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沭陽縣十字中心小學,江蘇 宿遷 223600)
音樂有助于調節(jié)人們節(jié)奏,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內(nèi)容。在小學階段教授音樂課程,主要是向學生教授基礎的音樂課程,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樂趣,愿意將音樂發(fā)展為自己的終身興趣。進入新世紀,在新課標的推動下,小學音樂教育進入一種積極向上的新的發(fā)展模式。小學生天性喜歡玩樂,作為小學音樂教師理應改變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利用小學生對新奇事物感興趣的特點,打破枯燥、單一的常規(guī)教學方法,展開多種多樣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實施快樂的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大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了解到,在具體實施快樂教學法時,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如講故事、做游戲、引入多媒體設備等等。
根據(jù)教育學理論可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推動力。只有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學生才愿意主動學習音樂課程,愿意花費長時間用來提高音樂素養(yǎng)。對教師而言,學生對音樂擁有濃厚的興趣,更利于音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音樂是一門藝術,能帶給學習者無限的感官享受,同時在長期的音樂教學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同一階段的小學生有其共性,但每個學生又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個性、興趣愛好有所差異,因此這要求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前,了解學生具體對哪些事物感興趣,再結合學生興趣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形式,將學生興趣培養(yǎng)成學習動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感受學習的趣味。
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學校教育越來越離不開高新科學技術,小學音樂教育同樣如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有助于教師將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視頻圖像,便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大大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根據(jù)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要求,音樂教師應有效結合現(xiàn)代化技術。因此,在音樂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是順應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趨勢。除此以外,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呈現(xiàn)出立體化的視頻音像效果,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能夠吸引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強烈興趣,視頻音像帶給學生的震撼效果同樣能起到快樂教學的作用。對于缺乏豐富音樂教材、器材的學校,音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展現(xiàn)豐富多樣的音樂素材,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
根據(jù)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知識可知,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因此,將音樂與游戲相結合,使學生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習音樂知識,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枯燥的教學模式相比較,游戲教學方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這也是教師和學生都樂于接受的方式之一。音樂教學與游戲兩者科學結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感被逐漸縮小,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在進行游戲教學時,小學音樂教師應注意科學性、實踐性,確保游戲內(nèi)容符合當前階段學生的智力水平,利于小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游戲,能帶給小學生充分的成就感,此外,應采取多樣化的游戲形式,滿足小學生追求新穎的心理需求,避免長時間采用單一化的游戲使學生產(chǎn)生疲倦心態(tài)。
音樂是一門蘊含豐富哲理的聽覺藝術,但也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這需要小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理論性的音樂內(nèi)容,還要求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動手能力,利用不同的音樂器具演奏出不同風格的旋律。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打擊樂器的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小物品自己制作音樂器材,不論是簡單的鉛筆盒還是小竹筒,鼓勵學生有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光,身邊之物處處皆有可能是音樂器材,加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樂趣。不同的音樂器材產(chǎn)生的音律并不相同,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常見的音樂器材,為小學生學習音樂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讓小學生從小處于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更好的樂感,提高音樂素養(yǎng)。
小學生對故事有著天然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導入新的音樂課程,最大程度地吸引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以故事角色的身份融入到音樂教學中,緊緊跟隨音樂課程的內(nèi)容。科學的故事能夠起到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作用,幫助小學生開動大腦,加深小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中的情感。無論是通過講故事還是做游戲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都是堅持快樂教學法原理增強小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提高音樂技能。實現(xiàn)快樂教學的素質教育理念。
[1]張曉新.關于打造小學音樂快樂教學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6.
[2]馬丹丹.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J].才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