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曉琦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新疆藝術學院室內樂聲樂課程建設構想
裴曉琦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本文以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聲樂課為著眼點,試圖在已有的教學模式下進行室內樂聲樂課程建設的構想和探索。通過簡述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現室內樂課程建設的基本概況,結合對新課程建設前期工作進行的總結,提出對室內樂聲樂課程建設的構想。
室內樂聲樂;課程建設
如今,放眼世界著名的音樂院校,室內樂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實踐,具有無可替代的教學意義,取得了優質教學成果。在國內,室內樂進教學仍只是在有限的幾所高等學府中,作為教育者我們已感受到其具有的教學意義和成效,因此我們也在嘗試著探索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室內樂教學模式。在2014年我院成功舉辦了首屆“新疆風格室內樂作品研討會”,學院以此為契機,相繼出臺研究生與本科的室內樂課程大綱與教學計劃,目前室內樂所涉及的課程已在我院陸續落實并正式授課。器樂重奏一直都是室內樂的主要表現形式,而對于室內樂聲樂,國內并沒有專著專門介紹,我們也只是通過對室內樂器樂的描述對其窺得一二。希望能借助室內樂的訓練方法,一來擴充我們的教學手段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二來希望運用室內樂的訓練方式,為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提供有益補充;第三,通過室內樂這種音樂形式,讓學生更多地能體會到音樂給我們帶來的身心愉悅和與他人合作的樂趣。
于全國任何一所藝術類高校而言,聲樂課是必修課。我系聲樂課教學主要在兩個領域里展開——聲樂表演和音樂教育。作為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校攻讀本科的四學年中,每周專業課兩課時(總288課時),演唱大量的中外作品,期末考核也隨年級由大一的兩首作品增加到大四畢業的六首作品,演唱難度和演唱能力逐級遞增。作為音樂教育的學生,首先聲樂課是他們前兩年大學學習的必修課,五人一組,一周一節;大二經過結業考后,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否以聲樂作為主方向繼續完成今后兩年的專業學習。這時往往考試獲得前三名的學生可以獲得單人課的機會,而其他學生則由之前五人一組調整為三人一組,一周一節。四年的聲樂專業學習總課時為31.2課時。演唱作品的難度,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而定。考核時除畢業要演唱兩首作品外,其它時間的考試都只需完成一首作品。
之所以要考慮將室內樂的思維與訓練模式運用到聲樂教學中,是因為在現有的、具體的教學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作為聲樂教師大多只注重解決學生發聲的技巧,而忽略了“聲音是為作品服務”這一宗旨,表現為學生不具備用區別的聲音、音色來演唱不同時期、不同體裁、不同作曲家作品的能力。教師對作品的解讀更多是停留在主觀感性的層面上,不能用科學的語言表達、闡述和啟發學生,同時學生之間的專業交流與合作更是少之又少。在理論教學方面,學生對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之間的關聯不夠明確,一部分學生存在“輕理論重技能”的想法;學生對專業技能以專業基礎理論為強大支撐的體會不深;學習的理論知識只是以“點”或“線”的形式存在,沒能將其連成“片”、形成“面”、統合成“體”,各門專業理論課之間的相互關聯掌握得并不嫻熟。技術是要有理論作為支撐的,理論是為技術服務的,而技術又是因為藝術表現手段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若將技術、理論與藝術三者之間的關系處理恰當,我們可以運用多聲思維能力方法解決上述這些問題,而室內樂則是運用多聲思維能力方法的成熟形態和集中體現。
室內樂,字面上看就是在室內從事的音樂活動和音樂作品。“室內”只是其主要元素之一,同時還有“多聲思維”及聲部間的“平衡”、“平等”等元素。首先,作為教學單位,我們的聲樂教學任務主要還是在培養學生要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說得簡單些就是在教學層面,要教會學生發出美妙聲音的方法,具體體現在歌唱的聲音運用、氣息運用以及腔體運用三個方面;在藝術層面則需要根據具體的作品,有效、靈活地將歌唱三方面有機結合,為藝術表現和藝術創作服務。在近幾年的聲樂教學中,往往在教學層面和藝術層面,多多少少都有室內樂因素在其中;在教學層面,最主要體現在聲樂課對藝術歌曲教學的重視,并開始涉獵重唱作品;而在藝術層面,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音樂會中。例如重唱這種形式越來越多出現在音樂會中,同時還有一種形式也越來越受演唱者和聽眾的喜愛——演唱者與器樂組的合作,這種形式打破了聲樂演唱者只與鋼琴合作的形式,特別是在演繹一些具有較為鮮明特點的作品時,會根據具體作品的風格加上一至三件不等的樂器與鋼琴共同完成。如:在演繹《玫瑰三愿》時尊重原作加入小提琴、在《草原之夜》中加上了手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運用了吉他、口琴和鋼琴、在一些獨特的少數民族作品中加入了其特有的民族樂器……室內樂元素的使用,更好地體現了作品的藝術性、時代性與民族性,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音樂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它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也樂在其中。
為了能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對室內樂的認知與認同,我們課題組由我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問卷分別針對老師和學生兩個群體,共設計了三份問卷:學生一份、老師兩份(專業老師和理論老師)。學生問卷主要是針對學生本人對室內樂基本知識的認知以及對開設該課程的基本態度進行調查;針對老師們設計的問卷主要是了解老師們作為學生時對室內樂的接觸、認同的態度,以及對室內樂在國內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個人見解設計的開放性問卷。
