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薇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淺析當代流行音樂對中學音樂教育影響
盧丹薇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流行音樂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進入中學生的視野中,無論你身處現實生活中還是網絡世界里,都隨處可見流行音樂,它影響著中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這一影響一定是雙面的,如果利用好流行音樂這一把雙刃劍,它將對我們進行中學音樂教育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針對當前流行音樂在我國中學音樂教育中的現狀做一個分析,并淺談一下當代流行音樂對中學音樂教育的影響。
流行音樂;音樂教育;影響
流行音樂的準確定義其實是一種音樂風格,由于它通俗的內容、精短而活潑的結構形式,欣賞起來不需要專業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使得流行音樂不同于古典音樂、爵士音樂等,它被大多數人接受喜愛并且廣泛流傳。題目所說的當代流行音樂主要指的就是一些貼近我們的生活,其內容通俗易懂,歌詞多樣,節奏鮮明,不深究其唱法,即使沒有受過專業音樂學習的人也可以輕松地學習演唱,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流行音樂滿足了中學生的心理需求。據調查顯示,中學生的年齡范圍大致在13周歲至18周歲間,主要指的就是初中、高中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而青春期對于中學生來說既是美好的同時又是變化無常的,這一時期的學生們心理和思想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面對來自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事物,有些甚至是不良的誘惑,一方面他們對這個社會充滿著好奇,積極的想要去了解這個世界,一方面他們有時候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什么又是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今的社會正處于高速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流行音樂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進行廣泛的傳播,學生們可以從電視、廣播、報刊雜志還有網絡去接觸流行音樂。當流行音樂無處不在的存在于中學生的生活當中,這些音樂就自然而然地受到學生們的喜愛。近些年來的《我是歌手》、《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等流行音樂節目的火熱播出,讓不僅僅是中學生的青少年,即使成年人也十分喜愛,這都是當今時代的一種正常現象。面對這種現象,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更加應該直面并重視它,過度排斥反而會有反效果。
流行音樂自身的特點使得流行音樂受到中學生的喜愛。流行音樂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音樂的主流,流行音樂最鮮明的特點是它具有娛樂性和通俗性,這一時期的中學生有的正面臨著學習的壓力,有的則剛剛開始接觸懵懂的愛情,因為這些原因使得中學生樂于通過流行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高興的或者悲傷的,輕松的或者疲倦的,這時候流行音樂的娛樂性可以讓學生們緩解自己的壓力,放松舒緩自己的心情。通俗性是因為流行音樂的節奏相對簡單,歌詞容易理解,旋律輕松,在學習演唱方面也不需要多大的技巧就可以輕松學會或者哼唱,因此更加可以讓中學生接受并且喜愛。
在90年代的時候,流行音樂是不受到教育界的認可的,他們以低俗來稱呼流行音樂,堅決抵制流行音樂走進校園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于流行音樂進入校園的看法有了轉變,并且也開始重視起來,2001年教育部不再使用教學大綱,而制定了新的課程標準,隨后流行音樂就開始進入音樂教學當中,欣賞課莫扎特的《g小調第40交響曲》在這之前絕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但當老師在課堂上播放SHE的《不想長大》時,學生們紛紛表示都聽過,有的甚至十分熟悉旋律,老師在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們知道原來這首歌是根據莫扎特的音樂改編的。通過流行音樂導入學習音樂課,這在當今的中學音樂教學中是常有的事情。
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們都受到傳統音樂教育的影響,對流行音樂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流行音樂進入課堂會影響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專業的音樂知識,所以一直以來都很排斥,但近些年來流行音樂正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走進中學生的生活當中,正視流行音樂已經成為迫不及待需要去面對的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對待流行音樂,在課堂音樂教學中,主動去尋找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2005年的時候,周杰倫的代表歌曲《蝸牛》還出現在了上海市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歌曲推薦曲目當中。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都是“萎靡之音”,我們可以積極地去尋找一些歌詞積極向上,旋律輕快的流行音樂引入教材或者教學當中,這就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們極具慧眼,提升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和修養,培養教師們對于音樂教學的熱情,完善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相信在課堂當中引入流行歌曲一定會受到學生們的喜愛,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大多數以學習文化課知識為主,面對音樂課,如果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反而增大了音樂教學的難度,引進流行音樂可以讓學生們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得到放松緩解,在音樂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展現個人魅力,如可以舉辦以課時為單位的小型音樂歌唱比賽等等。將流行音樂引入中學課堂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學習音樂、喜愛音樂的主動性,也培養了學生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讓他們懂得如何去分辨優秀的音樂作品,利于老師們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多元化的形式進行音樂教學活動,倡導不同的音樂教學模式,響應我們的音樂課程標準,對于老師和學生都是“雙贏”的舉措。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一味的將流行音樂灌輸到音樂教學的課堂中,只有將課本上的音樂作品和流行音樂作品相結合,才可以更加有利的展開教學。
[1]符敏.淺談新課標下的中學音樂教學[J].中學文科文庫,2007(05).
[2]王思琦.“流行音樂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音樂藝術,2003(03).
[3]曾遂今.中國大眾音樂[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G633.951
A
盧丹薇(1992—),女,漢族,安徽省廣德縣人,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