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追溯體系大力推進安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工作
安陽縣農業局農產品檢測中心 王秀峰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尤為重要的問題。為確保人民生活安全,積極做好全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安陽縣深入貫徹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政同責,四個最嚴”的要求,安陽縣于2016年6月13—27日開展了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該活動的主題是“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同時,安陽縣將針對源頭控制這一重點監管問題啟動“開展專家答疑、展板宣傳、發放宣傳資料開展公開承諾行動、開展實驗室公眾開放日”宣傳體驗等一系列“接地氣”的活動,確保源頭控制,打造追溯體系。
包裝不合格、品質不合格、添加劑超量、使用農藥種類、劑量以及食品生產、流通過程中會不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如果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責任在哪個環節?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可回答上述問題。 追溯體系建設是采集記錄產品從種植到采取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生產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提供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通過提取生產加工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從源頭保證食品安全。
2011年,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中央平臺正式開通,隨后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中央平臺開通,肉、菜、酒等產品已被納入全國性的流通追溯體系。隨著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95號文),使追溯體系建設進入全新階段。“十二五”期間,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圍繞食用農產品、食品等重要產品,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追溯體系,取得積極進展。 隨著中央層面的試點工作基本結束,目前追溯體系建設工作重心正在從中央向地方、從政府向企業、從企業向消費者層層下移。在這一背景下,全民參與對打造流通追溯體系、構建食品安全網絡尤為重要。 房愛卿指出:“追溯體系關系食品安全,是一項民生工程,要加大力度,進一步增加品種,擴大覆蓋范圍。”各地要將追溯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公益事業,加強統籌協調和制度標準建設,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
安陽縣作為一個農業生產縣,種植業和養殖業基地繁多而零散,監管工作尤為重要,在農業投入品監管、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特別是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過程中,注重經營主體培育,注重標準化生產、注重產業化發展、注重生產過程信息化監管,農產品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基于安陽縣農業集約化、企業化、組織化、標準化和智能化都發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基礎上提出的。截至2016年10月,安陽縣通過省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16個,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產品18個,全縣設施農業面積近0.61萬 hm2,農業主體和蔬菜專業合作社38家,“三位一體”新型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正常。因此,安陽縣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具有了產業、規模、技術、服務等各方面的先行條件。
為提高安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效率,加強薄弱環節建設,根據國務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新要求,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思路、新機制、新舉措和新成效,使全縣的食品安全工作與國家食品安全工作緊密接軌,安陽縣于2016年5月開始招標工作,到9月上旬已對部分園區安裝完畢,同時還對園區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進行了現場培訓,于10月底正式順利驗收并投入運行,推進了這項工作的實施。
為保證這次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的成效,還及時印制了《禁限用農藥名錄》《農產品質量安全手冊》及相關的科普讀物共3萬份,并組織農業執法大隊、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到集市、園區進行宣傳,共出動宣傳車輛86輛次,印制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條幅100條,發放宣傳資料2萬份。通過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懂得了哪些農產品可以放心食用,提高了安全消費知識,推進了追溯體系平臺建設,使各相關農產品生產園區和各農業部門進一步明確了任務和責任,強化了法治觀念及信息公開的推進,同時也增強了社會監督意識,提高了維權能力,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了濃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氛圍,引導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及從業者提高質量安全第一,責任意識和道德誠信意識。追溯體系的建設讓廣大人民都可以做到明明白白的放心消費,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我國農產品發展的趨勢、相關安全知識,同時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實時可靠的質量信息,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所在,也是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生活,也能夠為農產品附加值提高、品牌化提升和農產品安全的日常監管提供系統性保障,更能夠為區域產業發展創造機遇,為安陽縣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平安安陽縣”“和諧安陽縣”的建設奠定了極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