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也日益加劇。各企業逐漸樹立了成本管理的意識,而成本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降低成本。針對企業在運行中存在的成本管理問題,提出了相應的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與辦法。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降低成本的角度,論述成本控制的含義。通過相關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成本控制在我國企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實現降低成本應采取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它們分別是:降低采購成本;樹立先進的成本管理觀念;建立成本管理體系。
關鍵詞:成本管理;原料采購;管理觀念;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2
引言
如今市場的競爭是人才競爭,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競爭,更是成本的競爭。所有企業追求的目標和日常談論的主題都是圍繞砍掉浪費,讓利潤倍增。企業浪費的越少,制造成本越低,所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多。
從歷史發展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起至20世紀70年代末,企業的競爭是產量的多少;20世紀70年代末發展到90年代,企業的競爭是質量的好壞;最后從90年代發展至今,企業的競爭成本的高低。怎樣才能降低成本費用成為各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一、概述
(一)成本的含義
成本的基本解釋是為生產某個產品所消費的全部費用。德國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指出:以資本主義方式所生產的每件商品W的價值,可以用公式W=C+V+M來表示。將這件產品的剩余價值M從W中減去,商品剩下的只是在生產要素上消耗的資本價值C+V,也就是成本。企業的成本就是由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產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損耗。
(二)影響成本的一般因素
1.原材料
原材料指企業生產過程中所有的原料和材料。一般來說,企業會先安排生產計劃,根據生產計劃來計算原材料的需求量。確定原材料需求量后相關部門會進行原材料采購,采購原材料的價格極大地影響了生產成本。
2.人工
所有企業都需要由人工運行,人工成本是成本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據企業所屬行業不同,人工成本所占比例有所不同,特別是制造業、服務業等以人工為主的企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可高達70%—80%。
3.間接費用
間接費用包含了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例如運輸費、折舊費和福利費等。企業運行的每個環節都會有間接費用產生,間接費用對成本有著必然的影響。
二、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成本管理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企業應該作為成本管理的主體,成本管理應該滿足與企業自身需要,但是目前許多企業尚未充分意識到這點。
(一)管理現狀
1.傳統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落后
我國大多數企業依照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環境的要求。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簡單,內容單一,過于依賴現有的成本會計體系,靈活性不強,不能適用于所有企業。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過于片面,一般只通過生產過程的管理來達到降低成本,卻忽視了經營前后的其他環節,例如產品設計環節、銷售環節等。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落后,大多數企業依賴于傳統方法如目標成本、計劃成本等;隨著科技的進步,產品的成本構成發生了不同變化,這些傳統方法已經不能正確的反映出成本的結構。傳統的管理中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傳統核算方法只是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金消耗按照特定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用以計算成本;可是隨著現代企業多元化發展,企業需要增加其它成本的投入,按照傳統核算方法則不能正確的計算成本。
2.成本管理缺乏市場觀念
企業因為多年來形成的成本管理觀念,只能關注于成本管理的表面費用控制缺乏全局觀念,從而忽略了市場。企業的經營效率綜合表現在成本,企業追求低成本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高效率,但是高效率不一定能帶來高利潤。企業的所有利潤都來源于市場,企業因為追求高效率卻忽略了市場,不能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直接導致企業銷售不斷下降,利潤不斷減少。企業成本管理缺乏的市場觀念致使經營決策出現錯誤,并帶領企業進入惡性發展。
3.成本數據缺失,成本信息嚴重扭曲
