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全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當今社會的人們在審美意識方面的要求是極其高的,在音樂學習方面,人們的審美也會不斷地顯現出來,音樂專業學生的大量存在促成了各校爭相開辦音樂班。面對學生多教師少、歌唱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高校聲樂教學,經過一段時期的摸索和實踐,不斷總結成果,教學改革的思路日漸清晰,并取得很大進步。實踐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更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為我國的音樂基礎教育輸送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在傳統的聲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聲樂技能訓練和歌曲作品演唱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經過常年累月地訓練,學生會逐漸得到提高,而且少數在歌唱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顯然不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走向專業歌唱舞臺的演員,而是要能立足于教學崗位的教育者。所以教師在選擇教材教法上,既有歌唱技能訓練又要有系統的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如歌唱生理學知識,讓學生認識人體作為一種歌唱樂器,懂得這種樂器的構造特點、機理性能。音樂美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體驗,讓學生更能感知內在的音樂美。教師傳授歌唱技能,又有交叉學科知識的配合,對培養學生全面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民族眾多、土地遼闊、地域地貌、生態環境極為豐富的人口大國。傳統音樂文化歷史悠久,有著優秀的音樂文化遺產。各民族人民生活方式、語言習慣、民族性格各不相同,其音樂文化豐富多彩、風格各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風格各異的音樂傳統、各具特色民間民歌,是歌唱民族化的最好養分,是歌唱風格形成的基礎。傳統戲曲的獨特演唱技巧對掌握各種歌唱技巧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時代在發展,尤其是年輕人對傳統音樂的認識非常缺乏,了解和學習民間民歌,積累民族音樂素材,擴大演唱范圍,掌握不同風格的演唱方法等,對歌唱修養和歌唱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地幫助。
在聲樂課教學中,聲樂教師應結合作品中鋼琴伴奏部分進行分析講解,并強調鋼琴伴奏的重要性。伴奏有正譜伴奏和即興伴奏,對于鋼琴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正譜伴奏,正譜伴奏是作曲家在創作歌曲的時候,根據歌曲的內涵精心編配出來的。其伴奏模式相對嚴謹,伴奏情緒和效果也更貼切。讓學生能更透徹地了解伴奏的有關知識。課堂上可以要學生相互之間給對方伴奏,提高學生實踐伴奏能力。更加系統地了解伴奏和演唱之間內部關系,讓伴奏更加激發演唱欲望,兩者相得益彰。
目前各高校的師資力量還較欠缺,招生規模卻在不地擴大,學校都面臨著師生比例失調的問題。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有所改變,教學模式應要得到相應的調整,解決學生多教師少的矛盾就必須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多層次、全方位的拓展教學模式。應采取一對一的個別授課與小組課、集體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一對一的個別授課教學針對性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更為直接、具體、仔細、深入,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更能挖掘學生的個性。小組課更具有對比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競爭意識會加強,在課堂上增加相互學習的機會,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集體課教學更加能節約了師資,而且能增加授課內容,擴大聲樂理論知識的覆蓋面,對培養學生的聲樂綜合能力具有較大優勢。
“聲樂教學法”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聲樂學習過程中最具共性的知識,讓學生更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學習聲樂的各種要素。學習聲樂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經驗。并有利于轉換“學”與“教”的角色,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變被動為主動。在聲樂課堂教學設計上,要有意識增加教法的比重,系部每周開設兩節以唱歌課為內容的教學實踐課。課余時間學生書寫教案,學會課堂設計。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備課,書面教案的格式和內容要按照中小學音樂教案要求完成,突出范唱的環節,課堂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高等教育也是有教有學、有學有考,聲樂成績的考核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提到高校聲樂考試,大家一致認為無非是要學生演唱一到兩首本學期學過的歌曲,能完整地唱下來就可以了。這樣勢必會對聲樂教學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建立完善的聲樂教學評價體系極其重要。筆者有以下建議 :
新生入校后,可以先進行公開的專業測試,讓老師了解學生的演唱水平,及時獲得他們的歌唱優缺點的第一手資料??梢詮穆曇魲l件、歌唱技巧、音樂表現力、情感表現、舞臺形象等方面做等級評價指標。,教師在其后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材和演唱曲目及教學進度。分層次、分等級進行教學,因材施教,教學就會走到良性的發展軌道上來。學習期間,建立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四級的考評檔案,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以班為單位定期舉行星期音樂會,爭取在每個學期每個同學都要上臺表演。每學期舉辦一次多人小型獨唱音樂會鍛煉和激勵學生。把每次音樂會上學生的表現記入檔案。
傳統的教學很多都是關上門來學習,學生在教師琴房里上課學習歌唱方法。學生都能掌握較好的發聲技巧,完成作品的能力也比較強。但總是缺乏一種與民共樂的歌唱韻味,歌唱的互動性不強,也沒有生活得氣息。歌唱情感比較淺顯,表達的內心世界也不深刻。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將課堂所學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藝術來源于生活,社會是最大最好的舞臺。一切藝術靈感都是通過長年累月的實踐積累而迸發出來的。例如參加聲樂比賽可以在比賽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文藝表演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所學專業的演唱成果,全面提高舞臺綜合表演能力。送戲下鄉可以把自己所學介紹給欣賞水平較低的平民百姓。把這些實踐活動與考試成績一起作為評價學生成績的標準。
把平時成績按一定的比例記入到期末的總成績中去。如果只看期末成績,學生通常會產生“應付考試”的心理,認為只要完成考試的歌唱曲目就萬事大吉了。致使一部分學生平時學習懶散,不認真深入地學習聲樂技巧,不全面細致地分析處理作品。甚至經常拖欠作業,快考試的時候再臨時抱佛腳,這樣難以檢查學生的真實水平。所以建立這種評價體系既能約束學生又能更深入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平時成績可以從課堂表現,課后練習,中期考核三個方面來評價,以舞臺表演的形式每人演唱幾首風格不同的歌曲。可邀請一部分同學和教師觀摩,并進行評分,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考核評分檔案。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科建設是最復雜的、最重要的,專業培養方式要把學生的自身專業發展和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需求結合起來,教學過程要對與聲樂教育相關專題知識研究進行深入的研究,又要能促進高師音樂教育聲樂專業學科內部各課程之間的合理交叉和優化整合。這需要廣大的聲樂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地探索與實踐。不斷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獻計獻策,才能讓高校聲樂教學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學體系。
[1]李抒丹.新時期文化視域下高等民族聲樂教育教學的多元化——探索高等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藝術研究,2015(01):144-147.
[2]溫靜.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常用案例研究[J].黃河之聲,2016(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