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 榮
(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閻維文歌唱藝術研究
籍 榮
(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歌百姓心聲,唱戰士情懷”是趙季平對閻維文的評價。閻維文傳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研究閻維文歌唱特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對閻維文演唱特點的形成及客觀經歷做了詳細論述,其次對閻維文歌唱特點進行了總結,最后對閻維文歌唱藝術對中國現代聲樂藝術的影響做了歸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給愛好聲樂的朋友提供一些幫助,也希望研究閻維文歌唱家的朋友越來越多,并進一步推動我國民族聲樂的進一步發展。
閻維文;歌唱藝術;研究
五六歲時,閻維文生活在山西平遙,過著艱苦的農村生活。懂事的閻維文從小就喜歡幫助家人做家務,經常帶領小朋友們愉快的玩耍,充當著“孩子王”。七歲時閻維文在太原就學。在小學,閻維文能歌善舞,而且喜歡看戰爭片,如《黃繼光》等等,這對閻維文選擇當兵有重要影響。初中文藝組織老師殷德林是閻維文的音樂啟蒙老師。閻維文天生的嗓音得到了殷老師的青睞,最終閻維文在殷老師的推薦下,扮演了《紅燈記》里的主角,演出特別成功。13歲的閻維文被山西文工團錄取。
發展期。閻維文先后在山西文工團、山西省軍區戰士宣傳隊、總政歌舞團工作學習。在山西工作期間,閻維文不滿足舞蹈上的成就,跟隨山西大學張小戈老師系統學習聲樂。總政歌舞團錄取了閻維文,使閻維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聲樂夢想。
成熟期。1979年的青歌賽第一名使閻維文事業迅速發展,標志著成熟期的到來。然而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閻維文刻苦鉆研聲樂,魏寶榮老師系統教授閻維文,最終奠定了閻維文獨具魅力的閻氏風格。金鐵霖老師的系統教導使閻維文突破了各種聲樂問題,使閻維文在聲樂和藝術上達到很高水準,成了公認的楷模。閻維文空前的藝術境界代表了中國聲樂的高度,趕國內外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輝煌期。閻維文一手發展軍隊歌曲,一手發展老百姓喜歡的歌曲,兩方面的發展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代表曲目有《母親》、《夜深人靜的時候》等等。近些年來,閻維文樹立了更高的目標——把中國民歌推向世界。目前已完成了《黃土情歌》《紅土情歌》等等。閻維文空前的藝術成就代表了中國聲樂的高度,也對國內外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獨特的閻氏風格。一首《小白楊》使觀眾們對閻維文非常有好感,非常喜歡他明亮高亢,富有鋼鐵般的明亮音色,樸實的情懷,深情的演唱常常引起觀眾和聽眾的共鳴。然而他并不止步于唱好一首歌或者幾首歌,而是唱的每首歌都是經典。《母親》的演唱唱出了偉大的母愛,唱出了人們的心聲,感動了無數人們。《想家的時候》第一句就把人完全帶入到了寂靜的夜晚一人獨自想家的意境,深情地抒發著對家鄉的情懷,深情地訴說著異地的不易。第一段的敘事已經把聽眾及觀眾帶入到了家鄉,恰當的顫音用鋼鐵般明亮的聲音表現出來是那么優美。第一段的深情已經打動了無數聽眾及觀眾,第二段的引入將歌者與觀眾、聽眾的情感引入到極致,把觀眾與聽眾帶入到了家鄉,享受著與家人在一起的愉快感覺,好像真的回了家一樣,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還有許多經典,如《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一二三四歌》《夫妻情》等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科學的演唱技法。在聲樂上想要唱好離不開個人的刻苦鉆研及好老師諄諄教導。閻維文從小就刻苦鉆研,并且得到了殷德林、張小戈、魏寶榮 、金鐵霖等等名師指導,特別是魏寶榮和金鐵霖老師深深影響了閻維文。 閻維文老師特別重視換氣氣口及呼吸方法、咬字、共鳴等方面的研究。 閻維文老師指出:不能見到休止符就休息,有的休止符音樂律動并沒有靜止,要有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感覺。氣口要根據作品需要進行換氣。閻維文老師每個字都特別清晰,每首歌都是如此,說明閻維文老師注重咬字。呼吸在聲樂中占有重要地位。閻維文喜歡用嘆氣的方式將氣息用完,使胸腹完全放松下來再唱下一句。在共鳴上閻維文老師追求“豎和立”的感覺,喜歡體驗氣息的氣場,即氣息外的流動,達到良好效果。
沉穩的軍人形象。閻維文注重在唱功上打動觀眾,在手勢上相對簡單。每次出場都以筆挺的身材、穩重大方、剛強威武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喜歡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喜歡在非常動聽的時候點頭,喜歡在結尾高音的地方自然地用手做個高潮收尾動作。30年來從未改變英雄形象,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同學們及同行們的榜樣了。
真摯的情感。閻維文老師情感相當豐富,比如《母親》的演唱感動了無數孝子,《想家的時候》使很多漂泊他鄉的游子落淚想家,《陽光路上》歌頌了祖國的未來,展現了祖國的光明前景,《小白楊》、《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歌唱了軍人的生活,表達了了軍人的心聲。當然還有許多經典歌曲,如《夫妻情》、《再見吧,老兵》等等。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融合。閻維文從小就受到山西的秧歌、號子、小調等民歌的感染和熏陶著,后又在金鐵霖老師的指導下,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唱法。很多朋友都喜歡使用這種方法,甚至很多大學教授也喜歡用這種方法演唱和教學,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做了榜樣。
民歌的整理及推廣。閻維文大量收集全國各地的民歌,編制“情歌系列”,目前已出版的有《黃土情歌》、《紅土情歌》等等,這些情歌的收集對于中國民歌走出中國具有重大意義,這是我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中國文化正在快速崛起,我們要向閻維文老師學習,讓中國的優秀文化走出中國,讓世界人民切切實實感受到文明古國的魅力!
[1]王磊.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藝術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2009.
[2]白晶晶.淺談大歌唱家堂精湛的演唱技巧[J].文史藝術,2012.
J616
A
籍榮(1982—),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塢城南路針織街富佳苑小區,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