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吉偉
(河北省灤平縣林業局林木種苗管理站 河北 灤平 068250)
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管理的措施研究
叢吉偉
(河北省灤平縣林業局林木種苗管理站 河北 灤平 068250)
林木種苗是林木遺傳基因的承載體,是繁衍森林資源的重要基礎,在我國如今建設生態環境的背景下,管控好林木種苗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階段我國在林木種苗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本文就林木種苗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最佳的解決方式。
林木種苗;質量管理;措施研究
目前我國對生態環境的建設非常重視,為了實現未來林木產業的持續發展,在林業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在林木種苗質量管理過程中,因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仍存在諸多問題。
1.1 專業林木種苗質量管理機構不健全。如今林木種苗管理的責任大多都落在了林業工作站、技術推廣站、森林防護站等部門,雖然在具體的工作流程中也明確了各單位管理種苗的職責與義務,并配備了專業的林木種苗管理者,但是林業技術推廣、種苗病蟲害防治、造林護林等工作還是無法落實到實處,無形中降低了林木種苗管理。
1.2 檢測種苗的相關機制有待完善。我國大多數地區都不具備專門檢驗林木種苗的有效機構,大多都是通過管理種苗的執行者兼任檢測種苗質量的職責,同時檢測所需的設備相對比較滯后、檢測技術也比較落后,最終形成了檢測質量的人員不僅要兼任球員還要兼任裁判,根本就無法落實檢驗種苗方面的權威性、獨立性、公正性,在此基礎下,難以確保種苗管理的質量。
1.3 林木種苗管理專業人員嚴重缺失。我國的規范要求,生產種苗的單位必須配有相應的技術管理、檔案管理、質量檢查等崗位,以便對林木種苗生產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管理。然而,許多種苗生產單位并未將這一要求落實,多是技術人員兼任多個職位,而技術人員對于種苗管理專業知識的缺失,最終致使林木種苗質量管理難以高效完成。
針對管理林木種苗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在難以改善客觀因素的基礎上,建議通過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來促進林木種苗管理質量的有效提高。
2.1 嚴格實施檢驗制度。雖然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都不具備獨立的檢驗林木種苗的有關機構,但是可在林業部門內部制定嚴格的檢驗制度。例如,每年招募種苗質量專業管理人員,在春季造林之前檢查種苗的質量,嚴格禁止使用質量不合格的種苗。生產種苗企業在出售苗木時,必須要提前檢驗種苗的質量,確保出售的種苗生長良好、地徑粗壯,對于根部出現生長不良狀況的苗木堅決不予應用,以此來確保苗木進入市場之后的質量合格率。在日常種苗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將管理的具體情況與管理實踐經驗進行結合,并制定出最佳的檢驗質量標準,同時還要提高質量標準的可操作性。總體來講,要想保障林業種苗的質量,必須具備嚴格有效的質量檢測制度。
2.2 強化管理生產種苗的全過程。首先是嚴格控制好種源。將樹苗采種工作提升至法律的高度,主要采集珍稀樹種,并且還要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進行采種工作。所采集的樹種必須要填寫詳細的登記卡,其中包含采種地區、樹種類型、數量、專家鑒定的編號、監督人員的簽名等方面,以此來確保林木在出售時以及再造林中可以明確的進行記錄,從根源上保障林木種苗的質量。其次,搞好林木良種的繁育與選育工作。最后,提高采集林木種子、加工等管理的規范程度。采種的過程也要進行專門監督,并且要搞好登記,標明采集種量、采集時間、采集地點等,苗木在種植之前還要進行相應的發芽試驗以及抽樣檢驗,利用標簽制度加以管理,以便更加有效的保證林木種苗質量。
2.3 強化技術創新,推廣使用新技術。按照當地開發建設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組織林木種苗的培育,搞好選種、引種、改善培育等工作。引種過程需要根據因地制宜的基礎準則來逐漸提高種苗的使用程度。強化現有技術成果的轉型、推廣,選取一批高效的林木種植管理研究成果,將其歸入當前林木種苗工程的建設中,以提高林木良種使用效率。
在如今生態環境日漸惡劣的狀況下,林木生產作為建設生態環境與林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提高管理林木種苗的質量不但能增長單位林地的生產力,還能有效的提高造林質量,業界的各相關單位必須逐漸提高林木質量管理意識,強化監管林木種苗的質量,提高造林質量,以此來保障我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山西省林木種苗質量監督管理措施得力 [J].中國林業,2004(4):45~46.
[2]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管理的意見[J].河北林業,201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