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天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不再似以前一樣,只要照搬書本,會做題會考試就行,現在學習必須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通過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應該從身邊出發,聯系生活中的實際,理解、應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不讓知識僅流于書本,而是發揮出實際的功用,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讓生活更美好。
關鍵詞:高中 數學知識 生活 應用
對于高中生而言,數學是一道不得不攻克的難關,傳統的學習方法就是認真聽老師講解,然后不斷刷題,這樣就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但是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這種方法已經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同學們一定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理解相關知識點,這樣才能學得更好。很多同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覺得很難,然后越是覺得難學習效果就越差,甚至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之中,怎樣提高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習可以有更理想的效果,是同學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關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幾乎到處都可以用到數學知識,如在學習排列組合的時候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山東師范大學管教授曾提出的中國郵路問題,也可以說是歐拉回路的一個變種,郵差每天送很多的信,跑過很多的街道,有時一天可能要重復跑同一條街,那么怎樣才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力氣,最短的路程送完所有的信呢?這就涉及到了“排列組合”的知識?,F在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行業迎來的新的發展時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快遞員每日的工作中,根據地址規劃好每天送貨的時間和路線,將可以更快更好的將快遞送到每一個客戶的手中。
二、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
很多數學知識都是通過不斷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如果仔細觀察就會在生活中發現很多數學知識的原型,當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找到具象的現實,就會發現數學其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大家帶著興趣學習,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在學習空間幾何的時候,各種正方體、長方體、球體等在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實物,可以觀察魔方、鞋盒、課桌、筆筒、籃球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物件具化數學中抽象的知識,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印證,讓同學們可以更容易理解,學習的效果更好。
三、數學知識指導生活
數學知識由生活中總結而是來,又指導人們生活,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每一個做生意的人,都不可能離開數學知識的指導。比如圣誕節前夜的蘋果,在那一天,打上漂亮的包裝,就成了平安果,價格比尋常時間要貴好幾倍,平日里八九元一斤的蘋果,在平安夜可以賣到十元一個。有些人看到了這個商機,在平安夜前購進大量的蘋果,進行精美的包裝以后在平安夜售出,可是,只要圣誕節一過,蘋果價格會快速回落,恢復到原來的價格。如果采購的蘋果數量太多,遠遠超過銷售的數量,就會發生虧損,因此,怎樣把握蘋果的進貨數量,才能取得利潤更大化,就可以利用數學知識中的“離散型隨機變量均值和方差”來進行計算。
四、用生活中的實踐經驗解決數學中的難點問題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中,因為每個同學思考的出發點不一樣,對同一知識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如果把生活中的實踐經驗應用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增強學習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點線面位置關系”的時候,因為有的學生空間想象力不是很強,不能很好的理解空間幾何的問題,而這種位置關系就在我們生活的周邊,稍用心觀察就隨處可見,如“線與線的位置關系”就是墻與墻沿的關系;“平形的面與面的關系”就是地面與天花板之間的關系,以此類推,就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具體實例,同學們看多了,自然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影像,從而在學習的時候變得更加容易理解。
五、以生活中的實例來學習數學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生活化的實例,只要細心觀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數學現象。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深刻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價值。比如在學習數列的時候,可以看保險、證券、貸款、人口與資源分配等實例,這些熟悉的例子,可以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枯燥的數學理論,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六、結語
現在中學生學習數學,不應該再生搬硬套公式,也不是進行大量的題海戰術就可以學好的,大家應該在實際生活中結合所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積極主動的建立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學習只有從現實生活出發,再進行總結歸納,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徹,通過現象發現數學的本質。我們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在生活中更好的綜合應用,為實際生活解決問題,而當越來越多的問題通過我們努力學習而得到解決時,就會發現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反過來也可以讓同學們的數學學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柳宇昂.淺析高中數學學習在生活應用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07):144
[2] 范月妍.關于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探微[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11):14
[3] 吳潤民.淺析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8):5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