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飛,邱聰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海門226103)
堅持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
顧云飛,邱聰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海門22610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科技部等16個部門共同編制了《十三五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規劃指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5年56%達到2020年的60%”,而我們江蘇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高于全國八個百分點,這得利于用科技發展農業這一抓手。
省委書記李強在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7年2月7日,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李強又強調實現省黨代會提出的“兩聚一高”奮斗目標,重中之重的是要抓好創新、富民、生態、社會穩定等工作。創新是引領轉型發展的“牛鼻子”……要燃旺“創新之火”,2017年省委1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強調:著力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農業轉型升級。
江蘇省農委吳沛良主任一再強調“科技創新成為江蘇現代農業發展第一驅動力”。《江蘇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把踐行創新發展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理念。江蘇省財政廳、科技廳等部門一直把科技農業作為重點扶持和引導對象,農業要發展須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可以說,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沒有今天的農業、農村和農民,也就沒有我們高度安全化、科學化、智能化、集約化、節能化的畜牧業。
我公司是首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產業規模列同行江蘇第一、全國第四。我們圍繞科技創新激活內生動力,成為全國家禽行業公認的科技型領軍企業。
“十二五”開局以來,我公司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項目為抓手,以平臺建設為載體,堅持走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道路,使產業得到迅速擴張,實現了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1 技術創新引領行業我公司技術創新績效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以來,我們獨創性提出四高四低可追溯可復制的“生態高效,服務帶動型”質量經營管理模式,使公司的產品各項主要技術指標高于同行業水平,達到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先進的質量管理技術被國內同行譽為“京海養雞法”在國內廣泛推廣,也被美國育種公司攝制成多媒體,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企業的質量管理提檔升級工程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被農業部確定為“中國白羽肉雞質量建設典范”和“全國肉雞產業轉型升級典型”在全國推廣。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兩次視察京海,并題詞“面向市場、依靠科技、打造品牌、帶動農戶”。由于業績突出,公司先后被評為海門市、南通市市長質量獎和江蘇省質量獎,2017年已申報了中國質量獎并已經進入第二輪評審階段。
1.2 科技成果稱霸行業十二五期間,多年的創新超越奠定了豐富的知識產權成果,形成動植物新品種權1項,各類專利26項,發表專業論文351篇,編著農技用書2本,商標權保護全面,知識產權成果超越了行業水平。京海黃雞是《畜牧法》頒布以來我國首個通過國家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的優質雞新品種,也是我國唯一一個以企業命名的家禽品種,它的成功培育在我國家禽育種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此外,“優質肉雞新品種京海黃雞培育及其遺傳基礎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級新品種京海黃雞的培育與分子設計輔助育種”獲2016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蘇白羽肉雞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獲2011年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等。
1.3 人才團隊領軍行業企業通過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江蘇省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和江蘇省綠色禽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四大科研平臺,匯聚了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組成了企業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團隊。目前公司共有博士生2人,碩士8人,本科生72人,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職稱17人,中級職稱27人;其中1人享受國務院特貼,1人被農業部聘為第九屆科技委員會委員,2人入選省333人才培育工程,2人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被省政府授予首批產業教授,1人被省委組織部授予首批科技型企業家。
今后幾年是加速經濟發展的機遇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爬坡期,也是我們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突破期。我們將認真總結“十二五”期間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揚長避短,開拓前進,實施三大戰略,促使企業實現新的發展。
2.1 一是大力實施產業轉型戰略
2.1.1 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白羽肉種雞是我公司的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今后要繼續發揮我公司在全國白羽肉雞行業內規模領先、技術領先、質量領先的優勢,抓好改造提升,實現規模擴容、技術創新、質量提升、競爭力增強四大變化,使公司真正能成為中國白羽肉雞領軍企業。
2.1.2 努力壯大新興產業繼續搞好京海黃雞配套系培育與產業化開發,在力爭盡快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的基礎上,加快推廣,擴大市場,形成新的產業。同時,加快新型食品研究開發。計劃在一、二年內,開發出能保持傳統風味和質構的系列雞肉食品。
2.1.3 著力推進肉雞生態養殖的完善與提高我們將公司內部的生態養殖模式與技術,以項目的形式向外進行輻射,并將養殖業同種植業、水產業、園藝業結合,形成更長的產業鏈條和完整的資源循環利用模式。
2.2 二是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一方面,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增強產學研的深層次結合,在新品種培育、新飼料研發、新技術研究等領域力爭有所突破;另一方面,繼續加強人才資源開發,大力培養優秀人才,通過完善人才政策,建立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制度,把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到一個新的水平。
2.3 三是大力實施資本運作戰略產業要發展,資金是關鍵。因此,要進一步增加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吸納大財團、民間資本、金融信貸資本及境外資本對企業的投入,增強企業造血功能,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并存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力爭利用3~5年時間進入資本市場,促使企業經濟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跨越發展。
加強產學研合作,激活科技創新動力,著力突破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難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3.1 圍繞養殖全產業鏈推進科技創新,實現養殖業轉型升級建議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有效整合凝聚全省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圍繞養殖全產業鏈推進科技創新,以盡快實現養殖業的轉型升級。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鼓勵“機器換人”,快速推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龍頭企業(集團)的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形成創新聯盟,推進協同創新,拓展引才引智渠道,營造企業創新的良好氛圍。
3.2 鼓勵自主創新,增強畜禽新品種培育能力品種創新是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動力。2011年省政府下達《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要努力培育一批具有重大突破性的優良新品種和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提升我省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種業企業競爭力”。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優良特性,加強品種創新,以大型種畜禽生產經營企業為載體,發揮教學、科研、推廣單位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推動建立具有地方特點的畜禽品種創新體系,形成品種培育-規模制種-推廣利用的長效機制。
3.3 加大畜禽廢棄物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規模化養殖水平顯著提高,保障了肉蛋奶供給,但大量養殖廢棄物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另外,隨著養殖業的發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義不容辭、刻不容緩的課題。建議政府加大在畜禽糞便轉化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領域的科技創新投入,提高企業在廢棄物綜合利用方面的積極性。
農業部:歐洲“毒雞蛋”未進入內地市場
農業部近日表示,歐洲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雞蛋產品獲得中國政府的進口準入,歐洲受氟蟲腈污染的雞蛋沒有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表示,近期歐洲發生雞蛋受氟蟲腈污染事件受到多部門關注,受污染雞蛋沒有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歐洲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雞蛋產品獲得中國政府的進口準入,也就是說,沒有歐洲的雞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沒有輸入性風險。“氟蟲腈”本身是一種農藥,不是獸藥。它屬于中等毒性,主要用于地下害蟲和衛生殺蟲滅蚊。我們國家對農藥的管理,依照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非常嚴格,明文規定嚴禁“氟蟲腈”用于家禽養殖業。”
合法合規使用的農獸藥同樣可能產生殘留,但有殘留并不意味著不安全,關鍵要看殘留的量值是否超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廣德福介紹,我國的農獸藥殘留限量值經過科學實驗和風險評估,并設定了100倍的安全閾值,標準限量值通常為風險評估安全值的1%,非常嚴格,“目前,我國共制定了6000多項農獸藥殘留標準,基本覆蓋我國常用農藥獸藥品種和主要食品農產品種類。下一步,我們初步打算每年新制定農藥殘留標準1000項,獸藥殘留標準100項,爭取早日實現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
F270.7
A
1673-1085(2017)09-0053-03
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