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含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2)
淺析印度音樂文化藝術特色
陳禹含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2)
提到印度,我們首先會想到印度的音樂和舞蹈,它以特有的藝術魅力在世界民族音樂文化中獨樹一幟。音樂是折射一個國家歷史的一面鏡子,是當時社會背景、民風民情的真實反饋,不同地域的文化必將孕育出獨具特色的本土的音樂文化。
印度音樂;音樂分類;藝術特色
(一)宗教音樂
從整體上看,印度音樂具有很強的宗教性,他們認為音樂是一種和神對話的方法,唱歌聽音樂是可以與信仰結合為一個相得益彰的整體。
在印度教中,有寺廟里的吠陀朗誦,以及廣泛流傳于民間的以向神皈依為內容的帕恰和克爾坦等歌唱。在北印度的伊斯蘭教信徒中,有古蘭經朗誦和清真寺塔樓上召喚教徒做禮拜的召禱歌。
(二)古典音樂
南北印度都有古典音樂。古典音樂仍使用由師傅向徒弟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承,徒弟在出師前必須經過多年的修業和努力,有相應嫡傳弟子制度和流派。都重視演奏的即興性,必須在嚴格按照傳統理論演奏出富有創造力和獨特個性的音樂來。總體說來,北印度音樂更具感情色彩、更加華麗;南印度音樂更具地方風味且比較理智。如今,這種古典音樂可以在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或在寺廟里演奏,同時也可以在上層階級家庭中舉行的家庭音樂會演奏。北印度的古典音樂由印度民族演奏家拉維卡爾向世界作了介紹,而南印度音樂卻還鮮為人知。在具有高度藝術性的音樂中,古典音樂演奏家們仍共同堅守著先輩們多年來構建的傳統的使命感。
(三)民俗音樂
在印度各地的民歌種類繁多。由于各地方不同的生活習慣及自然環境,民歌也會采用各自不同的地方方言,民俗歌曲種類十分多樣。有豐年節的歌唱、求雨歌、插秧歌、采茶歌等農業相關的歌曲,同時還有節日歌、婚禮歌、搖籃曲、催眠歌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有孟加拉地方的船歌巴提雅利、阿薩姆地方的節日歌比夫等。
《比夫之歌》的含義即新年歌,在查伊特拉月(即公歷三月到四月)的最后一天,在阿薩姆迎接季節性的節日“比夫”。“比夫”即為阿薩姆的新年。在這天,村民將交換禮物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家畜則會被驅趕至附近的河里去進行涼水浴。節日進行時,男孩女孩們在廣場上自由地歌唱舞蹈到深夜,因為通常是不允許男女一起跳舞的。
《插秧歌》在泰米爾地區,檳榔、可可、椰子林和小村莊散布在綿延數公里的水田之中。一到插秧季節,到處可以看到農民們泡在齊膝的水田里插秧的情景。這首歌,唱的是姑娘和小伙子相互愛慕的話。首先,姑娘唱出“理想丈夫就是這樣的人”等等,并唱到“如果能嫁給這樣的人,我一年到頭要用花把房屋周圍裝飾。”接著,小伙子唱到“假如能和你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無論家里人怎么反對,我也要勇敢的斗爭”。
(四)大眾音樂
大眾音樂的代表是印度的電影音樂。印度的電影業發達,制作的影片數量可以說堪稱世界第一。印度電影喜歡在其中穿插歌唱、舞蹈,其主題歌往往也能夠得以廣泛傳唱。例如,電影《阿育王》將古典英雄呈現在觀眾面前,但是其結果卻是極具悲劇性色彩。主題曲《盡情哭泣》是整部電影中唯一一首沒有任何演唱的樂曲,但如泣如訴的笛聲和含蓄婉轉的琴聲將所渲染出來的悲傷氣氛發揮到了極致。
印度電影音樂與西方電影音樂不同,印度的電影音樂不屬于背景的鋪墊,而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以綿延不斷的旋律點綴、華麗的裝飾音與滑音以及傳統的舞蹈精華為主體的音樂形式。
(一)旋律:拉格
“拉格”(Raga)一詞來自于古代梵語詞根“ranj”,本義為“熱情、感染”,感染人的心及靈魂。拉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印度古典音樂的代名詞,被稱為是印度古典音樂的靈魂和心臟。拉格是指一種旋律的框架,每一種拉格都有它特定的音程、音階以及旋律片段,以表達某一種情緒。
拉格的數量及種類眾多,來源也不盡相同。有的來自儀式、祭祀音樂,有的則來自民間音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也有的由樂者或著名詩人創作。印度拉格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時間學說,即大多數特定的拉格只能表演于其某一特定的時間段或是季節,比如春天拉格、夏天拉格等代表季節的拉格;早晨拉格、中午拉格、晚上拉格這種代表時間段的拉格。他們認為,只有特定時間段表演其相對應的拉格才能保留其原有的價值。印度古典音樂主要就是建立在拉格之上的有系統的即興表演。
(二)節奏:塔拉
塔拉一詞源于梵語“tala”,原義為拍手,在印度音樂文化中代表節奏、節拍。“塔”和“拉”各有其不同意義。“塔”指的是塔安達巴(Taandava)——濕婆(Siva)的宇宙之舞,象征著宇宙生生不息的節奏。“拉”是拉西亞(Lashia)——濕婆神妃帕爾巴迪(Parbadi)的舞蹈。《加德蘭音樂大百科》中提到“塔拉是一種特殊的節奏周期。……節奏支撐著包括鼓樂、民歌、古典和流行音樂在內的整個印度音樂。”塔拉與印度宗教、哲學以及人的精神世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印度,塔拉可以代表一切動態的包括天體、宇宙、四季等自然運行活動,它的周期循環就意味著宇宙中無窮無盡的輪回,所以人們相信塔拉是音樂家們對神的音樂感動而形成的定律。
就印度人而言,鉆研拉格和塔拉是修行的一種,因為他們不只是為了習得其外在形態,核心是要感受它的內在。只要心無旁騖的投入其中,最終一定會修成正果。在節奏和旋律相互交融中,梵我合一,得以在一種永恒的狀態中,獲得平靜。所以拉格與塔拉是更接近一種宗教思想、精神信仰和哲學層面的表達。
音樂藝術是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中的,不同的文化環境會孕育并滋養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文化。因為印度文明歷史悠久,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基礎是產生并發展印度音樂的絕佳條件,所以充滿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音樂,擁有根深蒂固的音樂根基。印度音樂這種獨具傳統特色的音樂風格屹立于世界音樂文化之中,是最豐碩的寶藏。
[1]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2]俞人豪,陳自明.東方音樂文化[M].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
[3]關鼎,趙佳梓.亞洲各國民歌[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4]杜亞雄,陳景娥.外國民族音樂[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09.
J60
A
陳禹含(1992—),女,漢族,吉林省白城市,碩士研究生在讀,延邊大學,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