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彥博
(內蒙古通遼實驗中學2014級23班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節能減排 從我做起
白彥博
(內蒙古通遼實驗中學2014級23班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改革開放和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使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駛上了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樓房越蓋越高,汽車越來越多,馬路越修越寬,城市越來越大……。當我們為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而倍感欣喜的時候,我們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了資源的日益缺乏和環境的日益惡化,綠色越來越少,污染卻越來越嚴重,并且這種壓力與日俱增。
2006年共有522個城市開展了空氣質量監測,其中空氣質量為一級的城市只有22個,占4.2%。2006年,全國開展酸雨監測的696個城市中,357個城市出現酸雨,占51.3%。四大海域中,部分海域富營養化嚴重,赤潮頻發。這樣的狀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改變,勢必會爆發可怕的生態危機,而一旦它的爆發超出了人類控制的極限,其后果不堪想象。
為切實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我國已先后頒布了10多部環境保護的相關法規,200多項環境標準,并將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了我國的政府行為。2007年6月12日,國務院成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掛帥任組長。2013年7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辦發[2013]72號文件,重新調整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自掛帥任組長,并對節能減排工作制訂了重大戰略、決策、方針、政策。各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陸續實施,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顯著。但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數據表明,中國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并嚴重影響著百姓的生活質量。
也許有人會說,節能減排,應該是政府和企業關注的事,似乎和我們學生無關。但筆者要提醒大家的是:節能減排,人人有責!作為一名高中生,也是身處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加入到節能減排的行列。我們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F實生活中,我們要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粒糧食;生活垃圾的合理處理,廢舊電池的合理回收,對校園及其他公共綠地的愛護,對身邊有損環保現象的勸阻……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對環保的責任。
一是節約電能。使用高效節能燈,做到人走燈滅;不用電器時切斷或關掉電源,防止待機空耗;樓層不高,上下樓走樓梯;夏季不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非用空調不可時,溫度最高不超過26℃。二是節約水資源。把洗手、洗衣服等生活用水收集起來循環使用擦地板、沖廁所;用洗菜的水澆花,淘米水洗碗筷、擦桌子等。三是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還能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產生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
作為高中生,我們要做好節能減排的宣傳工作。一是在校內院墻、走廊、黑板書寫和懸掛節能減排宣傳標語和宣傳畫,制作宣傳櫥窗,定期更換內容;編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專題校報,開辦專題校園廣播、組織專題演講會等形式宣講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知識。二是走上社會當義務宣傳員,組織節能減排、綠色環保行動志愿者活動。如開展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統計調查活動,監測身邊河流水質和空氣質量,拾撿白色垃圾活動等。三是結合每年的植樹節和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等契機,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種花種草社會實踐活動,邀請專家學者進課堂進行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專題講座,走上街頭,進社區,進企業大力宣傳節能減排的意義。
我們出行盡可能的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汽車或拼車,轉告家人盡量少開私家車。買菜、購物盡可能的帶手提兜,不用塑料包裝袋;就餐盡可能的多用消毒的餐具,不用一次性的餐具,如一次性筷子和紙杯。另外,垃圾分類可以有效的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拆解回收。家里可以準備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收集廢紙、塑料、包裝盒等,每天對垃圾分類分類處理,對有回收價值的垃圾盡量做到“變廢為寶”。
總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和適度消費觀,養成節能環保習慣,營造節能環保的氛圍,形成節能環保風尚,讓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和節能環保的美德自覺地貫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保護我們的地球,讓天更藍,水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