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煥
摘要:設計表現技法是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課,是為培養藝術與技術相結合人才而設置的一門課程,也是后續專業課的奠基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專業發展的趨勢,本文從探索切合專業發展和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提出幾點改革建議。
關鍵詞:環境設計;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課堂教學是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結合環境設計專業特點和課堂教學實際,突出現代教學特色,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構建現代課堂教學新模式,進行教學觀念和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必要也是必須的。環境設計表現技法課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其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深入研究手繪技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的新觀點,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革具有重大的教學意義。
一、手繪表現技法在環境設計專業中的重要性
專業表現技法課程是環境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典型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視覺形象思維能力和表現操作能力,即培養綜合創意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這類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教學,在環境設計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表現技法運用的好與壞,在以后實踐中直接影響設計創意的表達,決定方案是否被采納,因此,表現技法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存空間設計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設計師也面臨新的挑戰。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普及,精美逼真的電腦效果圖逐漸取代了手繪效果圖,設計師們手中的噴槍、鋼筆也變成了鼠標、鍵盤。但無論電腦或是手繪,都是設計師的工具,不可偏廢。好的設計師不會拒絕新工具,但他選擇的工具必須是為設計服務的。前些年,國內外不少設計師認為電腦設計終將取代手繪,全新的視覺訓練方式將取代傳統的美術訓練。但長期的設計經驗告訴我們:手繪草圖在表達設計構思、撲捉瞬間靈感時有著電腦無可比擬的優勢。一名設計師審美能力的提高更是離不開長期的藝術積累,而藝術積累的最佳手段就是草圖訓練。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外不少設計院校紛紛加大了徒手的課程設置;藝術設計的核心是“創新”, 只有創新精神和創新努力,才能使設計具有差異性,從而帶來藝術設計的活力;一些比較高端的設計機構也轉而青睞手繪圖紙,認為手繪更能直接反映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師的真實水平。因此,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改革
為了適應設計教育體系的發展,結合表現技法類課程教學工作,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主要從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做到產學相結合、國內國外相結合、理論原理相結合的三結合原則。
(一)轉變和更新教學觀念
目前我國大多數工科院校學生在入校開設的基礎課程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如:設計素描、設計色彩、三大構成等課程,在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技法能力培養卻忽視了獨創能力的培養。環境藝術設計主要培養的是設計師的空間造型能力,需要設計師能準確把握空間比例關系,會利用素描、色彩、構成的表現語言與方法,進行設計意識的訓練和培養,增強學生嚴謹準確的造型能力和表現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和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說明該課程的作用和目的,以及對其在以后的設計上的幫助,引導和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習慣.需要在教學內容與訓練方法必須完全針對課程的專業特點行設置。
(二)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方法主要有:臨摹訓練法、系統教學法和程序教學法三種教學方法。
目前本科院校課堂教學主要采用臨摹訓練法和系統教學法兩種教學方法,臨摹訓練法主要以臨摹別人的畫稿為主,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主觀動手方面存在不足,當學生脫離臨摹稿是就顯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達不到獨立設計的目的;系統教學法主要是從透視、構圖、設計、色彩表現的理論知識出發進行非常系統的學習。該教學方法根據所學理論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效果圖,前期需要輔助繪圖工具,后期學生容易依賴繪圖工具,此教學方法繪制出的效果圖比較客觀精準,材質表現真實,由于設計不是機械的繪圖,該方法在徒手表現創作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要改變以往教學模式融入程序式教學方法,程序式教學方法是從臨摹、寫生、專業考察到設計創作循序漸進地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主動性、獨立思考、獨立設計表現的能力;具體實施過程如下:第一階段為臨摹階段,該階段使學生對表現形式與技法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第二階段寫生階段,讓學生脫離畫稿選擇實際空間寫生或專業考察,該階段訓練學生把臨摹過程中掌握的表現技法運用到實際寫生過程中,將這些技法學以致用。第三階段為初步學習專業設計的過程,讓學生收集一些空間設計的圖片,對其中某個空間局部的造型、色彩、材質進行變換和調整,或者將幾個空間中的局部進行置換重組,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訓練學生獨立地、主動地對空間進行積極思考規劃的能力,在改變圖片中原有設計的同時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獨立設計思維與表現的能力。在這個階段中老師設定主題,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設計空間,學生根據主題去思考、搜集資料、畫草圖、修改草圖到成熟設計作品的完成。同時老師講授相關設計原理、方法、風格等專業知識,使學生對后置專業設計課程做好銜接,形成自然過渡,使學生真正明白學學習每門課的目的與意義,各課程間的關系與作用達到有的放矢、學以致用。
(三)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課程的教學應注重實踐環節,通過設計表現技法的實訓和實例演練,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某環境空間中的表現效果圖。課程的授課內容應隨設計行業發展狀況隨之調整。傳統的平時成績+考試成績的考核方式不適應該課程的考核,因此課程考核方式需要改革。
更新傳統考核觀念,注重能力測試單門課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組,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能力目標,以能力測試為中心改革專業課程考核方法,將有利于改善當前課程考核的不足。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關注過程性考核。單憑結果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實際,要注重過程性考核,課堂評價也是主要的考核內容。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可以通過面談、書面報告、討論問題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
課程考核與設計項目、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鑒定接軌。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嘗試引入項目教學,或以該課程相關的技能證書代替這門課程的成績,以提高考核評價的社會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時讓學生可以熟識實際設計項目和得到相應崗位的資格證書。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適應當前設計專業的教育發展趨勢.研究和改革表現技法類課程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以上幾方面對技法類課程改革的實施,在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求更好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林偉.設計表現技法[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延海霞.工業設計專業表現技法類課程課堂教學改革[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