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新
(西峽縣木寨林場河南西峽474550)
杏樹播種育苗技術要點
張同新
(西峽縣木寨林場河南西峽474550)
杏樹早春開花,先花后葉,極具觀賞性,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廣泛。本文詳細介紹了杏樹的播種育苗技術。
杏樹;播種;栽培
杏樹在生產上一般采用播種繁殖,采用種子繁殖的杏苗,主要用于山區和沙荒地帶營造水土保持林或培育嫁接良種杏樹所需要的砧木。
杏樹苗木繁育砧木可分為共砧和異砧。共砧有山杏和普通杏,山杏做砧木,可以提高苗木的抗旱和抗寒力,而且有矮化作用;普通杏做砧木,因樹體高大,枝干粗壯,開始結果和進入盛果期稍晚,但壽命長。異砧有山桃、李、梅、榆葉梅等作砧木,但多數表現嫁接親合力弱,成活率低,有的雖能成活,但因愈合不好,不久即夭折。因此,生產上多數采用山杏做砧木。
采種母樹要求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種子要完全成熟(未完熟的種子因養分不足,種胚發育不完全,發芽率低,生長勢弱)。采收期一般在6~7月,當全樹果實90%以上已經變黃,部分果實開始自然開裂、露出杏核時,可以全部采集。果實采回后應立即人工剝出杏核。如果量大,可將杏果堆積一起使果肉軟化后(在堆積期間注意每天翻動,防止溫度過高造成種子失去生活力),放入水中沖洗,去除碎果肉和雜質,取出杏核。或者將軟化的杏果肉搗碎,風干,去除碎肉和雜質;把收取的杏核攤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待充分干燥后,貯存在干燥、通風的地方。
杏核外殼堅硬,不易破裂,在播種前需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方法主要有沙藏催芽和浸種催芽。①沙藏。入冬前將種子進行沙藏。選擇背陰高燥地方,挖深60cm、寬1m、長由種子量決定的坑,坑底先鋪一層15cm的沙,再將1份種子和2份濕沙混合均勻后,放入坑內進行沙藏。坑的上部覆蓋20cm厚的濕沙,再覆土高于地面呈饅頭狀,厚度為10~20cm。山杏種子殼較厚,沙藏時間一般在3個月以上。②浸種。在播種前20d左右,大約在3月上中旬,把經過挑選的杏核種子倒入80℃~100℃的熱水中,邊倒邊攪動,約20min后撈出,放入冷水中浸泡2晝夜,每天換水1次;撈出后,與2~3倍種子量的細河沙或濕鋸末攪拌在一起,置于25℃~30℃條件下進行高溫催芽(在溫室催芽效果更好),待杏核有70%以上裂嘴時,即可播種。
杏樹喜光,耐旱,不耐水澇,適應性強,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堿性土上甚至在巖縫中都能生長。因此,圃地應選擇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杏苗對肥水反應很敏感。杏樹不宜連作,在種過杏樹、桃樹、李樹和櫻桃等核果類果樹的地方,不可再育杏苗,否則易造成苗木生長細弱,易患病害,使苗木大量死亡。育苗地要深翻,可促進苗木根系發育,熟化土壤、保持土壤水分。深翻一般在秋天進行,我國北方多數在立冬前后,深度應在20cm以上。同時,結合深翻施入底肥。底肥應以農家肥為主,施肥量5000kg/667m2。
可分春播和秋播。①春播:春季土壤解凍以后,用經過催芽處理的種子,在整好的地上開溝點播。行距30cm左右,播種深度一般10~15cm為宜,播種量25~40kg/667m2,播幅采用寬窄行,即每兩行留一空行。②秋播:種子可以不必進行催芽處理,在秋末土壤封凍以前,直接播在整好的地里。播種深度10cm左右,播后覆土鎮壓,臨封凍時灌1次凍水。如覆蓋地膜,應將地膜四周和中間用土壓實,防止大風刮裂。播種量30~40kg/667m2。
幼苗出齊后,在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及早去除小苗、弱苗、病苗。當苗長出5~6片葉,苗高約25cm時進行第二次間苗,也就是定苗,其原則是去弱留強,苗距保留約15cm。第二次間苗以后,隨著溫度的升高,幼苗進入迅速生長的時期,因此,要注意加強苗期的管理,做到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適當的濕度。幼苗生長前期要少灌水,以防苗木徒長和病害的發生。灌水時要適量,圃地不要有積水。雨季少灌水,灌水或雨后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止土壤表面板結。中耕時要淺耕,以防觸傷幼苗的根系。根據土壤肥力,酌情施入氮肥,以促生長。
[1]普崇連.杏樹高產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
[2]劉洪寶,譚秀禮.杏樹快速育苗技術[J].山西果樹,199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