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飛
(商洛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商洛花鼓的審美特征及文化價值研究
蘇 飛
(商洛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陜西商洛花鼓屬于商洛戲曲中最典型的民間戲曲。商洛花鼓經過長期的演變及發展,通過大量商洛戲曲藝人的不斷改革創新,如今已經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商洛花鼓不僅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打擊,而且多元文化藝術給商洛花鼓帶來極大的挑戰。如何將商洛花鼓戲曲更好的傳承及發展,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淺析商洛花鼓的審美特征,探究商洛花鼓存在的文化價值。
商洛花鼓;審美特征;文化;價值;研究
商洛花鼓美譽為“活化石”,該戲曲融跳、舞、唱于一體,屬于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商洛花鼓戲曲既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商洛文化的代表戲曲。商洛花鼓戲曲發展歷史悠久,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該戲曲中語言、唱腔以及表演方式,突顯出當地的文化氣息。伴隨多元文化的飛快發展,新的娛樂方式逐漸替代了商洛花鼓戲曲。因此,研究商洛花鼓的文化價值具有必要性。
從美學的角度出發,商洛花鼓的曲調十分婉轉流暢,其唱腔柔和優美,在商洛花鼓的旋律方面,往往融入了當地民歌與山歌的小調,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花鼓發源于鄂湘皖地區的戲曲,歌舞劇內容包含有小調戲、大筒子以及八岔子。在清光緒年間,花鼓流傳到商州、鎮安以及四周各縣,這時的花鼓具有南方音樂特色,表現為柔和美、細膩美、婉轉美,同時自帶北方音樂特征,體現在粗狂美、樸實美、豪爽美。商洛花鼓戲曲有時就像熱水沸騰,溫暖聽眾的心靈;有時宛如涓涓細水,娓娓向人民道來。商洛花鼓的歌詞尤為質樸,結合音樂給人美不勝收的感受。
商洛花鼓戲曲的音樂突顯美的特征,一般以歡快、活潑以及委婉動聽的曲調為主。商洛花鼓的舞蹈表現藝術方式新穎特別,舞姿別具一格,戲曲中的主人公形象生動,彰顯個性。在進行表現商洛花鼓戲曲中,燈光布置別出心裁、超凡脫俗;該戲曲的故事情節波動起伏,著實令人感動;商洛花鼓的語言充滿詩意,溫暖親切,引人入勝。商洛花鼓音樂的旋律溫柔優美,扣人心弦,一股泥土芳香的氣息,突出濃厚的地方色彩,讓人浮想聯翩;商洛花鼓戲曲的語言具有形象鮮明的特色,一般融入當地群眾的語言,時而雋秀明快,時而浪漫溫馨,時而簡樸感人,時而催人淚下。由此可以看出,商洛花鼓戲曲表達的情感極為豐富,酣暢淋漓,令人感到耐人尋味。例如:著名的商洛花鼓戲《屠夫狀元》,該戲曲中的精彩唱段令人回味無窮。其中的一些唱段,歌詞樸實無華,利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口語般的訴說,塑造了一個勇敢、正義、善良的屠夫形象,表達了患難兄妹(結拜妹妹)互相愛慕之情,對浪漫溫馨的愛情向往和憧憬。
(一)歷史文化價值
通過深入民間調查,大多數的人認為商洛花鼓起源于楚漢相爭時期,主要是用于軍事演練、出征打仗時鼓勵士兵。在唐朝時期,花鼓戲流傳在宮廷達官貴族中。到了五代之后,花鼓戲逐步在民間流行。在清朝時期,為了抵御水災,人們用花鼓戲在街頭賣藝,從化谷調轉化成“花鼓調”。花鼓調逐漸流傳到商洛地區,并且融合民間藝術,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坐西樓》、《石榴娃燒火》等。自我國進入七、八十年代,社會的經濟加快發展,商洛花鼓戲曲得到較大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文化嚴重受到現代文化的沖擊,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水平提升了,商洛花鼓開始進入繁榮發展時期。商洛花鼓具有悠久的歷史,扎實的群眾基礎,具有娛樂性、生活化的特性,并且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價值。
(二)教育文化價值
商洛花鼓戲曲的語言幽默、風趣,深受人們歡迎。隨著商洛花鼓戲廣泛流傳于民間,演唱花鼓的民間藝人日漸增多。這些演唱者長期生活在秦嶺巴山,跟大自然和諧相處,性格淳樸、忠厚老實、聲音粗礦,他們在唱花鼓戲時,語言尤為活潑、歡快,仿佛反映的是人們日常生活勞作中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貼近人們的喜好,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例如:花鼓戲《月亮光光》,描述的是一群放牛娃思想上追求風調雨順、安居樂業、以及父傳子、子傳孫的生產生活方式,充滿了戲劇性的諷刺意義,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商洛花鼓中的八岔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何氏勸姑》及《蔡名鳳辭店》等,例如《送香樓》,說的是一對相愛的戀人,嚴重受到封建禮數的束縛,表達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這就教會人們,要學習先進的思想觀念,抵抗封建禮數的影響,從思想上使人們得到自解放。又如,商洛花鼓戲中的大筒子,其中《萬壽圖》屬于典型的劇目,融入了八仙過海的傳說故事,作品內容絢麗多彩,逐步彰顯人貪婪的欲望,告誡人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努力實現心中合理的愿望。
(三)地域性文化價值
商洛屬于秦楚文化交流之地,在商洛環境的孕育下,使得商洛花鼓戲地方色彩顯著。商洛花鼓戲包含了秦風的自由奔放色彩,同時滲透有楚風的婉轉細膩氣息。例如《花強會》戲目,容納了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附有秦文化特點。一到節假日,鑼鼓聲開始敲響,人們在表演商洛花鼓,匯聚了跑旱船、秧歌以及跑魔女等地方特色,充分將秦地的地理環境與楚地的優美舞姿進行有效結合,突出商洛花鼓獨特的地域性色彩。商洛花鼓不單在語言或者形式上具有濃厚的地域性色彩,商洛花鼓生長在美麗的商山洛水中,吸收大自然的營養成分,自身還散播著地域文化氣息。在商洛花鼓表演中,劇目增加了北方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場景,語言突出商洛地區的本色,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文化傳承價值。
傳商洛花鼓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傳承及發展商洛花鼓是大家應盡的責任。我們不僅要欣賞商洛花鼓的藝術美,還要研究其的文化價值,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實現民族文化資源共享的目標。
[1]蘇軍.市場體制下地方戲劇的生存現狀與發展研究——以商洛花鼓戲《紅袍》演出為例[J]. 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05):6-7.
J825
A
蘇飛(1983—),男,漢族,河南義馬,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
本課題來源商洛學院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課題商洛花鼓戲的審美特征及文化價值研究(課題編號:15SLWH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