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之間聯系的主渠道和“鋪路石”。高效的課堂教學總是以“設問——求解——反思——新問”為思維訓練主線的。對同一個知識點如何進行提問,教學效果卻大不一樣,把握課堂提問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課堂提問 技巧 藝術 有效
“提問得好即教得好”西方學者德加默的這一觀點,道出了提問在課堂有效教學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數學課堂提問要運用哪些“給力”策略呢?
一、啟發誘導,使學生會問
小學生天生具有好奇心的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時候不是學生不敢問也不是他們不想問,而是應為他們把握不住問題的重點和要點,不知道該如何“問”,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啟發誘導,使學生會問。
(1)教會學生常用的提問方法。讓學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提問句型,如側重于理解尋求原因的問題應用“為什么”,側重于知識的問題應用“是什么”,應用型的問題應該用“怎么辦”有效教學,而評價性的問題則應用“好不好”,“怎么樣”等等。通過這些常用提問方法的講解,學生在遇到疑問的時候就知道該怎么去問了。
(2)使學生了解數學教學各階段的重點。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重點,不僅要老師自己知道每一單元,每一小節,每一節課的重難點,還要在課堂上充分的體現出來,使學生明白、清楚,從而使他們清楚他們所應思考的角度和問題,為更好的提出疑問打好基礎。當然,我們在教學中也不能為了問題而提問題,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和思維方式及問題意識,為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基礎。
二、老師提問的方法
1.溝通式提問
溝通式提問就是抓住知識的本質與核心,圍繞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進行提問,讓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這種提問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泛性。例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歸納定義后,教師讓學生回憶“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提出這樣的問題:
提問一:商不變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與比的基本性質相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提問二:根據“除法、分數、比的關系”,再聯系商不變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說明比的基本性質?
這樣的問題不僅揭示了除法、分數、比之間的內在關系,溝通了除法、分數、比之間的聯系,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2.漸進式提問
漸進式提問就是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入和繼續,這種提問方式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例如,教學“小數乘法”,推導小數乘以小數計算法則的過程,可以這樣漸進提問:
提問一:小數乘以整數和整數乘以小數時,是怎樣把小數變成整數的,積的小數點是怎樣確定的?
提問二:小數乘以小數怎樣使兩個小數都變成整數,積發生什么變化,要使積保持不變,應該如何處理積的小數點?
提問三:根據剛才的計算過程,說一說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法則?
這三個問題層層深入,使要解決的問題簡單明了。
3、探究式提問
這種提問是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如比較、聯想、推理等,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啟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激發創新意識。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認圖形”時,要求知道長方形、正方形、
另外,還可以用發散式提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三、老師提問的技巧
1、讓問題情境化、動態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小學生來說,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一種苦役。很難想象,當他們對學習毫無興趣時,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而數學知識的呈現又是抽象的、靜態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要善于創設情境,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2、讓提問形式多樣化
課堂提問可以根據問題的內容和性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問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1)導趣設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2)布懸設問,誘發學生的直接興趣;3)梯度設問,化難為易。有些問題,由于難點較集中,教師就應當為學生設置思維的“階梯”,初問淺顯,學生正確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學的難點分化瓦解,逐漸達到預設的目的;4)巧變設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一個問題往往有多角透視度,能從不同的角度去透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提問語言精練、明確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學“20÷5”時,老師提問:“20是什么數?”學生回答可以是:“20是個兩位數”、“20是個大于19的數”、“20是個偶數”等等。原因就在于提問含糊不清。若老師問:“20在這個除法算式中,我們稱它是什么數?”學生就不難做出正確的回答。所以,提問內容、要求、范圍、措辭都應力求準確,這是保證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前提。
4、提問難度適當
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給學生提供一點思考的空間,學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超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也會造成學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設計問題。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使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時還應考慮課堂上的大部分學生弄清所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必要時間,以保證提問的有效性,通過提問和回答的過程對學習內容增進理解。
總之,好的課堂提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提問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只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研究,用心體會,認真總結,取長補短,才能使課堂提問真正發揮它的正面作用,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5
[2]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84.
[3] 周軍.教學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1.
作者簡介:羅開全(1966.12—),男,四川省蒼溪人,現有職稱:一級教師,多次被學校、鎮政府評為模范班主任、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現任教于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云峰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