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強
摘 要:開展過程寫作既符合新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也能擺脫應試教育,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技能,教師可以采用把寫作過程階段化,轉變階段教學形式的策略來有效開展過程寫作。
關鍵詞:高中英語;過程寫作;策略
一、為何開展過程寫作教學
過程寫作教學法的理論來源于國外,按照我國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英語寫作技能被分為不同等級,而要實現新課標的要求,必須擺脫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一種全新理念的教學方法,提升高中英語教學的效率。關于使用過程寫作教學的原因,可表述為以下幾條: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過程寫作教學要求學生在寫作時,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出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并在寫作中獨立表達出來。而教師作為指導老師,負責引導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理清邏輯,最后提出寫作中的語法、詞匯方面的錯誤。可以看到,開展過程寫作,學生要扮演主動角色,完全實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
2.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
過程寫作教學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寫作的思路和結構,在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對學生加以針對性的指導。也就是說,過程寫作,讓學生擺脫寫作模板和套路,獨立思考,獨立謀篇。在此基礎上完成的作文,都有鮮明的學生個人特色,體現學生不同的英語應用水平,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薄弱點進行相應的指導,對每個學生表現出的創造力表示支持和表揚。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本質,體現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
3.忽視成績,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
過程寫作教學法,顧名思義,注重過程的培養,忽視寫作結果。這并不代表學生作文的最終質量無足輕重,而是不完全以提高成績為目的,一味地套用模板,死記硬背。過程寫作教學強調教師在學生寫作時,要把寫作過程盡量細化、階段化,引導學生獨立構思,獨立完成寫作,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大膽使用詞匯和句式,充分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能完成英語作文的相關學習,并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二、如何有效開展過程寫作教學
1.細化寫作過程,分階段指導
細化寫作過程是針對結果寫作法的教學方法。英語寫作培養的是把聽、說、讀、寫幾方面綜合應用的能力,沒有聽說讀,就不可能完成最后的寫作。所以教師要把高中英語寫作階段化,即劃分為幾個階段,引導學生按順序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在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學生也完成了寫作前的信息輸入,最后才能有效地通過寫作進行信息輸出。一般來說,高中英語寫作可分為寫作準備階段、初稿完成階段、修改階段、定稿階段。
以“the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Festival Custom”為例,教師在寫作前,將班級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就美國某個特定的節日進行闡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聞,也能針對其他小組提出反對意見,還能提出疑問,教師幫助進行解答。整個班級的小組討論會,就是寫作前的信息輸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成聽、說、讀的階段,對后續英語作文寫作保存了大量信息。
2.轉變教學方式,豐富英語寫作教學形式
受應試教育的大背景影響,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總是被教師冷落,學生也習慣套用模板,寫文章采用千篇一律的框架,很少有學生主動構思文章的結構,對文章進行獨立的謀篇布局。使用過程寫作教學法,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和學的師生關系,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為目標,采用多種課堂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
以“What My Life Will Be in Ten Years ”為例,教師可以首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班級劃分為小組,在每個小組內部進行一次集中討論,比如,從哪些方面入手寫十年后的我,文章采用什么樣的體裁,結構如何安排,時態語態如何確定。小組討論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要獨立進行寫作的構思、結構的安排,要脫離模板,發揮自己的思考。小組內部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舉行一次辯論。班級辯論是很好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在班級辯論中,教師指導學生陳述自己的意見,表達反對意見,大致表述自己的文章內容,教師此時可以做出及時的修正。之后進入寫作階段,有了前期的信息輸入,學生的作文完成速度應該較快。在課堂上進行限時寫作,也能有效鍛煉學生快速組織語言,確定框架,修改檢查的能力。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互相評閱,查漏補缺,互相學習。
整個寫作過程被細化為幾個重要的階段,在每個階段都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寫作的過程中接收教育。
過程寫作是一種全新的英語寫作教學方法,使用得當,能使學生切實提高英語寫作技能,提升綜合應用英語語言的能力,使高中英語寫作不再為應試教育服務,而成為學生表情達意的一種工具,也能推動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祥敏.過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張紅顏.過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