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宏明


關鍵詞:合作;障礙跑;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2-0038-02
設計思路:
由于場地、設施等原因,障礙跑教學通常是讓學生運用跑、跳、跨、鉆、攀、爬等方法穿越固定障礙,由于學習方式和學練手段的單一,缺乏靈活與拓展,初中的學生對穿越固定障礙的學練興趣維持時間不長,學練效果也不明顯。本課旨在通過讓學生2~3人、小組配合,共同持竹竿正面、側面穿越障礙,不僅讓學生在有限制條件下的學練過程中鞏固、提升超越障礙的能力,提高身體素質,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責任意識、戰術思想等,促進學生技能、智能與情感的不斷生成,讓學生學得主動、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點評】: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強身健體、促智、陶冶情感之功效,更有習武先習德之禮儀傳承教育。本課教師在教法上注重情景化、游戲化,教學過程緊湊自然、融會貫通,音樂、口令的發聲練習,渲染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方式的靈活變換,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得以培養,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武術教學變的妙趣橫生,抱拳禮、持棍太極八卦圖形跑均凸顯武術的專項性,不失為一大亮點。課中自編套路的學習通過拆分、合成、拼組、展示等困難轉嫁的方法,技能學習自然得以生成,體能得到鍛煉。
【點評】:傳統的障礙跑教學,教師多采用單人改變過障礙物的方法、改變障礙物的擺放距離組織學生練習,忽視了學生之間合作的學練。本課以竹竿為載體,以枯燥內容趣味化為目標,利用合作創新的教學手段,體現了授課教師先進靈活的教育思想,圍繞教學重難點,利用鋪墊、提升、升華的分解方式,使重難點迎刃而解。通過多人不同形式、不同體位的轉換,給學生搭建合作探究、挑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個性得以張揚,能力得以提升,是一份值得一線教師學習借鑒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