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暉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qū)建國路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音樂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基本必修課,也是對小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主要目的是教學生理解和欣賞音樂,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喜愛音樂的情感以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鑒賞力。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音樂教育有效推動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但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目前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藝術特點不突出,教學理念、模式和內容也不夠完善。因此,在新課標要求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由于教育體制問題,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在觀念上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小學音樂教育被社會的認知認可程度還比較低,學校和學生家長對音樂教育的定位都不夠準確,重視成度也比較低。幾乎把教學重點全放在了數學、語文、理化等考試科目上,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將音樂作為輔助課程,常為主課讓步。這種對音樂教育認識上的偏差使得音樂課往往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而學生自身也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認為這門課程不用參加考試,可以不用好好學。這種狀況嚴重偏移了新課標要求下的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目標,新課標要求小學音樂教育,要將音樂審美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我們現在很多小學音樂教育淡化了音樂的藝術性特征,除了教授音樂教材中的知識和技能外很少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全面音樂素養(yǎng)。另一方面小學音樂教材選用也不恰當,而且教師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太過專業(yè)化,總是將一些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難以理解并失去了對音樂課的興趣,造成了教學效率低下。
作為教育發(fā)展的導向性因素,教育理念決定著教育發(fā)展未來,因此在教育改革中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擺脫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以新課標為指導,認真領會素質教育發(fā)展的精神,以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和審美體驗的教育核心,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fā),量身制定一套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創(chuàng)造和音樂實踐,幫助學生完善審美的心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獨有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對音樂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完善個人音樂素養(yǎng)和良好的人文素質,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
音樂是一種通過旋律和歌詞為聽者創(chuàng)造出想象空間的藝術形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整合教學資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開展音樂教學,從而調動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性,使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示范法,通過讓學生模仿學習,使他們能夠舉一反三,了解和掌握所學音樂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與音樂作品主題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寓情于境”,將學生引領進作品的情境中,讓學生充分領悟音樂作品的內涵,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用肢體動作對作品進行表現,將自己的內心想法會直觀地表現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探索欲,使學生獲得真正愉悅的情感體驗,形成融洽、和諧、溫馨的音樂教學氛圍。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組,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擂臺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師生間的互動,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對教材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和安排,在原有教學大綱的教學基礎和范圍之上,結合音樂教學的經驗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通過將生活情趣帶入音樂課堂教學中,以及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和歌唱與舞蹈樂器多種藝術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以及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入理解,使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每個學生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從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音樂素養(yǎng)、實踐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考核,建立內容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在幫助小學生建立音樂學習信心的同時也有可以效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總之,作為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小學音樂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目標的要求,只有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chuàng)新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斷豐富和改進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1]趙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現狀調查與運用研究[J].音樂時空,2014(01).
[2]吳麗娟.走進心靈,從自省開始——在音樂教學反思中,關注學生生命的個性成長[J].小學教學參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