圣歌“耶穌圣體歌”。高舉圣體、掰餅、神父自己領圣體、教徒男先女后前往祭臺前的臺階跪成數排、神父下祭臺從左至右分送圣體,教徒感謝圣體,劃十字圣號鞠躬領完跪唱圣歌。送完圣體,神父收拾祭臺,將剩余圣體送回圣體龕中。
神父行彌撒圣祭禮,教徒歌詠圣歌。
25.領主后經1:15教堂祭臺。教徒起立、神父舉手上揚、合掌,神父領誦經文完畢,做藏語說明。
禮成式
26.圣誕節頌謝詞及祝福詞1:16教堂祭臺。神父按手降福、劃大十字圣號教徒;教徒站立、對祭臺鞠躬;神父親吻祭臺鞠躬退。神父宣禮“彌撒禮成”。
27.禮成詠1:18教堂中殿、教堂座椅。輔祭及神父五人面對祭臺拿著香爐及十字架下祭臺,從中殿地毯處行對退下,在圣水臺處鞠躬行禮,然后繞圈回祭臺處行禮,退到教堂后面的圣衣室更衣。教徒站立念經、默禱、行屈膝禮、取圣水、劃十字圣號,藏文誦經。
子時彌撒結束時已是12月25日凌晨,人們吃完一大桶粥濃濃的牦牛骨湯摻雜肥牛肉熬出各種雜糧配搭的粥食陸續散去休息。第二日圣誕節還要舉行圣誕節的祈禱、彌撒以及盛宴招待各界人士。■
(未完待續,轉下期)
孫晨薈(1977-),女,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