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民
(贊皇縣農業畜牧局河北贊皇051230)
谷子高產栽培技術
楊愛民
(贊皇縣農業畜牧局河北贊皇051230)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對小米的需求不斷增加,谷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谷子是贊皇縣主要特色雜糧作物,也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優勢作物,所以對谷子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重茬的谷子病蟲害嚴重,如白發病、黑穗病、谷瘟及鉆心蟲嚴重危害。重茬造成土壤上層養分片面消耗,導致谷子生理上早衰、早枯、秕谷增加,產量下降。谷子壟作一般3~4年。谷子前茬最好是豆類、綠肥,其次玉米、高粱薯類等作物。
谷子籽粒細小,發芽頂土能力弱,必須在墑情充足、疏松細碎的土壤上才易出苗。因此前作收獲后應及時深翻充分接納秋冬雨雪。積蓄底墑,開春解凍后及早淺耕耙耢。精細整地,保護土壤水分。
3.1 根據品種特征特性、灌溉條件及土壤肥力選擇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必須因地制宜地選用良種,才能充分發揮其增產效果。
3.2 曬種。播前一周將谷種在太陽下曬2~3d,以殺死病菌,減少病源并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3.3 選種。播前用清水洗種3~5次,漂出秕谷和草籽,提高種子發芽率。藥劑拌種,可用50%辛硫磷乳液悶種以防地下害蟲,藥∶水∶種比例為1∶40~50∶500~600。防治白發病、黑穗病可用20%萎秀靈乳劑或20%粉銹寧乳劑按種子量的0.3%~0.5%拌種。
4.1 基肥。施肥量要根據產量確定,畝產400~500kg,應施優質農家肥5000kg以上,還應增施30~50kg磷肥;畝產200~300kg,應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kg,磷肥25kg。
4.2 種肥。在播種時施于種子附近,主要是復合肥和氮肥,施肥后應淺摟地以防燒芽。因谷子苗期對養分要求很少,種肥用量不宜過多,每畝硫銨以2.5kg為宜,尿素1kg為宜,復合肥3~5kg為宜,農家肥也應適量。
4.3 追肥。追肥增產作用最大的時期是在谷子的孕穗—抽穗階段需要追施速效氮素化肥、磷肥或經過腐熟的農家肥。拔節后到孕穗期結合培土和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5~16kg、硫酸鉀1~1.5kg。灌漿期每畝用2%的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50~60kg葉面噴施;齊穗前7d,用300~400mg/kg濃度的硼酸溶液100kg葉面噴灑,間隔10d可再噴1次。高產田不加尿素,只噴磷、硼液肥。
4.4 播種。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耕作制度和谷子品種的特性確定。河北省春谷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夏谷播期均在夏收后的6月中旬左右。播種量應根據種子質量、墑情、播種方法來定,以一次保全苗、幼苗分布均勻為原則,一般每畝用種1kg左右。谷子播種深度以3~5cm為宜,播后鎮壓使種子緊貼土壤,以利種子吸水發芽。在干旱少雨情況下可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播種方法應采用條播,播后鎮壓,行距30~45cm。
5.1 苗期管理。及早疏苗、晚定苗、查苗補種、保全苗為原則。在4~5片葉時先疏1次苗,留苗量是計劃數的3倍左右,6~7葉時再根據密度定苗。對生長過旺的谷子,在3~5葉時壓青蹲苗、控制水肥或深中耕,促進根系發育,提高谷子抗倒伏能力。
5.2 灌溉與排水。播前灌水有利于全苗,苗期不灌水,拔節期灌水能促進植株增長和細穗分化,孕穗、抽穗期灌水有利于抽穗的幼穗發育,灌漿期灌水有利于籽粒形成。谷子生長后期怕澇,在谷田應設置排水溝渠,避免地表積水。
5.3 中耕與除草。中耕可以松土、除草相結合,為谷子的發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大多進行3~4次中耕,幼苗期中耕結合間苗或在定苗后進行;拔節期中耕結合追肥、澆水進行谷子淺培土,孕穗期中耕結合除草進行高培土,谷田主要有谷莠子、莧菜等雜草,其防治以秋冬耕翻、輪作倒茬為主,播種前噴施除草劑滅草,田間雜草通過及時中耕除草消除。
5.4 后期管理。谷子抽穗以后既怕旱又怕澇,應注意防旱保持地面濕潤,缺水嚴重時要適量澆水,大雨過后注意排澇,生育后期應控制氮肥施用,防止莖葉瘋長和貪青晚熟,同時謹防谷子倒伏。
5.5 病害防治。谷子主要病害為白發病、黑穗病、紅葉病,其防治原則為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以農業、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其防治方法為選用抗病品種,選留無病種子,拔除病株、燒毀或深埋,春谷應適當晚播,使用瑞毒霉、拌種雙、甲基異硫磷等農藥對種子進行拌種、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