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昨日瓊樓玉宇今日黃花的辛酸。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躍,在外媒眼里堪稱“中國奇跡”,同事也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飛躍,還有房價的瘋狂時刻刺激著城市的擴張,帶來的是城市包圍農村,形成著名“城中村”,但是“城中村”終將被城市瓦解。在城市發展過程的過程中,有需要就有傷害,看得見有拆遷問題、留守兒童的問題、自然環境問題;看不見的是價值觀的迷失、老人們心理上傷害、以及知識的匱乏對現代科技產品的利用問題等,本文將從城市化進程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探討與建議。
關鍵詞:城市化;農村
一、農村和城市關系簡述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們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它代表著現代社會最先進的一面,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者聚集的地方,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中,農村與城市的本質差別將越來越小,城市和農村之間有一種關系叫城市化,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會吞并農村和村鎮,或者使其成為城市的一部分,而村鎮也可以發展成城市,城市另外還有逆城市化現象。農村城市化決不是簡單的一個農民變化為市民的過程,其實它是一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人的城市人化。
二、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現狀分析
2014年中國城鎮人口為74916萬人,鄉村人口為61866萬人;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為77116萬人,鄉村人口為60346萬人。2005年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少18332萬人,2005年后差額逐年降低,直至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開始多于鄉村人口,且差額逐年增加,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多16770萬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城市,當然還不包括長期生活在城市而戶籍在農村的人以及大學生,城市化吸引了他們來到城市,從而增加城市對土地的需求,然后進一步刺激城市化的發展。
三、城市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
(一)拆遷問題
天子腳下寸土寸金,自古以來就有釘子戶一說,主要原因有兩種:其一是經濟問題,其二是個人戀家的情節所致。當然人是個體,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落到每個人身上又有所不同,被征地人員的就業和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相對落后,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市區的快速擴建,政府對農民基本上采取的是貨幣安置政策,而大部分農民在拿到補償費用之后,如果不去合理規劃,坐吃山空,很多人錢花完了,便會步入貧困人群。
(二)進城務工的農民與城市居民間的矛盾
有勞資雙方的矛盾;有農民工和城市人的矛盾,進城打工由于他們自身的局限,一些傳統的、封閉的思想觀念和開放的、現代的城市生活方式,交織在一起,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三)留守兒童的問題
第一代農民工的子女大部分是80后或者90后,現在都已經長大了,但是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游離,城市里租房子的大多都是這批人,他們生活在城市和農村的夾縫里,農村不想回,城市又留不下。而那些依然留在農村的孩子們,也同樣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他們的成長缺乏父母愛的滋潤,能和父母時常陪伴呵護下長大的孩子一樣?他們極易產生認識上的偏離以及心理發展的異常。
(四)自然環境的變化
小時候可以洗澡、洗衣服、洗菜甚至可以直接喝水的小河都去哪里了?小河小溪沒有臭水溝倒是挺多,還有“城市熱島”、光污染、聲污染、食品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五)價值觀的變化
因為城市化的需要,一些地方采取撤縣并市、撤縣并區來擴大市區,實現表面的城市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不自覺成了城市人,但是他們那一代人(70年之前的農村人)他們能真正意義上在城市生活嗎?經常聽到有人說在城市找不到事做,卻有閑不住,總之很難受,其實也不難理解,一個幾十年大半輩子的生活習慣說變就變,有那么簡單嗎?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刷新了三觀,或者說他們更容易迷失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顛覆了他們善良質樸的一面而金錢至上、地位的追逐,沒有了精神層面的追求。
四、政策及措施
(一)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在2014年2月,政府決定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未來將要合并的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下,農村將和城市享有一樣的養老待遇,農村的養老問題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財政部加大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財政支持力度: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在2013年基礎上提高了14%,達到320元,在4年間,政府對新農合的人均補貼提高了167%。新農合制度減輕了農村居民患各種大病、重病的風險,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地區的看病貴問題,中國城市化的過程中,政府在新農合上的補貼加大,農村地區未來將享有更好的醫療保障。
(三)基層人員的建設
2014年5月30日,中央組織部召開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定位:一是培養了解國情、熟悉基層、心貼群眾、實踐經驗豐富的干部、人才;二是增強基層組織建設、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
(四)教育保障
中國教育部在2014年制定了職業教育規劃。根據規劃,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發展人才戰略。提高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度,對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進行大學生支教活動、定期的走訪、紅十字等慈善機構的幫扶。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并科學的引導指導,讓他們懂得父母背井離鄉的苦衷,而不是忘了他們。
五、慰藉
大部分年輕人都跑到城市里來生存生活,而年老的一部分人更愿意一直生活在土生土長的地方,在年輕人和老人之間的關系該怎么去評價、去平衡、去維系,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六、結語
農村城市化決不單單是一個農民變化為市民的過程城市逐步變大的過程,實際上,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包含由農民轉向市民的人們思想和行為所有領域里的轉變。也就是不但需要物質層面的建設,思想層面的建設也是同等重要的,同時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
【參考文獻】
[1]湯紅陽.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對相關政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
[2]靳永飛.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村的未來[J].環球人文地理,2004(16):187.
作者簡介:岳子皓(1994.12-),男,漢族,四川巴中,西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