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芹
微信為何物?微信是一種可以即時發布消息的類似QQ的通訊系統,微信使用者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融成一句話或發一張圖片,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電腦等途徑向外發布消息,與好友分享、交流。簡言之,微信就是“隨身小電腦”。在當下,微信已經在學生中迅猛發展。
一、學生們熱捧微信
中國在每年新增的網民中,學生是重要的群體之一;校園網絡建設的完備和電腦、手機的普及,很多學生可以在家里上網,這為微信的使用提供了諸多便利。此外,微信自身功能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
1.拓展學生個人學習
發微信朋友圈,可以顯示出人的思考過程,而不僅是思考結果。對一個問題從不知道到了解,從了解到熟悉,從熟悉到精通,這記錄了一個人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成長過程。多年之后,看到自己之前的文章,你覺得自己進步了嗎?
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大部分記錄的都是瞬間的靈感,對事物的感悟,經過數日思考和實踐的結果,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措施等,這些都是財富。發微信可以促進學習,想寫出來給大家看的,自然就不能隨隨便便地了解就可以的,要理解了才能寫得出來。這就促使你對某些方面的知識不斷學習和思考。
2.提升學生的媒體文化水平
微信的個人化使學生在發布信息的時候,會用最恰當的方式對信息進行過濾與說明,使他的發布內容能夠為大多數人接受,使他的思想和資源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如果全是不通的語句自己都不好意思給人看,這是鍛煉漢語。如果用英文寫,練習外語也不錯。至少每周要更新幾次,要堅持不懈,這可以鍛煉毅力。所以,在微信的世界中,很少出現在BBS中常見的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
3.給予更多展示自我的平臺
許多著名的報紙雜志和名人都有微信了。學生也好奇,想嘗試著開始包裝自己、展示自我。寒暑假想要一份兼職嗎?只要在朋友圈中打出求職等相關字樣就找到一連串的信息。以后去找工作或跳槽時,附上微信二維碼,招聘公司一掃,就能知道求職者的基本資料,這是對自己的最好宣傳。
4.利于認識或幫助朋友
發來微信朋友圈,就會有許多朋友來閱讀,就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大家有相同的興趣愛好,自然聊得來。大家的微信互相看,大家互通有無,建群共享知識,總好過閉門造車。周圍常有一些學生,他們年紀尚小卻被病魔困擾。或許我們也可以利用微信為現在需要我們幫助的同學和朋友呼吁吶喊,求助。
二、老師們力挺微信
1.微信有助于教師學術研究
收集資料方面,教師通過微信可以探討教學和研究、合作資料等。相互提供信息,探討疑難問題。使之成為課題活動記錄、教師研討交流、展示課題研究近期成果的平臺。
授課方面,教師可以在微信群發布進度、輔導、作業等信息,可以進行答疑活動,對學習者的作業進行檢查并給予指正和評價,但是教師要注意適度原則,要給學習者表達、爭論和反思的
空間。
課堂反思方面,教師通過微信可以每節課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促使自己對教育教學時時反思和對教育新理念的融化吸收,促進專業化成長。日后的整理和利用,更能使自己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實現與他人的交流,不斷完善自己,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微信有助于教學工作貼近學生生活
調查顯示,微信逐漸成為中學生喜歡的個性化的信息發布方式,他們在互聯網上盡情書寫自己的成長夢想、上傳自己的照片,在虛擬的世界里記錄著自己的感受,將“微信”視為自己的網上家園。有很多娛樂話題,逗樂大家,快樂自己。也會有情感話題。教師通過時常關注學生的個人微信或給他們留言,來了解學生的近況,用自己愉快、樂觀的情緒去感染、勉勵學生,使學生感到與教師的交往是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從而加強師生交往的廣度和密度,激勵學生發奮學習、積極向上。在微信網絡互動中,在看似無關痛癢的言談和生活碎片中,老師和學生探討著誠信,探討著人生的規劃。老師們利用網絡,為學生“導航”。
三、家長們熱捧微信
微信更像發短信,更像聊天,學生發的內容不需要遣詞造句,也不要輾轉起伏,甚至不要深思熟慮,是自然、真實的想法,說得不經修飾。正是這點得到了家長們的熱烈支持。中學生,可能有些話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微信是一個很好地與家長溝通的窗口。比如,考試沒考好,在微信里寫上兩句,家長不一定要回復,但或許回家的時候,家長會帶一些小禮物安慰一下他,或者帶他出去散心。我認為,現在中學生發微信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也是科技進步、時代發展的體現。學生把自己的微信號告訴家長,這是對他們的信任,所以,家長也會尊重孩子在微信上發表的想法。同時若學生得到家人的好評,會有一種成就感。
總之,信息技術若與微信牽手,互聯網的通訊功能、資料功能、交流功能等會進一步加強,并更加個性化、開放化、實時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發展到資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歷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