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片面的將成本管理歸于財務部門的專利。這不僅忽略了企業其它部門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還會導致成本管理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全面貫徹的落實。管理層和執行層脫節,真實的基礎數據、成本資料不能得到反映,更不可能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原因分析
1.成本管理不能與外部實際環境相適應
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是與外部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的。目前經濟環境變化主要有兩個方面對成本管理的影響最大:一、指以電子技術為特征的改革創新;二、我國的產品買方市場的建立。企業作為社會生產活動的參與者受到了二者的巨大影響。
科技的不斷發展帶來了電子技術的革命,革命的主要表現就是計算機的普及運用。計算機為現代成本管理帶來了便捷。超快的運算速度,龐大的儲存功能及信息反饋的及時性都是計算機的優異性,計算機可以增強企業的業務處理能力,對成本進行正確、迅速的預測、決策和核算,幫助企業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實施。部分企業不能意識到這些變化,依照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很難滿足現代化成本管理的要求。
目前市場的格局已經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由此導致成本機構發生了變化。我國傳統的成本管理更多的重視生產領域,卻忽視了在產品開發、售后等過程中產生的成本費用。買方市場間接地要求企業進行更為有效的、全面的成本管理,如果不改變傳統管理方法,就會導致企業在買方市場環境里無法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最終失去市場。
2.企業管理人員個人能力不足,管理觀念缺乏
大多數企業傳統的認為成本管理只是與財務部門和少數管理人員相關聯,這是種錯誤的思想。多數企業對實施成本控制的部門定位不準確,忽略了其他部門員工的協同作用。事實上,成本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企業的成本控制與每個環節、每位員工都息息相關。企業需要的是有戰略責任感的管理人員,能夠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明確目標,建立先進的經營管理觀念。管理人員不僅要制定出符合企業需求的成本控制計劃,更要帶領整個企業人員參與到成本控制中,樹立成本控制的觀念,把每個人的工作目標與企業目標相結合,推行內部核算,實現成本目標。
3.企業成本管理機制不完善
傳統的成本管理沒有系統、具體的機制,管理的內容也過于狹隘。企業成本管理機制的缺失,使成本控制不能深入企業內部,只能存在于表面操作。管理方法與實際運用缺乏聯系。企業不能嚴格執行管理,缺乏相應的成本管理的內部牽制制度。為了能夠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企業成本管理控制范圍不能再局限于生產過程,應該將管理范圍拓展到市場需求、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等方面。同時對于成本管理較好、經濟效益理想的部門或員工缺乏獎勵機制,無法調動管理者和其他員工的積極性。
三、降低成本措施
(一)降低采購成本
采購成本對企業的經營業績有著較大的影響。通過對采購成本的控制,并使之下降,將直接帶來企業成本的下降,企業的利潤也隨之上升,市場競爭力也得到提高。對于采購成本的控制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個方面是優化采購支出;第二個方面是采購價格削減。
1.優化采購支出
企業針對采購成本管理,應該對所有需要購買的物資財務支出情況進行分析,并且針對每種物資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制定采購計劃,優化采購模式,取消不必要的采購。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采取杠桿采購的方法,統計企業各部門對同一物資的需求量,來集中擴大采購量而達到增加議價空間的目的。
2.采購價格削減
采購價格不等于采購成本,采購價格即采購產品購入價格,采購價格是由供應商的產品制造成本與供應商的利潤目標構成的。
公式為:采購產品購入價格=供應商制造成本+供應商利潤目標
采購價格的削減就是對供應商的利潤進行削減,這對采購方法有較高的技巧要求。推薦兩種采購方法。一是早期供應商參與,指產品開發階段,客戶與供應商之間關于產品設計和生產以及模具開發等方面進行的技術探討過程。早期供應商參與不僅有利于企業,也有利于供應商,并為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實現供應商早期參與不僅節約尋找供應商的花費成本,而且減少供應商出錯而導致的成本損失,企業還能借助供應商的專業知識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二是招標采購,至按規定條件,由賣方投報價格,并擇期公開開標、公開比價,以符合規定的最低價者得標的一種買賣契約行為。招標采購削減了供應商的開發成本,并且在供應商之間形成市場競爭,從而有效地控制了采購產品的價格。
(二)樹立先進的成本管理觀念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成本管理對象包含了企業經營過程中所有相關的資金消耗。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模式要以市場為導向,適應買方市場的變化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要局限于過去的經歷、習慣、價值觀等形成的傳統思維方式和處理方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基于系統管理的思想開展成本管理工作,將成本控制與管理看作是系統工程,既要針對它們的特點與屬性制定管理方案,還要選擇合適的成本管理方式與方法,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1.戰略成本管理思想
