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開元
(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藝術大學)
聲樂分譜和鋼琴分譜在中國作曲家室內樂聲樂中相互作用的關系
鄧開元
(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藝術大學)
本文從聲樂分譜和鋼琴分譜的角度來研究中國作曲家的室內聲樂的創作。分析結果表明,聲樂作品中出現兩種主要相互作用的關系:二重唱,它結合和發展了反面形象(以賀綠汀《卜算子·詠梅》為例);獨白,其中運用談話、共鳴、評述因素(以朱良鎮《兩地曲》為例分析)。在抒情歌曲中樂器伴奏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有時也決定著歌唱家和鋼琴家合奏關系。
室內樂;聲樂;鋼琴分譜;聲樂分譜;節拍;獨白;律動
研究中國作曲家室內樂創作的風格、體裁和語言特點對于現代音樂學來說很重要。因此,在聲樂分譜和鋼琴分譜方面的獨白是聲樂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獨白的研究是中國聲樂抒情作品研究的重要方面。20世紀,人們對研究中國室內聲樂提供了極大的興趣。就在這段時間里關注室內樂聲樂重要作曲家包括: 賀綠汀、聶耳、 冼星海、施光南、朱踐耳、朱良鎮等等。這些作曲家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這些作品成為了中國聲樂的經典作品。
研究室內樂聲樂一般與風格和體裁特點、文學和音樂作品相互作用的原則以及評價標準的研究有關,包括聲樂和鋼琴分譜的相互關系。音樂和詩詞的對比范圍對研究室內樂聲樂往往是最重要的,主要研究是再現聲樂分譜中詩歌形象和詩歌結構,文學基礎和樂器范疇的關系實際上不存在的。作者通常研究聲樂分譜和詩歌篇章的相互作用,但是很少重視鋼琴分譜,因此,僅研究聲樂旋律和樂器旋律的相互作用是不夠的。
室內聲樂作品中的聲樂部分和鋼琴分譜的相互關系問題在創作了許多鋼琴作品的作曲家的創作遺產中有所提及。通常,在他們的音樂中廣泛介紹的還有室內聲樂體裁的作品。我們不妨留意下賀綠汀、朱良鎮、朱踐耳的創作。在他們的抒情歌曲中鋼琴分譜得到了廣泛發展和詳細地研究。使用鋼琴分譜的首席樂師有時不僅是伴奏者,而且也是樂隊二重唱歌手的合作者。
我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賀綠汀先生創作的歌曲中就有很多涉及到鋼琴。他同樣創作了許多音樂廳、管弦樂隊、不同樂器和藝術團體方面的作品。研究民族歌曲和舞曲的作曲家在創作樂隊作品中具有很大的藝術優勢。為交響樂隊所寫的這些劇本讓人感到愉悅,歌聲帶有民族情調和自我風格。
賀綠汀把歌曲和抒情歌曲中的鋼琴分譜全部表達出,就跟樂劇和獨劇中的一樣。分譜具有鋼琴的特點,但是也復雜,甚至有時難度很大。賀綠汀在對聲樂作品上的小型伴奏幾乎沒有,而都是以和弦和華彩形式出現的有和聲基礎的聲音。 鋼琴分譜不僅與聲音分譜是相等的,而且具有自己的優勢,所以會把這樣的創作稱為簡短的鋼琴、聲樂抒情詩和聲樂器具二重唱。根據多樣的聲音世界、結構多樣性、情節的精心制作以及表現力的借助,他的抒情歌曲不亞于鋼琴獨奏曲的作品。兩者都充滿詩意,構成統一的音樂詩情領域。賀綠汀為自己的聲樂抒情作品選擇了曲調,該曲調是在詩歌創作中研究出來的,鋼琴作品同樣為聲樂作品的創造提供動力。
在《嘉陵江上》這首歌曲中聲樂分譜的突出比鋼琴分譜更強。依據主題材料,鋼琴起調子-和聲基礎的作用,因此也是富有表現力的文章的主要載體。顯然這是一首抒情敘事歌曲,把故事特征,現實、幻想、繪畫和戲劇相結合。抒情敘事類型的曲調是這種作品的典型特征,該曲調節奏均勻,敘述調-詠敘調的旋律在有限的音域中回旋不絕。
通過分析表演者的情景說明,可以確定出,音樂特性的定義是層出不窮的、內容豐富;大多數的作曲家們發現了富有表現力的定義。涉及到速度,在一般作品中,中速占主要地位,常常以節奏來衡量。音樂性質和體裁的定義通常伴隨節拍指示,而不是速度,它傳播范圍大,與主要公制計量的選擇有關。類似的速度說明更符合音樂篇章的緩急法、戲劇性、音樂語調。同時還需不斷關心語調表現力、鋼琴和獨唱演員的相互關系,記敘作品的說明表現在特征和停頓,特別是涉及動作過程符號的特征和停頓。依照演唱者在發聲的規則領域中,作曲家更傾向連奏唱法,使音樂有連續性和完整性。
