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勐
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教育實踐中,掌握了先進的、現代的技術并合理運用到教學中,就掌握了未來教學的制高點。
小學繪畫教學,著力于初步培養學生繪畫技能,促進兒童用藝術表達情感。繪畫教學根據內容的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和教育情境,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實現并達到教學目標。繪畫教學對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以及對學生的語言和情感發展,特別是對審美的影響非常重要。計算機輔助繪畫教學,可增強學生直觀感受,調動興趣,培養鑒賞能力,活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一、增強直觀感受,集中學生注意力
繪畫教學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借助多媒體很容易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美麗的熱帶魚》一課把形態奇特、色澤鮮艷、不同種類的熱帶魚在大屏幕中展現出來,學生注意力立刻集中。《奔跑的動物》中四條腿的動物是怎么跑的?直接用語言很難講清楚。課前,可錄制《動物世界》中精彩的畫面、主持人的介紹,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觀察機會,使其直觀了解了動物奔跑的特征。這些豐富的感性材料,不斷加深學生的可知表象,激發強烈的繪畫欲望以及濃厚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進一步深化學習和繪畫創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利用多媒體繪畫,調動學生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習中起著催化作用。小學生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普遍眼高手低,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繪畫的興趣減退。就傳統上課方式而言,創作課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改變這種狀況,特別在工藝設計和繪畫創作課中多媒體教學具有明顯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是在點、線、面等基本元素的構成中,還是在色彩填充與更換上都顯示出無比的優越性。如在完成一幅“點、線、面的構成”作業時,學生可以根據審美利用“金山畫王”或者Windows7“畫圖”隨意調動點、線、面組成畫面,也可對畫面色彩進行快速更換、調整或刪除,作品在短時間即可完成。這是傳統上課方式無法做到的。對于繪畫創作課,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從單純的繪畫技能技巧中解放出來,使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引導學生把精力放在創造上來。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既畫出了精美的圖畫,又降低了繪畫難度,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躍躍欲試,激發了其對繪畫的熱情。
三、以審美為主線,培養鑒賞能力
美的事物需要人去感知,學生審美的關鍵在于培養他們鑒賞美的能力。繪畫欣賞是小學繪畫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電腦可以作為這部分教學的重要工具。教師可根據需要運用電腦調用事先準備的范畫加以評析,同時也可以進行繪畫欣賞,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美麗的鄉村》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評作品來引導學生感受美妙的大自然,啟發學生大膽用色和形表現所見所想,分析兒童畫的特點和創作過程,通過欣賞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信息化手段在此大顯身手。
四、活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化手段使教師更易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繪畫素質,就應沖破舊教學模式的束縛。電腦得天獨厚的優越功能為教學提供了方便。Windows畫筆工具齊全而富有表現力。線條的寬窄變化、功能豐富的菜單不僅為教師在有限時間完成范畫提供了保障,還能展示畫的過程。老師邊示范邊適當地“精”講,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教學《溫暖的陽光》時,教師讓學生想象溫暖的陽光后,示范定位組織畫面、確定太陽、房子及樹的位置,然后構圖涂色,同時輔以講解,通過形象感知,加強學生的色彩感覺,歸納暖色的特征及給人的心理感受,更滲透了遠近關系的教學。把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進行評析,使教學雙方及時反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學生作品,去感受在紅彤彤、金燦燦的太陽放射出紅色、黃色美麗光芒照耀下的樂園和小城暖洋洋的感覺。采用信息化組織教學,增加了課堂容量,便于教師設計課堂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會日新月異,不斷推動教學現代化的進程。繪畫教學更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超越時空、跨越地域、內容存儲量大,視、聽、讀、思、析同步,不受課堂條件的限制等方面的優勢,使繪畫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繪畫教學真正從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培養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金水路小學)
編輯/于金苗