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弘+范嘉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的老齡化情勢越來越嚴重,人口老齡化給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尤其在時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整體還未達到均衡,人口老齡化問題給國家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走向以及財政政策的制定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文將圍繞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以及財政政策進行分析探討,首先簡要闡述相關的觀念,然后闡述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以及對財政工作提出的挑戰,最后針對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出一些財政政策上的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財政政策;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C913. 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02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總數據不完全統計約有十四億之多,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遭遇了“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困境。經濟發展還未達到一定的水平,卻出現了未富先老的情況。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福利制度、醫療衛生制度、養老制度、退休制度等都提出了嚴酷的挑戰,同時需要我們在財政支出結構中適當的向養老問題傾斜。而政府部門也應該充分的認識到“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積極應對老齡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充分完善我國現行的各項保障制度,并努力探求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新思路。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人口老齡化是指在總人口中,老年人口數量比重增加,或者年輕人口數量比重減少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的一種社會現象。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持續的動態變化過程,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必經的一個過程,不可避免。聯合國對老齡化標準的認定是一個國家(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在我國201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據研究機構測算,到2040年我國65歲的老年人的比重將超過總人口的20%,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有其自身的歷史和制度的原因。本世紀70年代,為了推進經濟的發展,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出臺政策鼓勵優生優育、晚婚晚育等,這極大的抑制了我國人口的出生率,伴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國人口的結構比例也發生了變化。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規模大等特點與該政策有直接的關系。另外,不斷提高的醫療衛生水平也為人口老齡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速較快的國家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口老齡化將會導致我國稅收支出增加,稅收的凈收入減少
人口老齡化持續增長,會導致我國稅收支出增加以及國家稅收收入減少,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我國財政收入增長。導致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社會人口老齡化會降低社會勞動生產率,對社會投資總量產生不利影響,以及進一步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增長。在國家總體稅負水平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國民收入降低會致使得國家稅收基數變小,進一步導致財政收入規模總體變小。與此同時,國家在老齡化產業稅收優惠上的政策也必然會導致國家社會補助支出增加以及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從上述兩個方面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導致我國財政收入減少,對國民經濟增長產生嚴重影響。我國政府應清楚的認識到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切實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保障問題,制定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不容置緩。
(二)人口老齡化會導致我國財政支出增加并加重國家財政的負擔
人口老齡化會導致我國財政支出增加以及國家財政負擔變重。這一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公共醫療保障以及其他社會保障等相關財產支出比例增加,進一步加大了國家財政支出的壓力。具體而言,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財政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導致我國的勞動人力在比重上越來越低,這不僅不利于經濟增長,與此同時還會因為人口老齡化要求財政加大在社會保障、養老保險以及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另一方面在財政總支出規模不變的情況下,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醫療、養老保險以及社會保障等資金支出會加大財政壓力,由此導致老齡化支出在整個財政支出中占得比重越來越高。
(三)人口老齡化還會改變我國現有的消費結構,不利于生產性活動的發展,影響國民經濟的增速
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使得社會中會有更多的行業更多的關心老年人的消費市場,社會中的資金也會在這種利益趨勢的引導下流入到與老年人口關系密切的行業中,這種資金的流動會對社會中的一些投資的資金具有“擠出效應”的作用,導致用于企業投資的資金數額變少,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
(四)在當前情況下,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國家財政收支平衡,進一步加大財政收支風險
在當前我國財政政策環境下,人口老齡化會導致我國財政收支失衡,進一步加大財政收支風險。就我國而言,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導致相關老齡化事業對公共財政的資金需求增加,同時也會導致稅收以及財政收入減少。在這樣的一種供需矛盾下,人口老齡化必然會進一步加大這種財政收支失衡現象,并有可能會導致出現財政赤字。盡管一些國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政收支平衡時采取了發行政府債券的方法來化解,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國債的發行量自身也有著一定的限度,過度發行債券必然會加大政府財政的風險,不利于國家財政政策持續推行,并會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支付風險。
(五)人口老齡化會加重我國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方面的壓力
作為社會保險的兩個主要部分,老齡化會加重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方面的資金壓力,由于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缺口近些年一直處在增大的狀態,老齡化的到來加大了社保對于養老和醫療的支出,這對于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財政政策現狀及相關對策建議
我國當前財政政策存在如下問題:我國現行的財政支出制度不足以解決因人口老齡化而產生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對國家財政支出的高需求與我國長期在社會醫療和社會保障方面的低水平供給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我國當前相對較高的稅收負擔和并不完善的稅收制度體系,使政府在選擇提高納稅水平還是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扶持老齡化產業發展時,陷入兩難境地;我國存在財政赤字水平較高、債務依存度過大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將制約我國財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財政的壓力也十分巨大。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從財政政策的制定角度著手給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適時、穩步的推行延遲退休的政策
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全面放開“二孩兒”的生育政策,但由于現今的社會環境下養育孩子的成本不斷上升,勞動者自身的工作壓力較大等問題,放開“二孩兒”的政策效果并沒有得到凸顯。即使“二孩兒”的政策有效果,那么人口的紅利也要至少在20年之后才能顯現。目前的人口老齡化情況不斷加劇導致我國的有效勞動人口數量驟減,為了避免出現因勞動力數量減少而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規模的情況發生,我國政府要適時、穩步的推行延遲退休的政策。延遲退休的前提是在勞動者健康情況允許的范圍內,采取的漸進的、小步走的一種改革方式,通過延遲退休政策,一方面可以保證我國勞動力的接續問題,減小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社會保障資金支出的壓力。
(二)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建設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含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等幾方面的內容,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會對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造成直接的沖擊,使得在養老和醫療保險方面的支出極具增加。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政府要不斷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變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模式,拓寬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如征收社會保障稅,縮小社會保障資金的缺口;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營管理模式,防止社會保障資金被挪用;提高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營效率,拓寬社會保障資金的投資渠道,確保社會保障資金實現保值升值等。
(三)鼓勵社會參與養老機構的建設和運營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給全社會提出了一個如何解決養老的課題。當前一對夫婦要面對四個老人,要承擔四個老人的養老問題,負擔非常沉重。另外還存在著一部分“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養老問題更是尤為棘手。而國家政府開辦的養老機構只能解決一小部分人的養老問題,大部分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都有待解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制定財政政策上要積極鼓勵社會主體參與養老機構的建設和運營,通過財政補貼或是稅收支出等優惠的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主體的參與,同時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社會養老的模式,提高社會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
(四)建立適應老齡化的稅收政策
在財政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我們還要充分運用稅收的政策來解決老齡化所帶來的影響。1.建立與老年產業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行業,如護理、保健、老年用品的開發等,國家可以給予該類行業一定的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向這些產業部門流動,增加老年人口所需產品和服務的供給。2.對老年人的收入所得,給予稅收的減免。通過建立這種稅收政策,鼓勵老人不服老、繼續發揮余熱,靠自己的力量獲取收入,減輕國家的養老負擔。
四、結語
我國今后將會面對愈加嚴峻的因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社會沖擊和社會挑戰。在當前經濟發展大環境不變的前提下,我國政府應合理制定公共財政政策,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既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又解決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窮志,何奇.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與財政政策[J].經濟學,2012.
[2]張桂蓮,王永美.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人口學刊,2010.
[3]楊默如,李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稅收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