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長江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淺析笙型教學及笙在樂隊演奏中的作用
李 強
(長江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中華民族的簧管樂器笙的由來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沉淀傳承的笙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領會和理解中華民族樂器的傳統文化底蘊,并對樂器笙有深刻的認知,進而從靈魂深處創造出彰顯個人魅力、有競爭力和創造力的完美笙演奏,讓我們的樂器笙在全世界美麗的綻放,讓世界向往和追求我們笙這種樂器的文化藝術。
笙型教學;作用;樂隊演奏
在我國最古老的民族管樂樂器中,笙是其中的一種,而且笙是作為唯一可以在演奏中和聲的樂器,笙吹或者吸都是可以發出聲音的,其音色也是非常的清脆和響亮的。所以,在樂隊的演奏過程中笙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簡單的概述一下笙在演奏中的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以及笙型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同時詳細分析笙在樂隊的演奏中起到的作用。希望通過我的闡述,可以為未來笙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幫助。
笙是由若干的竹管以及銅制作的簧片組合構成的,可以吹也可以吸,而且都會發出優美柔和、極富感染力的悅耳動聽的和聲。而且笙的演奏形式豐富多樣,在加上極強的表現力,使得笙在樂隊的演奏中一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笙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具有獨特性,而且發出的音色十分的甜美、和諧和豐滿,笙可以不僅可以作為單獨演奏的樂器,同時也是樂隊演奏中不可或缺的合奏樂器,被廣泛的應用在樂隊演奏的合奏中,在現在的演奏中有許多著名的笙演奏曲。
(一)重視笙的教學
開設專門的課程對樂器笙的悠久歷史以及知識方面對學生進行教授,讓學生在正確笙這一樂器的傳統文化內涵,通過學習演奏笙,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得到傳承。不斷的提高學生笙的文化素質,汲取笙文化中的營養促進學生的藝術修養,并利用良好的文化底蘊進行創作。
(二)增加教學模式
樂器笙的專業課程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笙型樂器的掌握,而想要更深層次的深刻理解笙的內涵,要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增加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笙的演奏上有更好的創作。
1.高科技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高科技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學生對枯燥乏味字面語言知識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將多媒體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中,利用動畫、視頻等對樂器笙進行展示,讓笙教學顯得更生動,從而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掌握樂器笙的演奏。
2.注重培養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喜歡上笙這種樂器,才能將笙的演奏技巧等掌握的更全面嗎,并且將笙演奏更好的傳承下去。多讓學生參觀或者參加笙的樂隊演出,接觸具有笙文化氛圍的東西,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習的興趣。
(一)笙是構建和諧樂隊的代表性樂器
笙是一種能夠與其他樂器相處和諧、沒有鮮明的個性特點的簧管樂器,也正是由于其和諧的特點,笙也被廣泛的應用在樂隊的伴奏和合奏等等演奏過程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樂隊演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很多其他樂器的共性。笙還具有非常獨特的演奏方式,可吹也可以吸,不僅僅可以吹單音,還可以吹和音、雙音、三音或多音的“四、五、八度和聲”,這些都是笙的基本吹法。而且多音的四、五、八度和聲是單音組合中最為和諧的,所以給人以諧和、非常舒適的感覺,所以在我國的古代笙又被稱之為“和”。笙的這些特點在樂隊演奏過程當中,起到一定的基礎和粘性作用,同時還扮演著調和以及橋梁的角色,具有和聲的重要作用,歷來都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是非常具有和諧性的代表樂器。旋律、和聲、雙聲部、副旋律、繁簡以及節奏演奏等等樂隊的演奏中,笙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視和小覷的。例如其中的旋律演奏當中,笙作為演奏的主樂器,其它的樂器為輔助樂器進行演奏,往往以這種形式表現的演奏,就具一定的規模性的樂曲演奏中,笙采用單音或編配的和聲的方式進行演奏。又例如副旋律演奏,這種演奏的方式是為了給某種主要的樂器起到一個襯托的作用,就以笙作為輔助的配器,其演奏的整體效果就顯得非常的豐富,十分諧和,具有錦上添花的用處。
(二)為笙提供了最大的展示空間
笙與樂隊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笙為樂隊的演奏發揮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使得樂隊在演奏的整體效果上更加的完美,同時樂隊的演奏也為笙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和舞臺,讓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笙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繼承,讓更多的人知道和認識了笙的存在,也享受到笙所帶來的和諧優美的聲音。目前我國的大型的管弦樂隊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并且逐步走向成熟,同時也為笙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革謀求了新的發展道路。其中笙在吹管樂聲部中發揮著半邊天的作用。笙在大型管弦樂隊中是非常重要的常規樂器,而且基本實施了系列化,由高音聲部、中音聲部、次中音聲部、低音聲部組成。生的樂器音域的寬度不僅與樂隊的配器標準像吻合,同時也是樂隊演奏所需,目的是為了將樂曲盡可能的表現完美。
笙作為樂隊的重要演奏器樂之一,要結合現代樂曲發展要求,不斷的改革創新,將笙如入到樂曲演奏的發展之中,同時要貫通古今、中西合璧,保持笙的聲音甜美、清亮、和諧優美的特點,改變傳統笙音量小的不足之處,讓笙創作出更完美的曲目展示給大家。■
[1] 周鑫效.繼承傳統突破創新——淺談笙在樂隊中的作用[J].才智,2009,29:171-172.
[2] 趙國海.笙在京劇伴奏中的作用[J].新世紀劇壇,2011,06:49.
[3] 王改明.笙如何與現代新民樂融洽之分析[J].大眾文藝,2016,10:153.
李強(1979-),山東德州人,長江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