《卜算子·詠梅》二重唱的原則結合和發展鮮明對比的形象。在該作品中,歌曲的伴奏在歌手和鋼琴家的配合關系中起決定性作用,因為作品的主要含義和藝術潛能都主要集中在鋼琴分譜中,而不是歌唱中。在聲樂分譜中呈現出工具化趨勢,即旋律不再延伸,極其精煉。聲帶改變聲樂和樂器結構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特點。因此,樂器起初的意義和范圍會不斷增加。
在聲樂分譜和樂器分譜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出現了功能可變性。離開了鋼琴分譜的獨白是無法想象這種類型聲樂作品的旋律的。作曲家作品的主題對比來源之一是確定語言的節律體系。這在聲樂和鋼琴樂譜中詳細介紹。在作品和聲個性化發展結構中發現與和聲旋律類型有關的特性。
賀綠汀抒情歌曲中結構的多層次和完美化就在于作曲家運用結構的不同類型來表達。要強調的是,抒情歌曲的特點就是從一種類型的結構轉換為另一種類型的結構,其中包括齊唱結構的多樣化。在許多抒情歌曲的案例中作曲家都通過盡力充分展示詩歌源頭來說明結構的必要性。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演員表演的重要作用。
研究由樂譜文本中確定下來的最詳細的速度說明、動態說明、發音說明、踏板以及指法說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該研究要通過哪種藝術過程的結果表現出來,在此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作曲家都用他對聲樂場景的理解經過深思熟慮得出的最嚴謹的方式,來進行現實聲樂和鋼琴演奏的創造性發揮,而且每一細節都適用于鋼琴。
另一位中國的室內樂聲樂的作曲家朱良鎮,他在創作整體音樂形象方面,開啟了豐富多彩與表現力極強的形式。在鋼琴協奏分譜中充滿著半聲, 仿佛一種演講的語調。常伴隨使用復調的形式。聲樂創作中器樂伴奏的特點就在于結構和色調細微差別的多樣性。
在抒情歌曲《兩地曲》中就呈現出一種對話原則,該原則使用運用談話、共鳴、評述因素。作曲家創作聲樂作品的演唱有伴奏,伴奏起到心理和音響作用,其中復雜的表演方式很多,演唱時樂師要能夠感受其情感思想。鑒于此,必須要有深厚的音樂素養、藝術思想成熟、情感清晰、了解風格和題材的意向。
旋律氣息上的距離、寬度、放松自如,平緩與心理上極具感染力的朗誦相結合,這些都顯示出了對歌唱家職業水平的嚴格要求。嫻熟的鋼琴手法、用旋律襯腔同室內樂伴奏同向進行的伴奏,要求鋼琴家,除了藝術指導的技能,還需要掌握不同的發音方法,掌握音樂結構中的韻律細節和復調細節的傳遞技巧,擁有為找尋和聲美和音色美所必需的敏銳聽覺。
分析朱良鎮在音樂節奏結構上所使用的方法,要從韻律易變性的節拍上著手。作曲家抒情歌曲中的韻律豐富多樣。這與詩歌文本的特點有關,與詩體結構類型以及作曲家對其的詮釋有關。作為韻律易變性或者是使用甚少的節拍,這些節奏結構的特點就被顯露出來。韻律結構規律性的破壞表現在文內空間中的非標準結構上,表現在節拍的不同分類。
因此,在聲樂著作中,朱良鎮使用的是多變的節拍。例如在《兩地曲》中4/4拍常常變為2/4拍,這就會給人一種非正方形節拍結構拍子的感覺。許多節奏的組合與樂曲結構固有的結構性配合的很好。當需要盡力使抒情歌曲伴奏中韻律上的同類動作多樣化時,作曲家改變了傳統的節奏形式。樂曲結構所固有的復調性自然變成了多節奏的組合。大量的節奏數字《兩三個》。在這種情況下,當鋼琴伴奏是同類律動時,那么作曲家將既借助有自己節奏的主題,又依靠短連線,努力使其多樣化,劃分成小節,防止統一連續聲音。
在朱良鎮的浪漫抒情歌曲中常常會遇到點拍,這是一種富有表現力的方法,該方法中含有最普通的、富有表現力的樂譜,能同其他方法一起,轉化為特殊的多種多樣的情緒。虛線圖既創造出了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形象,又有顫動閃爍的背景。由于節拍的變化,浪漫抒情歌曲中音樂結構的旋律多樣性還在增長。朱良鎮的抒情歌曲中,極具明顯的表現了起伏和背景的地方并沒有那么多。起伏一般用于獨唱分譜,但是對于鋼琴分譜來說,起伏和背景的劃分是極具特色的。齊唱-和聲結構類型在作曲家的抒情歌曲中代表的是重復的和音、華彩或者是固定結構。類似的結構因其旋律化而截然不同。
