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霞
(溫州市文成縣西坑鎮校,浙江 溫州 325306)
淺談中小學生名曲鑒賞的幾點思考
胡瓊霞
(溫州市文成縣西坑鎮校,浙江 溫州 325306)
古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典故,其反映的是我們文化的傳承除了作品的創作者,更需要知音的點綴。中小學生新課標改革強調以音樂鑒賞為重心,以學生為主導,以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鑒賞能力和階段性認知能力。在此,本人即以個人看法述說中小學生名曲鑒賞的粗淺看法。
名曲;鑒賞;新課標
音樂教育有其特有的娛樂性、審美性,它可以利用一定的形式將思想感情通過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更容易讓人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并學習。音樂鑒賞通過人的情感和心理訓練和培養從而將思想品德,德育修養與音樂相結合,產生1+1=3的巨大作用。比如許多古詩詞改成音樂,如《水調歌頭》,將古詩詞編以音樂調子,即可以讓學生學會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擺脫死板的教學模式,從而自主的接受知識的汲取。若是忽略了對名曲鑒賞能力的培養,會造成音樂審美上的缺失,在完成音樂教學的同時忽略了音樂哲理性覃思。
第一、學生認知偏移,方向難控。雖然新課標強調改變以往的“繁雜、固舊”的單一性教學內容,崇尚注重生活實用知識。但是有些學生偏愛流行音樂,無論是周杰倫的《蝸牛》還是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他在一定的意義上弘揚的是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但不可否認的還有許多空乏無味的曲子,其詞嘩眾取寵,毫無營養。另外,我們根據年齡的層次階段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中小學生偏愛流行歌曲,其中16歲到28歲占偏愛總數的三分之二。雖然喜歡流行歌曲不是一件壞事情,但是本人認為,偏愛一種名曲的形式,既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感,也會影響我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所以在方向上一定要做好引導。如越劇、京劇、黃梅戲,擴充對不同形式名曲的認知欲,健全對于名曲的理解和鑒賞。
第二,教材曲調單一,效果不佳。教材名曲類型單一,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我們通過一個班級60人的調查發現,其中28位學生對其他類型的名曲居多較大的興趣,表示愿意學習和了解。其根本原因并不是興趣的缺失,相反的,這可能是教材名曲的類型單一的結果。據調查反映教師對引導國外名曲尤為喜歡,缺忽略了傳統名曲的引導。例如《高山流水》《春花秋月》《金蛇狂舞》等,音樂教育者要想辦法提高教材中的名曲類型多樣化,以此來提高名曲欣賞的教學效果。
第三,教師素質欠達標,教學技能待提高。根據調查發現,無論是民樂、戲曲、器樂等,學生的興趣都比較濃厚,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確實差強人意。究其原因,有許多方面,比如日常生活中與這些類型的名曲接觸不多,一些音樂教師的素質達不到素質教育應有的要求;再比如特別是農村學校中,有很多的代課老師是剛畢業的教師,在能力上還是比較欠缺。另外一些教師不能墨守成規,教學形式死板單一。例如,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強調學生反復聽,從而導致學生覺得冗長、無聊,缺少必要的人員互動,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對音樂鑒賞的欲望和主動性。
鑒于以上存在的現實問題,本人認為探索中小學生名曲的欣賞途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是氛圍引導、耳濡目染。我們可以將這種名曲欣賞融入到生活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名曲的精彩篇章。我可以在每天的早操、課間、午休、放學期間播放不同的名曲音樂,幫助學生樹立名曲欣賞的意識,調節學生精神狀態和情緒。如早上播放清悅醒神的歌曲,用優美的旋律為師生帶來愉悅心情;午休選用幽靜典雅的音樂幫助學生放松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和疲勞;放學后則采用柔寧靜、舒適的音樂,為疲倦一天的師生帶來慰藉,釋放身心壓力。
二是寓教于樂、重視課堂。在名曲賞識的“戰場”上,課堂教學必然是主疆場,所以音樂教育者必須在講堂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解音樂常識,開辟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名曲欣賞的感受分享。積極創造音樂教學情境,如:在訓練曲調疊韻中,可采用“動物聚會”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韻意識。同時邀請學生根據節奏的表現形式模擬動物的叫聲并加以動作演出。對于流行音樂的把控上,要引導傳入積極向上的,避免粗制濫造的歌曲流傳校園,慎重對待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在培養音樂認知上要劃分階段等次,低年級以入門為主,高年級以提升音樂審美水平和藝術鑒賞力為主。
三是虛實結合,陶冶性情。生活閱歷淺,經驗積累少是中小學生的發展不斷轉變的過程,從開始的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轉變。要想讓其真正了解音樂,與音樂產生共鳴,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表現,比如說通過生動的畫面感、故事情節感,或者啟明式的引導談話等。運用“六感”同步感知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我們還需要將樂譜、曲譜、圖片和一些輔助資料結合起來,教師提前將教學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將給學生視覺上產生刺激,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結語:對名曲的鑒賞不是為了培養一個音樂藝術家,而是為了讓學生們擁有一個良好的欣賞美,見證美的傳承的過程。提高主動鑒賞能力,才可以促進學生成為有思想、懂情趣、有思維的人。■
[1] 李明霞.音樂欣賞活動開展的有效路徑[J]..讀寫算(教師版),2011.
[2] 羅德粉.淺析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青年與社會,2012.
[3] 雷沁沁.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淺談[J].新西部(理論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