眾所周知,現代市場環境風云變幻,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接近白熱化。這種市場環境下,企業想要保持競爭優勢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就必須量身定制競爭戰略,同時根據客戶需求以及競爭對手經營策略的變化而調整經營措施,這無疑要求企業要從戰略的角度開展成本管理工作,即進行戰略成本管理。實際上,戰略成本管理在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而且也獲得了不錯的收效。戰略成本管理的本質就是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為基礎,以企業內部自身條件與外部市場環境為導向,基于作業成本管理理論建立而成的成本管理體系。很顯然,戰略成本管理必須充分考慮外部市場環境,對企業所處行業特征、自身特點、及競爭對手所處行業的價值鏈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科學的制定成本管理方案。
2.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作業成本法
傳統成本核算法的最大弊端就是沒有對間接費用進行合理分配,導致核算出來的成本不是高于實際成本,就是低于實際成本。實際上,間接費用是現代制造企業的重要成本組成部分,而且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生產工藝的進步,間接費用的組成也發生了一定變化。除此之外,現代制造業基本上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生產,人工成本在總成本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這無疑促進了作業成本法的建立與發展。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核算法存在本質性區別在于,其不但滿足現代制造技術的進步要求,也與顧客的需求變化保持同向變動。作業成本法以企業為成本管理對象,有效協調各職能部門與工作環節之間的關系,借此提高企業整體的資源利用與運營效率,其管理的核心就是“作業”。這種成本管理法不但能夠發現企業運營過程中價值創造能力低下的環節,還能通過剔除與合并這些環節來提高企業內部價值鏈的運行效率,進而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力。作業成本法能夠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更加全面的產品信息以及對他們的產品、服務進行價格評定,還讓他們得到的收入可以與所付出的成本能夠配比。
(三)建立成本管理體系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實施離不開全面、真實、準確成本信息的支持,這無疑要求企業必須做好成本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完善成本動因、歸集以及分配信息管理體系,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建立起成本信息整合管理信息系統,借此提高相關信息的處理效率。想要做好上述工作,企業必須完善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管理體系由成本管理組織體系、成本測算、成本分解、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和成本信息反饋等部分構成。各個部分作為成本管理的子過程和子系統進行管理,以形成有效的管理體系。由于不同的組織其特性和管理的基礎是有差異的。所以,建立成本管理體系的過程不會完全相同,但從總體而言,組織建立成本管理體系一般可采用以下步驟:第一步,領導決策;第二步,成立領導小組;第三步,人員培訓;第四步,成本管理現狀的評審;第五步,成本管理體系策劃與設計;第六步,編寫成本管理體系文件;第七步,管理體系是運行;第八步,內部審核;第九步,管理評審。成本管理體系強調集中統一,借助科學合理的授權來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并要求所有職能部門與工作崗位必須做好成本集中規劃與管理工作,物資統一采購供應,對外經濟合同統一簽訂,財務結算統一管理,勞動人事統一管理,工資統一核算,功過統一考核獎懲。
參考文獻:
[1]崔愛敏.基于內部控制的企業成本管理[J].財經界,2014,(4).
[2]杜辰.企業降低成本策略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9).
[3]賀立龍.企業社會成本問題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4]劉榮.加強供應商管理控制油田物資采購成本[J].化工管理,2014,(4).
[5]劉耀軍.降低成本是企業生存的關鍵[J].包鋼科技,2012,(8).
[6]聶書云,趙亦凌.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7]潘嘉欣.淺議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方式與手段[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4,(11).
[8]孫慧玲.關于企業人力資源的成本控制及優化研究[J].知識經濟,2014,(5).
[9]陶錚.試析企業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J].中國外資,2012,(7).
[10]王軍.基于成本控制的產品設計創新管理[J].設計藝術研究,2014,(6).
[11]王海陽.淺析企業物資采購成本的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4,(6).
[12]王鵬.企業采購物流成本[J].法制博覽,2014,(11).
[13]肖英.企業持續降低成本探討[J].行政事業資本與財務,2013(12).
[14]楊海霞.淺談制造企業采購成本的管理方式[J].市場周刊,2014,(6).
[15]張光.交通運輸業加強財務成本管理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7).
[16]羅伯特S,羅賓庫珀,卡普蘭.成本與效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