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茹 程雪峰 和曉科 牛改霞
(河南省輝縣市林業局河南輝縣453600)
楊樹炭疽病和煤污病的發生與防治
常茹 程雪峰 和曉科 牛改霞
(河南省輝縣市林業局河南輝縣453600)
楊樹炭疽病危害楊樹枝、葉,可導致葉面焦枯,提早落葉,嫩枝枯死,嚴重影響幼樹的高生長;煤污病危害楊樹幼樹和幼苗,發病后影響幼樹和苗木的光合作用,嚴重時可使葉片落光,頂梢枯萎,導致植株死亡。本文介紹了楊樹這兩種病害的病原、癥狀及發生規律,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
楊樹;炭疽病;煤污病;發生和防治
楊樹炭疽病和煤污病是楊樹的重要病害。楊樹炭疽病是楊樹枝、葉上的常見病害,尤其是1年生插條苗被害率高,受害植株葉片早落、枝梢干枯,影響樹木生長。煤污病危害楊樹幼樹和幼苗,嚴重時可使葉片落光,頂梢枯萎,導致植株死亡。在苗木生產上,需注意這兩種病害的防治,以減少林農經濟損失。
該病是楊樹枝、葉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導致葉面焦枯,提早落葉,嫩枝枯死。頂梢受害后,嚴重影響幼樹的生長。尤其是苗木和幼樹,受害更為嚴重。
1.1 病原及癥狀。該病病原菌屬子囊菌綱,球殼目,小叢殼屬。枝梢上發病初期病斑呈黑色小點,后逐漸擴大為菱形至不規則形黑色病斑;枝梢部中央下陷,邊緣隆起,表皮組織先壞死,韌皮部由黃褐色變為黑褐色而枯死;病健交界處明顯色深、隆起;病斑逐漸擴大繞枝一周時,病部以上枝條枯死;后期病斑中央產生黑色小粒,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葉上病斑初為黑色小點,隨后擴大變成灰色,邊緣呈黑色,病斑大小不一,單個病斑近圓形,連接時呈不規則形,多沿葉緣和葉脈擴展,發展較快,病健交界處明顯;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點為分生孢子盤,當濕度大時,從分生孢子盤中放出粉色分生孢子堆。
1.2 發生規律。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枝或病落葉上越冬,次年春季(3~4月)放出分生孢子,作為次年初期侵染來源。病菌和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外被膠質層,借風雨傳播。在生長季節(6~7月)能進行再次侵染。一般5月開始發病,7月達到高峰,10月停止蔓延。苗木或幼林密度大時,發病嚴重。
1.3 防治措施。一是秋冬季掃集病落葉、剪除病枝燒毀,生長季節及時摘除病葉、病梢,剪掉病枝,不用帶病插條,以減少病原菌。二是應注意耕翻土壤,更換無菌土,或進行土壤消毒。三是加強苗木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抗病力;創造通風透光條件,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病菌傳播侵染,促使植株生長健壯。三是選育抗病品種。四是用0.5%的代森鋅進行防治,效果明顯,并能促進產生愈合組織,對苗木和幼樹沒有藥害。春季展葉前可噴灑2°Be石硫合劑。楊樹生長期噴灑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也可噴1∶1∶160的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500~800倍液。
主要危害楊樹幼樹和幼苗,在楊樹葉、嫩枝和苗莖上形成一層煤煙狀物。煤污病菌可從蚜蟲、介殼蟲等同翅目昆蟲的分泌物中吸取營養,因此其發生常與蚜蟲、介殼蟲有關。發病后影響幼樹和苗木的光合作用,嚴重時可使葉片落光,頂梢枯萎,個別植株死亡。
2.1 病原及癥狀。該病病原菌屬子囊菌綱,座囊菌目,煤炱科,煤炱屬。該病病斑為鉛黑色或煤黑色,形狀和部位都不一定,多發生在葉面。先從葉脈附近發現,繼而向兩側蔓延,最后整個葉面污染,嚴重時葉背外緣也有黑霉菌著生。
2.2 發生規律。病菌以菌絲在病葉或病枝上越冬,借風、雨或昆蟲傳播,煤污菌是腐生的真菌,常生長在有蚜蟲的葉和枝干的皮上,因蚜蟲分泌一種黏液,病菌就生長在有這樣大量外滲物質的葉片上。因此,常常由于苗木或幼樹遭受蚜蟲、介殼蟲等的為害,誘發煤污病。該病因蚜蟲引起比較常見。煤污菌有暗色的孢子、菌絲和子囊孢子,在暗處溫度高、濕度大的地方有利病菌的生長和發展。該病多發生于7月上、中旬,7月下旬迅速蔓延,至9月下旬不再蔓延。
2.3 防治措施。一是加強撫育管理。幼林要適時間伐,使通風透光。在苗圃地和林地及時清理病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病菌傳染源。二是生物防治,加強對蚜蟲、介殼蟲等害蟲的防治,注意保護和利用蚜蟲、介殼蟲等害蟲的天敵。三是藥劑防治,發病前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可控制病害發生。發病初期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代森胺1300倍液和40%樂果2600倍液的混合液;發病嚴重時噴灑50%代森胺1000倍液和40%樂果2000倍液的混合液防治。
[1]陜西省林業研究所.毛白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2]王四清,陳守華.楊樹樹干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村科技,2013(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