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水平二;排球教學;正面雙手自墊球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8-0048-03
一、設計思路
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合作、相互評價為主線,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排球的整個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指導學生的學練及評價起引導的作用,而學生通過相互間的合作、幫助、評價,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身體素質差異相對較大,本次課在教與學的同時,著重關心較落后的學生,帶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做到一個都不差的目標;同時在課上適當安排游戲性的身體素質練習,讓學生玩中帶學,玩中帶練,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體育練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實踐課教案
【點評】:最近參加暑期的研修學習,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身為體育老師,我也在想:作為體育學科,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養成,我們的課堂應該做出哪些變化。所以,在看到本期刊出的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就換了一個視角來進行閱讀。
目前全球最為關注的的七大核心素養為溝通與合作、創造性與問題解決、信息素養、自我認識與自我調控、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批判性思考、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當然,運動與健康作為基礎領域的素養,和其他學科素養一樣沒有位列其中,其實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提醒我們的教學不能僅僅是“教教材”(傳授學科知識),更應該是“用教材教”(通過教學來促進人的發展或者說來發展人的核心素養)。
作為體育課堂對七大核心素養的養成我們是否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呢?比如我們有沒有搭建溝通與合作的平臺?我們的教學是直接告訴,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我們的課堂,學生有沒有角色分配、明確責任、成功共享?我們的學生可不可以對老師的教學、同伴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李明、甄廣軍老師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引出遠撐前滾翻,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較前滾翻和遠撐前滾翻兩個動作的異同,進而自行探索動作的要領;孫建順老師針對投擲技能練習枯燥的不足,對課堂進行了情境化設計,創設了“保衛釣魚島”的生動情境,結合所學動作的技能結構創編“拉鋸”“釘釘”“掄大錘”等游戲練習,將投擲的關鍵點巧妙地融合在這些游戲中;姜勤佳老師則是讓學生觀察和制造“彩虹橋”的方式來不斷探索和改進側向投擲的出手角度;潘月光老師的“樂”動課堂則使用音樂貫穿整節課,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呼吸、調整跑動的節奏,從而為耐久跑的枯燥無味破題,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竺洪波老師則是構建了嘗試體驗、合作練習、自我挑戰的學習階梯,因材施教,帶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達成一個都不落下的目標。
從這些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在我們的課堂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我們有著一定的基礎,有著一定的探索,但是怎樣更好地,或者非常清晰地做出表達,還需要我們在教學設計層面做出更為深刻的研究。當然我們不是說打破一種傳統的教學來構造一種嶄新的,完美無缺的教學,關鍵是要我們轉變觀念,轉變我們的教學行為,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這才是我們所期盼的。
(江蘇南通/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