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虹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新課程背景下我國初中音樂教材中的合唱作品研究
何雨虹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在教育教學方面,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音樂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情操并且響應國家全面發展學生的號召,加強學生整體的社會主義文明意識并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在教育的初中階段,合唱教學是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不僅僅能夠加強學生團隊之間的協作精神,還能夠靜心提神,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新課程;初中音樂教材;合唱作品
教材不僅僅是教師講課的主要工具更是作為教書育人的載體,在課堂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教材是經過眾多具有豐富經驗的資深教師進行編寫的,是針對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舊的教材并不適用于現在的發展形勢,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材改革便是重要的一部分。初中教育是整個教育階段承上啟下的一個階段,因此在初中教育中更加重視的是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現在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新課程是現在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我國初中音樂教材尤其是針對人音版的合唱作品做一份研究。
在制定新課改之后,全國各地紛紛組織專家等進行新教材的編寫。根據研究統計,在人音版中作為歌唱目標的合唱曲目一共有10首,作為欣賞的合唱曲目一共有7首,并沒有作為練習或者活動所用的合唱曲目,在正本教材中一共有12首合唱曲目。在人音版中新改革的教材中作為表現形式的合唱曲目有《彩色的中國》、《一二三四歌》、《紅河谷》、《山楂樹》等等共6首,作為感受與鑒賞的合唱曲目有《愛我中華》、《走向復興》《牧歌》這三首,作為創造的表現形式的合唱曲目并沒有。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引導者,因此對于教材的選擇以及編寫都有一定的特點以及編寫規律,并不僅僅只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針對人音版的教材來說,合唱作品的選擇編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在音樂教材中,修改前的人音版將音樂分為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方面。在人音版的教材中,共有音樂134首,其中合唱作品在表現方面占10%,在鑒賞方面占5.2%,在其他兩個版面并沒有合唱作品。在數據的比較下可以看出在人音版的版本中,教材中合唱作品的比例偏少。并且在學生用書中,也沒有很好的解釋合唱的內涵以及對于合唱作品的更深層次的解釋。在進行修改之后的教材中曲目共有56首,其中合唱作品就有12首,就這個數據來看,在修改之后的教材合唱比例較之前教材有所增加。
在人音版的教材中,進行修改之后的“創造”的板塊的內容有所增加。在音樂方面,創造方面是對自己能力作用的一種表現,是將音樂中的內涵以及自身對于音樂的理解的一種表現。因此在合唱方面,“創造”這一板塊的內容有所增加,這就意味著教材對于合唱的深層內涵想要學生進行一定的理解。在合唱的表現方面,需要學生做到的是有感情有理解的演唱,同時需要關注到合唱團隊的協作,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對合唱很好理解的一個機會,能夠讓學生很好的了解合唱,感受合唱真正的魅力所在。
在音樂方面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在教材中外國音樂所占比例也是很多的。在舊的人音版本中的鑒賞作品比例中,在總共10首的合唱作品中,外國作品有6首;在新修改的人音版本中的鑒賞作品中,共有3首合唱范圍的歌曲,其中外國作品有0首,相較于修改之前的,外國作品所占的比例有所減少,在人音版的教材中,主要還是中國作品居多,在數據的表現下,可以發現在人音版中,音樂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在教材的合唱作品中,可以根據作品的表現內容進行一定的分類。合唱作品可以分為歌頌類、軍旅類、自然環境類、古詩詞類、革命歷史類的等等。歌頌類的就是依靠歌唱來歌頌想要表達的一些美好的想法。合唱是能夠表現人內心想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在合唱的演繹中,對于作品的理解是一定要到位的,在整本教材中,所有的分類幾乎都有涉獵,因此這方面可以體現出人音版本的教材分類是比較到位的。
在教材的整體分布中,作品肯定在板塊中所占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在教材中,歌頌類的合唱曲目是所占比例最多的,其次所占比例相對來說較大的是自然環境類的歌唱,例如《渴望春天》《踏雪尋梅》等等。
在教材中的合唱風格相對來說劃分是比較小的,主要可以分為宗教合唱、藝術合唱、民歌歌唱和其他合唱這四個方面。在人音版本的教材中,藝術合唱是主要的合唱風格,根據數據顯示,藝術合唱占據了合唱的50%,尤其是在欣賞領域中,藝術合唱更是變現力最為豐富的一種合唱風格,《四渡赤水出奇兵》更是在合唱方面具有鮮明表現力的一曲,不僅僅在人音版本有所展示,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都對這首合唱曲目有一定的詮釋。其次是民歌合唱,民歌合唱在數量上僅次于藝術合唱,也是教材中變現比較豐富的一種合唱方式。宗教合唱的曲目極少,在教材中僅僅是最為了解和欣賞的一種表現方式。
綜上所述,經過新課標的教育改革,音樂方面在教學中的板塊以及內容以及在趨于合理以及完整。音樂作為能夠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初中的教育教學中已經越來越被重視。通過對合唱作品的研究,可以以小見大展現整個音樂教材。同時在初中教育中,合唱教學的不斷加強,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合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讓學生了解合唱的美好所在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
[1] 孫耀祖.淺談合唱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