在此次問卷調查中,我們選擇了本科三個年級的五個班(162名)和研究生一個班(10名)共172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音樂理論、作曲方向占10.5%,剩余89.5%的同學都是音樂表演和音樂教育的聲樂、器樂方向學生。當問到“是否認為音樂專業的學生都有必要學習《重奏/重唱》課程”時,有87.8%的同學認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面對“你認為《重奏/重唱》課程對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哪些方面可能會起到怎樣的作用”時,大家的回答從提高視唱練耳能力到提升自我審美、從提高專業技能到增強團隊意識、從有利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到增強舞臺經驗等等,我們從以上學生做出的回答可以發現:學生知道并愿意接受音樂重奏/重唱課程的學習,他們認為學習這門課程或者說具備這項能力很重要,認為這是一門綜合的課程,對他們的作用也是全方位的。
我們對教師進行隨機問卷調查,其中7名是技能專職(演唱、演奏)教師,4名是理論專職(理論、作曲、音樂制作)教師。他們首先是100%的贊同開設《重奏、重唱》課。技能專職教師都表示曾參加過不同形式、不同人數的重奏重唱(合奏合唱)的排練。合作與聆聽的能力是老師們關于“對學習和實踐的意義”與“最難的環節”兩個問題回答最多的詞。面對“最大的收獲”這一問題時,老師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總結如下:室內樂這種以重奏、重唱為演出形式的音樂類型,首先體現了音樂家們的終極修養模式,其次通過嚴謹、刻苦的練習與磨合,以成員之間形成的默契來最終幫助演奏者和聽眾更深入的理解和表現音樂的真實內涵,最后通過作品的逐步呈現,演奏者和聽眾的審美需求都獲得了不同的滿足。
我們4名理論專職教師,其中兩名是理論教師,另外兩名是作曲、音樂制作教師。由于他們的視角與專業技能教師不一樣,因此問卷的設計也多從創作與體材、社會認知度等方向進行。兩位教師的音樂創作領域是器樂與聲樂兼有。根據市場需求器樂創作是位處第一的。由于藝術歌曲這種聲樂體裁能比較好的體現室內樂的創作思維,因此也被認為是室內樂聲樂的優秀表現形式。對于藝術歌曲的創作,兩位教師都認為具有一定的難度,但這種體裁又是專業音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何將室內樂聲樂在藝術類專業高校中推進,藝術歌曲和聲樂重唱曲就是最好的教學內容。
用室內樂訓練的方法,通過演唱室內樂聲樂作品(以藝術歌曲和重唱曲為主要內容)和對作品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分解(和聲、復調、曲式等)、分析、整合、再認知,使學生由之前的感性認知作品逐步進入到“以感性帶理性、以理性促感性”的認知階段,最終建立起多聲部思維能力。也可以這樣說,它集中了所有開設的理論基礎課程,它是“鮮活”的理性認知,同時也是人們對這些理性認知的集中感性呈現。
往大了說,這門課程開設的目標和任務,主要就是培養學生們多聲部思維能力。準確地講就是,用西方音樂的思維模式去認識西方音樂、理解西方音樂、學習西方音樂、再現西方音樂和闡釋西方音樂。同時這種思維方式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一個西方的視角,我相信在全球范圍內不止有這一種音樂思維方式,但我們具備了這種能力,就多掌握了一個方法、一個工具,為我們將來去認知和學習不同的音樂文化時又多了一種思路。往小了說,就是要求學生們將學習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融會貫通的運用在自己的藝術實踐領域中并引導自己繼續前進、發展與完善。
目前筆者認為,室內樂聲樂課程的開設最好放在碩士研究生階段。我們要考慮到這個階段已經和本科階段的學習有了很大的區別。在一個班有文碩和藝碩,大家可以以班為單位組成一個班級室內樂藝術組,在這個大的“組”里,同學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與喜好自由結合成最少五、六個人一組的室內樂藝術小組(可以是器樂與器樂、聲樂與器樂、聲樂與聲樂,并且每一組都要有一至兩名理論專業同學的加入)。學生們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專業學習之外,平時更多的時間應該是放在對作品的研究和排練上,我們完全贊同教師們也加入其中參與排練與演出、考核。關于教材方面,室內樂聲樂主要以優秀的藝術歌曲和重唱曲作為課程的具體內容和教學載體。對于學生們來說除了唱下來還必須有相關理論分析的內容,這個就要靠每個“小組”平時的學習來完成了,由每組的理論方向同學帶領大家完成。學期考核主要就是以室內樂音樂會的形式呈現,而考核內容除了看個人完成情況,還要將作品的藝術性、團隊每個人的合作、協調作為考核的重點,時間充分的情況下,也可以對作品進行演示性講解。
室內樂聲樂教學是我們傳統聲樂教學的有益補充,將聲樂教學同室內樂聯系起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有效、有趣、有意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既具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既能獨當一面又能與他人共事合作,不正是我們這些從事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們一心想要培養出的人才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室內樂聲樂也將同室內樂器樂一樣既能發揮著它獨有的藝術魅力又能為我們提供高效的培養模式與思維模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大限度地發現、挖掘出更有益的教學方法為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培養出更多更好優秀的聲樂人才!
[1]樊祖蔭.中國多聲部民歌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
[2]孫立萍,肖勇.新疆藝術學院教學改革之音樂系室內樂課程的構想與建設[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3(03).
G642
A
此論文為2014年度新疆音樂與舞蹈研究中心課題“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室內樂課程構想與建設”(項目編號:XJEDU060114C02)的階段性成果。
裴曉琦(1977—),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