研究這些演奏記號的重要性在于,這些記號不僅能更充分地展示音樂思想,而且還提供了對作者個人演奏方式的認知。他的演奏具有極高的語調修養。在大量的言語注釋、幅動、重音和連線中,作曲家給出了對他著作的詳細說明。音樂記錄中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是擁有自我的來源與其結構的復雜性。
正如分析所示,當對樂譜文本中有不滿意時,作曲家就會在單獨的抒情歌曲的附注中對演奏手法進行解釋。這屬于音樂特性的一組定義。說到速度,在抒情歌曲中整體上保持中速,最高速度——在個別情形下同時使用莊板和急板。這既與聲樂音樂的體裁有關(對于這種音樂最高速度不典型),又與抒情歌曲鋼琴協奏結構的密度、詳細性有關。
速度常常伴有變化的標準說明。在許多情況下,變化的想法是通過對音樂提點的說明或參考體裁被賦予的。在這些抒情歌曲中常常注有節拍。由于節拍的說明,因而就算在相同的速度記號下,也要仔細觀察其波動的原因。速度的不均勻性是通過抒情歌曲中部的速度變化呈現出來的。當認為速度變化的作用對語調的表現力的目的具有重大意義時,朱良鎮詳細對其進行標記,除了正常的“中立”方向,還運用了具有想象力的生動的術語。
抒情歌曲聲樂分譜和鋼琴分譜中動態說明的順序,決定了要關注鋼琴聲響和獨奏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將展現出對樂器的淵博知識。在許多情況下,動態的細微差別伴有對音樂特點的說明。作曲家特別關注這種動態變化,和他經常渴望周圍語調重心表演有關。
中國作曲家的室內聲樂音樂是一種對話體體制。聲樂分譜和鋼琴分譜的相互關系是室內-聲樂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為分析證明,在聲樂作品中就初步形成了這種相互關系的兩個主要原則:二重唱,鮮明形象的組合與發展(賀綠汀《卜算子·詠梅》)和對白,運用談話、共鳴、評述因素(朱良鎮《兩地曲》)。有時候,抒情歌曲中樂器伴奏的作用不僅是同等重要的,而且有時也決定著歌唱家和鋼琴家合奏關系。
對于鋼琴分譜的特點,賀綠汀抒情歌曲中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和結論得到了認可,并且在分析作曲家聲樂抒情作品的兩個杰出作品——《嘉臨江上》和《卜算子·詠梅》時展示出來。本文中對作曲家抒情歌曲所做的研究并不深入徹底,突出強調分析聲樂分譜和鋼琴分譜的相互關系。同時,研究抒情歌曲演唱的創造性發揮也是種樂趣,其中包括錄音、作曲家自己演唱寫的抒情歌曲,或者適當的檢查抒情歌曲中的鋼琴分譜好人鋼琴獨奏部分的劇本,從而以便顯示究竟怎樣的結構形式和表現方式在這種或是那種情況下更具特點。
朱良鎮聲樂作品所固有的巨大藝術潛力,擴大了音樂家-演奏家的藝術探索范圍。表演者可能達到的音域說明了作曲家對抒情歌曲內容掌握的多樣性,該內容出現在作品的直接創作過程中。
已分析過的朱良鎮的《兩地曲》中的演奏,必須要解決眾多的演奏問題。這些問題與生動的音律特點、戲劇創作發展特點、聲帶發聲特點、聲樂和鋼琴合奏特點相關。為創造具有感染力的解釋說法所必需的特殊心態形成了聲樂作品的高藝術水平。深入聲樂音樂的本質、分析可能存在的演奏沖突,顯示出聲樂材料中存在的許多觀點、特征、細微差異,開辟了作曲家室內聲樂創作有趣的創造性發揮方向。
和聲樂分譜直接相關的中國作曲家的聲樂抒情曲的其他方面也值得專門研究。因為這是關于將作品結合在一種旋律下,作為一個體系而呈現出來的可能性的問題。對于分析聲樂而言,最傳統的課題,如在詩歌作品聲樂行中詩歌旋律的傳達,還包括單獨音節的演唱,非常值得探討。
最后希望作曲家們的室內聲樂藝術不僅僅只是音樂研究的對象,更希望以后能夠響徹在各國的音樂舞臺上。
[1]摩爾·喬.歌唱家和伴奏者[M].1987:432.
[2]阿·亞·雅科夫列娃.歌唱藝術:研究概要[M].莫斯科:莫斯科情報局,2007:480.
[3]徐洪波.中華民族性格特點(上冊)[Z].青年學者,[EB/OL].http://www.moluch.ru/archive/25/2644/.
[4]譚傲霜.世界的中國景象:語言、文化、智力[M].譚傲霜—斯拉夫文化語言,2004:232.
[5]汪毓和.中國近代音樂家評傳(上冊)[M].北京:文化藝術,1992:89.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