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平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1)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創新探討
袁宇平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1)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是高等教育音樂專業學生的基本教學課程,其教學內容也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創新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優選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素材體現民族音樂精華、挖掘民族民間音樂內涵傳承民族文化精神、展示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美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等多種途徑來踐行該課程的創新教學方式,旨在促進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創新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形式都是經歷千百年的歷史傳承和發展流傳至今的音樂藝術形式,具有濃重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高等教育針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內容進行教學,既是對中華文化傳統以及藝術審美價值的傳承,同時也是對高等教育音樂教學內容的拓展,傳統音樂專業的教學方式只重視對其形式的學習卻忽視了對其文化內涵的傳授,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的創新能夠使中華文化中的優質音樂教學資源得到利用,同時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我國幅員遼闊且歷史悠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內容較為豐富,民族民間音樂形式和教學內容更是不勝枚舉,豐富的音樂表現形式以及教學資源,為高等教育的音樂教學拓展了教學應用空間,但同時也容易讓教師失去教學重點,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置時,需要針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地域文化背景進行甄選,盡量避免重復性的教學內容,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能夠形成教學內容廣泛的涵蓋性。進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不僅要進行基礎理論的講解,更要重視對藝術表現形式、特點以及精品音樂選段的鑒賞,使學生能夠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全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全貌有全面的了解,特別是對一些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更要將其作為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民族音樂形式的藝術精華,提高其藝術認知和審美能力。
民族民間音樂內容多源于民眾的生活,是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豐富生產生活經驗,既是一種藝術形式表現,更是民眾生活感悟和內心情感的表達,在歷代的傳承之中,不斷的將民族文化和地區文化的精髓融合其中,形成更為豐富的藝術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珍貴精神財富。高等教育音樂專業的民族民間音樂學習,不僅要學習其藝術表現形式,更要對其中體現的民族文化、精神內涵進行學習和體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對教學內容產生的歷史背景,其中體現的人身價值觀念等內容進行體會,能夠給學生呈現多層次的教學內容。
比如:教師在進行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教學講解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首先講解“走西口”一詞產生的時代和歷史背景,因而其不僅體現了山西的地域文化,同時體現了西北地區的地域文化特點,所以現將這一民歌定義為西北地區的民歌代表,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以及歷史因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苦難,但是人們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利用勤勞和智慧去改變命運,創造美好的生活,利用這首民歌空曠、蒼涼以及粗獷的曲調,表述一個婦人送別自己的男人去為家庭創造美好的明天,利用旋律和風格直擊聽者的內心,形成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通過教師的講解不僅讓學生了解這種藝術形式,更讓學生對堅韌頑強的民族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也是一門藝術審美教學課程,通過其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民間音樂體現的藝術美感,進而對學生進行藝術審美教學,提高學生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奠定學生藝術美育學習的基礎,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對各種民族民間音樂形式進行搜集,將各地區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向學生進行展示,如:民歌優秀作品、民間優秀的舞蹈作品、民族優秀器樂演奏作品以及民間優秀戲曲藝術作品等,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優秀作品的表現技藝、演唱風格以及作品背后深刻的藝術思想有更為直觀的感受。音樂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感受到能夠掌握其藝術形式,更能夠理解和體會其藝術審美特征,學生能夠自主對民族民間音樂體現的獨特藝術魅力進行感悟,學生能夠發現民族民間音樂藝術體現的獨特美感,懂得鑒賞其藝術美,進而實現學生自身綜合音樂素養和藝術素養的提高。
高等音樂專業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其中體現的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對于民族政治、宗教以及民俗等人文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為學生拓展多元的音樂學習內容,同時使學生獲得更深刻的藝術啟迪,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促進其綜合藝術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大膽的革新,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變,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1]郭彪,許靜.堅持特色提高質量培育民族音樂本科教學創新性成果[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02):71-73.
[2]何維頡.案例教學法下的普通高校音樂專業《中國民族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戲劇之家,2016(07):194.
[3]李巧偉,張天慧.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J].藝術科技,2015(03):12-12.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